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婷婷
(南平市第二医院,福建南平354200)
心绞痛是冠心病患者的常见症状,其反复发作,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和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导致其生活质量下降,为减轻心绞痛发作对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1],有必要对患者实施合理的护理干预。预见性护理是一种以“预见性”为特点的护理模式,本研究为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针对10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开展研究。
选择我院收治的10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开展前瞻性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各50例,对照组的年龄为 54-83岁,平均(69.73±12.14)岁,性别分布为男26例、女24例;观察组的年龄为55-84岁,平均(70.12±12.31)岁,性别为男 27例、女 23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P>0.05,研究有可比性,且患者知情同意。本研究符合临床医学试验伦理学原则,通过医学伦理学委员会审批。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按医嘱给药,告知患者用药后相关注意事项,并密切观察其生命体征变化情况。
观察组实施预见性护理,具体为:(1)心理护理: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性格特点,与患者进行交谈,了解患者的内心顾虑,对其施以针对性心理疏导,并为患者列举既往病情控制良好的案例,鼓励患者打起精神,勇敢应对病情。
(2)饮食护理: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了解其饮食习惯,对其不良饮食习惯予以纠正,向患者强调健康合理饮食的重要性,嘱咐患者保持三餐规律,列出忌食清单,严格限制每日摄入的盐、糖、脂肪等。
(3)运动护理:指导患者开展运动锻炼,患者可根据自身喜好选择合适自己的运动锻炼项目,控制运动强度,以感觉舒适为宜,避免运动过量,可循序渐进地增加运动量。
比较两组(1)心绞痛发作情况,包括心绞痛发作次数、单次持续时间;(2)不良情绪评分,评估工具为SAS(焦虑自评量表)、SDS(抑郁自评量表),总分均0~100分,得分随着心理状况的改善而降低[2];(3)生活质量评分,评估工具为GQOLI-74量表,量表划分为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生活环境、社会关系,满分均100分,得分随着生活质量的改善而增高[3] 。
统计学处理选择SPSS软件(19.0版本),计数资料、计量资料分别描述为例(%)、(±s),行 χ2检验、t检验,以 α=0.05为检验标准,即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随访3个月,观察组的心绞痛发作次数较对照组减少,其单次心绞痛持续时间较对照组缩短,P<0.05。见表1:
表1 心绞痛发作情况比较(±s)
表1 心绞痛发作情况比较(±s)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例数(n)50 50发作次数(次)8.24±1.65 6.59±1.32*单次持续时间(min)5.29±1.07 4.18±0.92*
两组护理后的SAS、SDS评分均较护理前降低,而护理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均较对照组更低(P<0.05)。见表 2:
表2 不良情绪评分比较(±s)
表2 不良情绪评分比较(±s)
注:与护理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对照组例数(n)50观察组50时间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SAS评分(分)54.92±8.25 46.69±6.13#54.71±8.29 40.58±5.36#*SDS评分(分)54.73±8.51 46.28±6.05#54.50±8.63 40.24±5.19#*
两组护理后的GQOLI-74各维度评分均较护理前增高,而护理后观察组均较对照组更高(P<0.05)。见表 3:
表3 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
表3 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
注:与护理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对照组例数(n)50观察组50时间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生理健康73.62±6.48 80.47±7.29#73.79±6.52 88.91±8.46#*心理健康70.46±6.10 77.58±7.23#70.60±6.14 85.78±8.21#*生活环境72.53±6.21 79.88±7.37#72.71±6.29 87.96±8.15#*社会关系71.59±6.19 78.92±7.45#71.76±6.24 87.46±8.50#*
冠心病是一种由于脂质长期沉积于血管导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发的心脏病变,其临床特征表现为冠脉管腔狭窄甚至闭塞,该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多发生于老年人群,其发病率随着老龄化趋势的加重而日益增高[4]。心绞痛是冠心病患者发病后因其心肌血供不足而引发的急性缺血症状,往往会反复、持续发作,存在引发心肌梗死的风险,临床上主张对冠心病心绞痛予以积极治疗[5],但在患者治疗中,为确保其治疗效果,还应配合实施护理干预。
预见性护理模式的护理特色为“预见性”,主要是根据临床护理工作中存在的护理问题或可能影响到病情及治疗效果的风险因素,来进行护理方案的制定,相比于常规护理模式,预见性护理模式下的方案在制定时充分考虑到患者的实际情况,其方案具有更强的针对性、预见性、可操作性,在护理方案落实后可针对患者护理过程中的问题予以妥善解决[6]。
本研究中观察组接受预见性护理干预,其护理方案以心理、饮食、运动等方面作为切入点着手对患者进行干预,心理护理一方面可对患者存在的顾虑、心理问题予以解决,改善其心理状况,另一方面,可通过正向暗示激励患者重拾治疗信心,以饱满的精神状态积极配合治疗工作;饮食护理从控制饮食、调整饮食结构着手,可有效规避饮食方面的风险因素;运动护理可促使患者坚持运动锻炼,有利于增强其体质,改善其身体机能,使其对心绞痛发作时的耐受度增高,还可改善其心血管内血液循环,增加心肌血液灌注,减少因心肌缺血反应而引发的心绞痛发作。
本研究结果显示,随访3个月,观察组的心绞痛发作次数较对照组减少,其单次心绞痛持续时间较对照组缩短,且在护理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均较对照组更低,其GQOLI-74评分较对照组更高,P<0.05,充分说明预见性护理应用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切实有效,可切实保证病情控制效果,还可减轻不良情绪,减轻病情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干扰。
综上所述,预见性护理可有效减少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有利于改善其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