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2019-07-27 07:50吴梅琼莆田市急救中心福建莆田351100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年17期
关键词:胸痛心电图入院

吴梅琼(莆田市急救中心,福建莆田351100)

AMI发作后,患者病情变化快,病死率高,并发症多,随着人们对于疾病治疗时间窗的认识,越来越多的医院成立了胸痛中心绿色通道,以减少治疗前的时间消耗,使患者更快的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终止心肌的坏死进程,改善患者预后。虽然系统的胸痛中心已经成立,但是与之配套的急诊护理并未完全形成[1]。本文旨在探讨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对AMI患者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在经我院急诊入院的AMI患者中选取70例为观察对象,分为两组。观察组中男17例,女性15例,年龄(69.69±3.17)岁。对照组中男20例,女性18例,年龄(70.03±3.51)岁。

入选标准:(1)均为急性发病;(2)疾病发作距离入院时间≤6h;(3)均需进行 PCI。

排除标准:(1)拒绝行 PCI者;(2)自动要求出院;(3)冠心病中其他类型引起的胸痛。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P>0.05。

1.2 方 法

对照组给予急诊常规急救护理,患者入院后收入抢救室内,症状不典型者经医生诊断后方才进入抢救室。常规遵医嘱进行抢救,在医生下达医嘱后进行采血及静脉穿刺,血液样本由检验科收取。

观察组患者进行急诊全程优化护理:(1)优化接诊:接到患者后立即送往抢救室,以胸痛中心模式下的抢救流程进行处理,先进行抢救,后由家属进行挂号。

(2)优化评估流程:护士有较高的临床疾病判断能力,能通过询问、观察进行快速有效的分诊。高度怀疑AMI的胸痛患者立即进行心电图检查。

(3)优化抢救流程:保证胸痛中心日常抢救用品、药品、仪器在位有效,将抢救流程进行规范化。要求护士在患者进入中心后2min内吸氧,3min内完成血氧饱和度、血压、心率等的监测,静脉输液管道在5min内建成,同时完成血液标本的采集,医生确诊[2]。护士长负责判断心电图的监测结果,准备除颤仪;患者立即嚼服负荷剂量的抗血小板药物,同时进行疼痛、休克、心律失常等的对症处理;责任护士负责吸氧、静脉穿刺、采血、用药等处置,血液样本经绿色通道直接送往检验科,立即检查;遵医用药,进行护理记录。在抢救过程中,注意保护患者,以正性、暗示性语言安慰患者,缓解患者疼痛、恐惧等情绪。

(4)优化转运过程:对于确定进行PCI的患者立即进行相关准备,即刻通知介入室进行手术准备。护士准备好术中相关的评估单,完善病例书写。在转运途中,密切观察心电图的变化,保持管道通畅及患者安全。

(5)优化人员配置:急诊科及胸痛中心进行合理的岗位人员安排,人员分配达到最大化。

1.3 观察指标

两组比较项目为护理后相关观察指标(包括分诊评估用时、心电图耗时、静脉采血用时、静脉用药时间及急救总用时的统计)、疾病控制情况(包括住院期间再次发生心肌梗死的例数及再次进行PCI治疗例数)。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2.0软件,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达,t检验;(%)表示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检验结果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相关观察指标的比较

观察组AMI患者在急诊中分诊评估用时、心电图耗时、静脉采血用时、静脉用药时间及急救总用时均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相关观察指标(min)

2.2 比较疾病控制情况

观察组患者院内再发心肌梗死及院内再行PCI的占比均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P<0.05。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疾病控制情况

