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大学生阅读行为及对策研究∗
——以广东省6所高职院校学生阅读调查为例

2019-07-27 08:50陈桂玲
图书馆学刊 2019年5期
关键词:图书馆院校高职

陈桂玲

(广东南华工商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 510507)

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来获取信息、认知世界、发展思维并获得审美体验的活动。[1]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高职教育因以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专业人才为目标而获得良好的社会认可。据统计,2016年,我国共有2596 所普通高等学校,其中高职(专科)院校就有1359 所,占比为52.35%。普通高校本专科在校生为2695 万余人,其中高职(专科)学生人数为1082 万余人,约占在校生总数的40.15%。[2]可见,高职院校大学生已成为高校的主要阅读群体,其阅读行为应成为重要的研究对象。那么,这一庞大的阅读群体的阅读现状如何?图书馆该怎样更好地做好读者服务工作?如何培养他们广泛的阅读兴趣以及如何促进他们积极主动地建立良好的阅读习惯?这都是亟需思考及解决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掌握读者阅读行为习惯,做好读者服务工作,笔者以广东省具有代表性的6所高职院校在校学生作为主要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对他们在阅读内容的选择、获取、理解以及反馈等方面的情况进行调查,并对其调查结果进行分析。针对高职院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工作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希望以此促进高职院校人才的培养。

1 高职院校学生阅读行为调查

2018年4月25日至5月19日,我们通过问卷星平台以微信邀请和网络链接的方式向广东省6所高职院校的学生随机发放问卷,6所高职院校分别为:广州华商职业学院、广州珠江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南华工商职业学院、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和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本次问卷调查共有814名学生参加,回收问卷814份,其中有效问卷814份,有效率为100%,详见表1。为了能更好地体现数据的真实性与合理性,我们还随机抽查了6 所学校的学生进行访谈,根据访谈结果可知,6所学校均没有对学生阅读书籍做强制性要求,因此,本问卷的调查数据如实地反映了高职院校学生的阅读行为情况。

表1 调查对象情况统计表

根据调查统计情况,分析详解如下:

1.1 阅读选择

阅读选择,指读者选取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看何种书籍,以及阅读数量。阅读选择是读者发生阅读行为的具体指向,只有掌握读者的阅读倾向,图书馆工作人员才能更有效地提供阅读指导与帮助。因此,我们从阅读时间、地点、内容及数量上进行调研,具体结果如下:一是从阅读时长上来看,高职学生平均每天的阅读时间以1-3小时或1小时以内为最多,分别为39.90%和39.70%;除此之外,有7.70%的学生表示几乎没有阅读行为;二是在阅读场所选择方面,高职学生最喜欢的阅读场所,依次是图书馆56.00%、宿舍20.30%、休闲场所12.30%、教室3.60%、校园等地3.20%;三是在阅读内容上,高职学生最喜欢阅读的书籍类型依次为:娱乐休闲类、文学历史类、专业相关类、科普类、应用技术类及其他书籍等,其中娱乐休闲类、文学历史类、专业相关类书籍最受学生欢迎,此三类书籍的占比均超50%;四是在阅读数量上,高职学生平均每月的阅读量以1-3 本或少于1 本的情况最为明显,占比分别为51.10%、29.20%。

1.2 阅读获取

阅读获取,指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以何种方式进行阅读,其获取阅读内容的主要途径是什么。据此,我们分别调查了读者的阅读方式与阅读来源情况。

(1)阅读方式

根据统计数据可知,纸质阅读和电子阅读在高职院校大学生阅读中均同等重要,占比为43.70%。这一调研结果与2018年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相符。据报告显示,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66 本,人均每天读书时间最长为20.38 分钟;而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电子书阅读量为3.12本,人均每天阅读(含微信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pad阅读)时长为47.75分钟。[3]因此,无论从阅读内容还是时间上来看,电子阅读的占比越来越高,逐步与传统纸质阅读一样,成为读者的主要阅读载体。全国人大代表、国家图书馆馆长韩永进表示:只要是阅读,不论用什么介质载体形式,都值得鼓励。[4]相较于电子阅读所带来的“碎片化阅读”的争议,我们更应该思考,该如何为读者提供更丰富的精神食粮以及该如何让读者在碎片化的时间里提高阅读质量。

