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康复结合情绪管理在慢性心衰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2019-07-27 07:50蔡黎娇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年17期
关键词:心衰心功能病情

蔡黎娇

(福建泉州晋江市医院,福建泉州362200)

慢性心力衰竭指持续的心力衰竭状态,该病多发于老年人群,患者常伴随乏力、呼吸困难等症状,致死率高,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慢性心衰患者除了给予有效治疗外,护理也是重要环节。运动康复护理是一种以系统性运动锻炼为主的康复护理措施,通过该护理模式能够提高患者运动功能,促进康复;情绪管理则是一种管理患者情绪的护理方法,通过对患者情绪进行管理有助于改善患者负面情绪,帮助其建立治疗信心,提高配合度,预防负面情绪引起的应激反应等[2]。常为进一步提高临床护理效果,本研究分析动康复结合情绪管理在慢性心衰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86例慢性心衰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观察组:男性24例,女性19例,年龄 56-79岁,平均年龄(69.34±4.28)岁;病程3-8年,平均(4.86±1.24)年;心功能分级为 II级 9例,III级22例,IV级12例。对照组:男性23例,女性20例,年龄57-78岁,平均年龄(69.29±4.51)岁;病程 3-7年,平均(4.76±1.28)年;心功能分级为II级9例,III级23例,IV级11例。研究经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

纳入标准:(1)符合中华医学会心脑血管病学分会制定诊断标准;(2)发病至入院接受治疗时间<7d;(3)精神、认知等正常,能够有效配合;(4)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存在肝肾功能不全;(2)肢体功能障碍、依从性差;(3)合并其他心脑血管疾病;(4)活动性心包炎、感染性疾病患者;(5)对研究药物禁忌。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之后均予以血管扩张剂、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等常规药物治疗,同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1)知识宣教:根据患者文化程度为其提供知识宣教,告知慢性心力衰竭病因、治疗、护理等相关知识,提高患者认知。(2)环境护理:保持病房清洁、安静,光线柔和,温湿度适宜,定期消毒,对患者集中护理操作,减少人员走动,对亲友探视进行限制。(3)病情监测: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变化,有效记录患者病情,及时发现异常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4)饮食护理:根据患者饮食爱好、病情为其制定科学的饮食计划,指导患者饮食以易消化、清淡为主,保证排便顺畅。(5)用药护理: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病情指导其正确用药,并根据病情变化遵医嘱对药物实时调整。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运动康复结合情绪管理:(1)运动康复护理:针对心功能IV级患者,护理人员嘱咐其绝对卧床休息,并每日帮助患者进行关节被动运动,被动运动在床上进行,每日进行4次,同时协助患者完成洗漱、进食、翻身等日常生活事件;针对心功能III级患者,护理人员嘱咐其卧床休息,生命体征稳定之后可下床活动,患者在护理人员协助下进行站立、行走锻炼,每日进行6次,根据患者恢复情况增加锻炼强度、时间,锻炼期间密切监测心率;针对心功能II级患者,护理人员嘱咐其每日休息充足、适当运动,可进行室外散步、攀爬楼梯等运动,根据心功能恢复情况逐渐增加运动强度;针对心功能基本恢复的患者,护理人员可为患者制定个性化运动方案,每次20-30min。(2)情绪管理: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了解其生活习惯、经济情况、病情等,评估患者精神、心理状态,然后制定针对性的情绪管理方案。护理人员每日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15min的沟通交流,耐心倾听,及时解答疑惑,为患者及其家属详细讲解慢性心力衰竭相关知识;护理人员告知患者负面情绪对病情的影响,教其一些改善情绪的技巧方法,例如听音乐、看书、

冥想等,予以安抚、鼓励,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心理

状态;帮助患者获取亲朋好友的情感支持。

1.3 观察指标

(1)分别在干预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6min步行试验,指导患者在制定区间内尽自己体能往返行走,观察测量患者6min行走的距离。(2)分别在干预前后采用MLHFQ评分方法对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生活质量越差。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6min步行距离比较

两组干预前的6min步行距离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6min步行距离明显较对照组长(P<0.05),见表 1。

表1 两组6min步行距离比较(±s)

表1 两组6min步行距离比较(±s)

表2 两组MLHFQ评分比较(±s)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n)43 43干预前315.97±42.16 318.34±45.75 0.249 0.803干预后451.05±58.34 392.56±62.58 4.482 0.000

2.2 两组MLHFQ评分比较

两组干预前的MLHFQ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MLHFQ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 2。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n)43 43干预前38.56±5.17 38.24±5.09 0.289 0.773干预后27.18±4.25 32.46±4.53 5.574 0.000

3 讨论

临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主要采用抗心衰药物治疗方案,能够使患者心功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但治疗效果存在局限性,而且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情可受到情绪、身体情况等因素影响,不利于患者康复,因此在常规抗心衰药物治疗基础上实施科学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十分重要[3]。

运动康复护理是近年来新兴的护理模式,其以系统性运动锻炼为主,通过指导患者进行运动锻炼来提高其运动功能、心肺功能及身体状态,促进病情恢复[4]。目前运动康复护理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康复阶段,研究发现运动能够促进机体血液循环,使心脏输出量明显增加,有效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调节心肌供血能力,还可促进血容量有效增加,使血液稀释、黏稠度降低,而且运动还有助于改善患者情绪,缓解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加速病情康复[5]。运动耐量是评估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改善情况的客观指标,运动耐量主要取决于骨骼肌及外周循环,慢性心衰患者多存在骨骼肌学血供减少的情况,导致运动耐量明显降低,运动康复护理是根据患者心功能采取相应的运动方案进行干预,能够有效对骨骼肌血管舒张、收缩功能失调进行纠正,促进血供改善,加强局部代谢,最终有效提高患者运动耐量[6]。不过由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普遍存在负面情绪,单纯的运动还无法达到有效缓解情绪的目的,负面情绪不仅可直接对患者病情造成影响,还会降低其配合度,运动康复护理是长期干预过程,患者不能有效配合运动锻炼则无法发挥康复运动的作用,因此在干预过程中还应辅以情绪管理。情绪管理即通过研究个体对自身情绪和他人情绪的认识,培养驾驭情绪的能力,由此良好管理情绪[7-8]。在情绪管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针对患者情绪进行研究,充分了解、认知患者情绪,并对患者管理自己情绪的能力进行培养,最终达到从根本上改善患者负面情绪的目的。

本研究将运动康复结合情绪管理干预效果与单纯的常规护理相比较,结果发现干预后观察组6min步行距离比对照组明显更长,MLHFQ评分也优于对照组,说明运动康复结合情绪管理能够提高慢性心衰患者运动耐量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考虑为运动康复结合情绪管理具有协同作用,情绪管理下可提高患者对康复运动的完成度,同时可避免负面情绪对身体、病情的影响,而运动康复又可促进患者情绪的改善程度,两者相辅相成,最终获得满意的应用效果。

综合上述,运动康复结合情绪管理能改善慢性心衰患者运动能力,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心衰心功能病情
国外心衰患者二元关系的研究进展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睡眠质量与心衰风险密切相关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讨论每天短时连续透析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心衰
血浆corin、NEP、BNP与心功能衰竭及左室收缩功能的相关性
血清TSH对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患者病情的影响
中西医结合治疗舒张性心功能不全临床观察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左心功能变化
四逆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