3 讨论

当心脏的供血动脉即冠状动脉因各种原因发生管腔狭窄或者堵塞后,对心肌的供血减少,冠状动脉某一侧枝堵塞严重时,可发生该侧枝负责供血区域的缺血甚至坏死,特备是侧枝循环单薄的区域更易发生坏死;心肌坏死后,可诱发一系列的心律失常,心脏做功障碍,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AMI发病急,当梗死面积较大、梗死时间越长,缺血死亡的心肌越多,对患者预后形成不利影响。因此AMI患者应尽快的进行诊断与治疗,短时间内疏通被堵塞的血管,恢复局部血流,减缓心肌的坏死进程,降低患者的死亡风险。大量文献报道[3],心肌梗死发作后越早接受溶栓或PCI,病死率降低幅度越大。美国要求AMI患者在就诊后90min内就能接受球囊扩张治疗。有数据统计[4],在发病1h内得到针对性救治,病死率能降低到1.2%;6h内接受治疗者,病死率能降低至5%至6%。AMI患者在经急诊入院后,排除120转运时间,患者到达急诊室后,疾病的分诊诊断、心电图检查、采血耗时、建立静脉耗时、院内科室间转科耗时等,都耽误了患者接受PCI的时间,增加了病情严重程度;而患者入院后,以上可能形成耗时的项目大部分与护士密切相关,因此合适的急诊护理模式在AMI患者的急诊救护中至关重要。

进行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后,在患者到达医院时即可通过心梗绿色通道直接就诊,免除了挂号、排队就诊的时间,依据患者临床症状、既往史直接进行分诊。抢救物品、药品在位有效性的保持,利于患者快速的进行心电图检查,明确梗死部位、类型及严重程度;而依据应急程序进行抢救,能更好的进行分工协作,护士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及优化后的抢救流程,将护理措施的落实与医生治疗同步,减少了被动等待医嘱时间。急诊全程优化护理中,AMI救治中需要采取的护理内容被明确化,将护理操作与疾病治疗同步化进行,尽量减少单个操作的耗时,同时也免除了各项操作在时间安排上的顺序化排列,减少了时间的累积量,将患者从接诊到转送至介入室中的救治时间压缩到最短,并且保证了护理质量,使抢救过程最优化[5]。

在两组患者接受不同的急诊护理后,笔者对护理内容落实后的效果进行分析,观察组患者各种耗时均明显较对照组短,表明优化后的急诊护理能使心肌梗死抢救工作中规范化、条理化,在患者获得准确分诊后,每个处理步骤有条不紊,各护士合作紧密、忙中有序,避免了重复性的护理行为,最大程度上缩减了抢救中的不必要程序,缩短了抢救时间;患者亦能最快的得到相关检查,对疾病进行确诊,并明确梗死部位,为后续的介入治疗创造了条件。同时,患者安全状态下向介入中心转运,责任明了的交接程序,降低了发生交接漏洞的风险。

AMI患者快速得到确诊及抢救处理,有助于在介入治疗时间窗内接受PCI,有效疏通堵塞的冠状动脉,缺血区域恢复血液灌注,挽救缺血的心肌细胞,缓解梗死区域的坏死进展,为患者预后创造更多的可能性。观察组患者在最快时间内进行了PCI,效果较满意,仅有1例患者在术后第4d发生了再次的心肌梗死,笔者在对该患者的研究中发现,此患者有陈旧性前壁心肌梗死病史,此次入院时梗死位置在下壁,再发梗死部位仍为前壁,在接受积极的对症处理后,脱离生命危险。观察组2例患者再次进行了PCI治疗,其中1例为上述的再次梗死患者,1例为入院时行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术,此次为冠状动脉支架植入。

综上,急诊全程优化护理能减少AMI患者在PCI前的耗时,改善患者预后。

猜你喜欢
胸痛心电图入院
利用信息技术再造急诊入院管理流程*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应用
胸痛中心成立对急性心肌梗死救治效率的影响
心电图机检定方法分析及简化
《思考心电图之176》
有些胸痛会猝死
六安市人民医院组建胸痛急救网络
缺血修饰白蛋白在急性胸痛患者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入院计划概念框架系统分析
多因素可识别急性冠脉综合征再入院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