设计的诗意

2019-07-27 13:55李计亮
上海工艺美术 2019年2期
关键词:器物作品展整体

李计亮

On April 2,2019, “Essence-Chi Wing Lo SoloExhibition” raised the curtain at China Design Museum ofChina Academy of Art.This exhibition focuses on Chi WingLo'S works in architecture,interior,utensil,furniture andsculpture, gains insights into “Essence”,and conducts adialogue between contemporary life design philosophy andthe century-old Bauhaus modernism across time and space.

2019年4月2日, “无华——卢志荣作品展”在中国美术学院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开幕。该展览由中国美术学院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主办,杭州中艺文化艺术机构协办。学术主持为杭闻,策展人为卢涛、胡佳,视觉s空间设计为卢志荣。展览空间分为三个部分,即家具、器物、雕塑,以实物、影像、实景空间和手稿文献为呈现方式,以卢志荣在建筑、室内、家具、器物、雕塑五个方向近三十年的作品为主线,以“无华”的切入点,作为当代生活设计理念与百年包豪斯现代主义的一次跨越时空的对话。

卢志荣先生是一位华人设计师,更像一位艺术家。他在旅欧创作生涯中,对于设计思潮以及消费社会提出了自己的质疑和修正,以中西方文化的交汇为契机,重返生活、踏寻文脈,通过空间与造物的美,钩沉记忆、向往无华。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美术博物馆总馆长杭间教授在“无华——卢志荣作品展”前言中写道:“好的艺术家,处处充盈着对文化的敬意,但永远是自己作品的主人。”可见,此次展览的意义,非同寻常。

一、以诗为用,以用为诗

诗意,无华。德国哲学家施莱格尔说:“没有诗,就没有实在的世界。”世界诗词之方舟,是卢志荣先生在诗意建筑的体现,以此关注当代人与生活方式的最新努力。其实,在他的其他设计作品中尤为显著。

卢志荣先生的家具设计,是中西方设计文化的典型案例。在二十多年的旅欧创作生涯中,卢志荣先生主张远离商业社会的通俗文化,寻觅那些失去的意义。比如《花器和烛台》、 《戏石屏风》以及各类书架、沙发、柜子、睡床等作品。特别是《戏石屏风》的设计,一扇借用中国传统“苏绣”之”双面绣”以及绘画之“留白”,一扇借用现代工业设计把图案印到丝绸上,形成

了传统与现代的对话。从某种角度而言,处在东西方文化交汇点的他,通过栖息空间及器物造设的持久创作,清晰地找到了全新的自我——任其自然的“无我”境地,“我与我在”的“有我”存在。他称之为“以诗为用,以用为诗”是穿梭于展览空间里的诗意感受。

卢志荣先生的器物设计,融合古今智慧与感悟。其擅于运用几何图形组合,不仅显示了不同文化的生活方式,更体现了设计智慧的精神意义。正如他说:“我迷恋几何立体图形的美妙,所以把它们运用在设计上。”器物的组合设计方式,好似一个个小“房间”,提示着其可能的用途,特别是细分和装纳方式,在内部或周边的“隔墙”中进入诗意语境,《文房新语》、《端溪观石》、《石上生花》、《日月相依》等作品即是如此。庄子有言:“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卢志荣先生的器物世界是至美的存在,其设计是诗意的、体验的、美学的朴实“无华”。

卢志荣先生的雕塑设计,是时间的诗意性格。《哈萨克之行》、 《科欧之行》、 《早尔之行》.《卡地楚之行>及其他作品——从更深层次来看,根源于希腊文化中对雕塑的理念:它们更多的是关于塑造与刻画,而不是关于“真实”的悖论。正是在这种塑造的意义上,卢志荣先生的雕塑以“存在”将观者置于不确定的记忆,而成为未知的相遇。它的每一个“存在”均是表达时间的诗意,或是设计的善意。由此,拥有了永恒的时间与诗意的性格。

除此之外,还有图画展示,比如《理想的家具工坊》、《从地到天》、《时间的重叠》等,以及视频展示,比如《远方的文明》、《设计就是爱>等,都表达了他对”哲匠”生活与设计“诗意”的理想坚持。

二、整体艺术,自然不争

中国艺术的观念意识中,有一种无华为自然之无华的诗意理想。 “无华——卢志荣作品展”是一场“我与我在,在而无华”的艺术对话,又是一场“整体艺术”的精神体验。

诗意的目光,整体的心境。 “无华”是卢志荣先生的设计品格。他不会刻意追寻某种特定风格,是质朴到极致而又倾尽全力的产物,无华造就了他的“整体艺术观”。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美术博物馆总馆长杭间教授在“无华——卢志荣作品展”学术论坛中阐释: “设计师可以选择不同的文化,这是卢志荣先生对整体修养的选择,也是他的整体艺术观。”可以想象,卢志荣先生在游客散尽的文化遗迹里,寻觅到了文化的内心。

欧洲新艺术运动带来了“整体艺术”的思考,用建筑的实践进行生活工艺的设计,去解放不只为功能而存在的作品。作为整体的每个部分,得以实现“整体”的整体性的互补,对比包豪斯现代主义彼得·贝伦斯的设计,他把纯粹的几何图形与简洁而精致的装饰很好地结合起来,使这些产品具有自身的、而不是从手工艺那里借用的价值。成为非时间的存在,触及设计的本质,这并非仅是服务于生活的审美改造,其视觉形式对于作为人类文化一部分的物质环境而形成的意义。审美的创造归复“诗意”哲学之道,“整体艺术”语境是当代设计领域的一次相遇,故以“无华”之最高标准,即“简的节约,才是纯粹的美学。”与包豪斯设计相比,卢志荣先生的设计更为亲切。它们像一个个主角,每个形态又都是自己的意义,即“我与我在”,又使得设计不脱离材料而独立存在。不难看出,这个治愈的“整体”,诗歌是极其有用,也是充满设计的品味。对于设计的诗意之“灵魂”,已非止于不可实现的乌托邦。

今日之“无华”,是超越“设计生命”的精神而论之。《礼记·内则》: “芝栭蔆椇,枣栗榛柿。”郑玄注: “芝音之;柄音而,本又作襦。”孔颖达疏: “芝栭者,庾蔚云: ‘无华叶而生者日芝栭。卢氏云: 芝,木芝也。王肃日: 无华而实者名柄,皆芝属也。”设计的最高水平也是如此,透过简单的形态去显现不平凡的道理,便是“无华”。 “无华——卢志荣作品展”是”诗与设计” “设计与哲学”的整体与营造,又是中西、古今文化的反思与讨论,更是个体思想表达“整体观念”的典例。总言之,此次展览对于西方设计的理解与中国设计之路的寻觅,具有创作方法论的当代意义与价值。

猜你喜欢
器物作品展整体
身如器物
器物之心
漫话国宝·陕西历史博物馆
关注整体化繁为简
作品展
小主编作品展
设而不求整体代换
器物之心
小主编入选作品展
十二星座5月整体运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