(2)阅读来源

根据调查结果表明,高职院校大学生获取阅读内容的主要途径,依次为:经同学朋友介绍(20.40%),网络排行推介(18.60%),老师、专家、学者的推荐书目(18.30%),图书馆的阅读推荐(17.60%),通过其他途径获取阅读(12.80%)以及媒体报道(12.30%)等。据此可知,高职学生在阅读上有从众心理,多数较依赖于身边同学、朋友的介绍,部分则是接受网络排行和老师、专家学者的推荐。这几种现象表明,他们既有从众的心态,又极容易受老师、专家学者们的影响。

1.3 阅读理解

阅读理解,主要指读者在进行阅读时,了解或领会到书籍中的脉络关系、主旨要义等内容。阅读理解是一种复杂的思维过程。这一过程往往体现读者能否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疑惑并进行解惑。据此,我们在问卷中设置了两道问卷题目,以助了解读者的阅读能力。

依调查数据可知,高职学生在阅读书籍时,只有7.50%的学生会常与他人正面交流,或是通过网络、阅读社区等平台,与他人交流同一本书的阅读感受、观点及看法;而85.1%的学生偶尔才会进行思想交流,甚至有7.40%的学生选择不交流。而高职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只有8.50%的学生会做笔记或批注,以帮助自己进一步理解书籍内容,而11.40%的学生则没有这样的习惯,38.70%的学生很少做阅读笔记或批注。

1.4 阅读反馈

阅读反馈,顾名思义就是读者对阅读作出的反应。图书馆工作人员根据读者的阅读反馈来了解读者对阅读的态度、需求以及评价等,然后根据反馈来调整相应的阅读指导与宣传,以期提高阅读活动效果。据此,我们分别从读者喜欢的阅读活动形式、希望得到的阅读帮助等方面来了解读者的具体需求。

根据调研结果可知,高职学生喜欢的阅读活动依次是书目推荐(57.49%),影视赏析(55.28%),馆藏书展(34.89%),体验式阅读活动(34.64%),读书会、阅读沙龙(34.52%)、书评与征文(27.52%)、讲座论坛(27.03%)、诵读活动(21.50%)、其他(14.99%)、代际阅读(10.57%)。相应地,他们希望在阅读过程得到的阅读帮助则分别是:有针对性地推荐书目(57.62%),科学的阅读方法、阅读指导(55.65%),提供阅读交流与互动的平台(47.54%),图书馆新书通报(35.01%),读书活动(13.76%)等。

2 高职院校大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问题

调查结果显示,高职院校学生的阅读状况不理想,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2.1 缺乏有效的阅读计划

在高职院校大学生阅读过程中,普遍存在着一个问题就是缺乏明确、有效的阅读计划。根据调查数据可知,86.85%的高职学生表示没有特意制定明确的阅读计划,而只有13.14%的高职学生会根据阅读时间和阅读类型合理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

阅读计划实质是指确定目标以及何时达到目标的阅读实践规划。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高职学生的阅读行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阅读过程中,他们面临海量信息数据的选择和冲击。由于个体自主选择能力差、缺乏阅读的自觉性、学校课程安排紧凑,导致较少学生能制定出明确、有效的阅读计划。阅读计划的缺失,使他们阅读偏向盲目性与随意性。此类情况,具体表现为他们的阅读时间短、阅读数量少、阅读内容浅显化等问题。

2.2 缺乏深度的阅读内容

在高职院校大学生阅读过程中,他们阅读以娱乐化、碎片化为主,浅阅读、泛阅读趋势取代深阅读、精阅读。在调查过程中发现,高职学生的阅读书籍排名前三的分别是:娱乐休闲类书籍、文学历史类书籍、专业相关类书籍。此外,根据图书馆的阅读统计可知,娱乐休闲类书籍以服装服饰类、电影推荐类、旅游娱乐类为主;文学历史类书籍则以轻松幽默类、言情类小说为主;专业相关书籍主要以考试考证类图书为主。这一阅读习惯与2014年央视新闻频道与百度、亚马逊等众多平台联合推出的《中国网民阅读大数据》中的调查结果相符。数据显示:在不同图书品类搜索中,考试类图书的占比以10-19岁和20-29岁的年轻人为主,占比分别为33.33%和66.67%,详细数据见表2[5]。

根据上述调查与统计可知,高职学生对阅读深层次书籍的热情不高,他们更倾向于阅读一些可以缓解学习压力的书籍以及阅读一些具有功利性的助考类书籍。他们的阅读目的不是为了提升自己,而是为了缓解现实压力,希望通过阅读寻找有效捷径来获取答案。由此可见,高职学生的阅读是基于自己的需求与兴趣而产生的,但他们在阅读过程中缺少指导与目标牵引,他们的阅读以浅阅读、泛阅读为主,缺乏深层次的学习。

2.3 缺乏必要的阅读思考与交流

调查结果显示,高职院校学生的阅读存在着盲目性。首先,33.78%的学生表示阅读过程中没有计划性,阅读以随意性为主,有6.02%的学生表示很少阅读。此外,47.4%的学生表示很少或者不与他人交流阅读观点;50.10%的学生表示他们很少或不做阅读笔记或批注。还有一些学生的阅读时间非常少,一年的阅读量都屈指可数,这类阅读现象实在令人堪忧。

表2 不同图书品类的百度指数

根据调查结果可知,高职院校大学生的阅读意识淡薄,阅读质量整体下降,其中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学生的阅读内容越来越倾向于浅层次,深层次的阅读内容日渐减少。“浅层次”阅读导致高职院校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缺乏必要的思考与交流,致使其往往会被动地接收外来信息,缺乏深究某种现象或者文化的“兴趣”。这种现象的存在非常不利于高职院校大学生独立思辨能力的培养,容易造成大学生人文素养与文化底蕴的缺失。

2.4 缺乏科学的阅读方法

随着网络化、电子化的文献资源极速增长以及阅读方式的多元化、便捷化,高职院校大学生越来越依赖于网络阅读。2005年,圣何塞大学的研究人员Ziming Liu在研究报告中写到:基于屏幕的阅读行为,人们把更多的时间花在了浏览、关键词确认、一次性阅读、非线性阅读和更有选择性的阅读。德克斯萨大学信息学院的教授Anddrew Dillon表示,在电子阅读上,人们会受信息过载(如不同媒体、图像、声音和其他文字的跳跃)的干扰而使得注意力下降,导致花在深度阅读上的时间更少。[6]

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就“读书不得法”的缘故从自身谈起,以作前车之鉴。他谈到“读书不得法”共有两条,分别为:不能专心和不能勤笔。对照这两条,反观现在高职院校学生的阅读何尝不是浅尝辄止。高职院校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囫囵吞枣,不求甚解,这种阅读方法非常不利于阅读质量的提高。

3 高职院校图书馆阅读服务的对策

图书馆作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与科研的重要服务部门,是承担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基地。高职院校图书馆应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创造条件引导学生挖掘、使用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提升他们的阅读修养与能力,这是图书馆应引起重视的现象。

此次调查对象虽是广东省的6 所高职院校大学生,但他们的阅读状况可作为我国高职院校大学生阅读状况的一个缩影。根据以上高职院校学生阅读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和对策。

3.1 做好新生入馆教育,指导学生做好阅读计划

调查结果显示,图书馆是学生最青睐的阅读场所,因此,高职院校图书馆应积极发挥图书馆在学生阅读过程中的作用。图书馆可以从大学生刚踏进校园时,主动地开展新生入馆教育活动,使学生能够全面地了解图书馆,进而才能科学、有效地利用好馆藏文献、信息资源等。在开展新生入馆教育活动时,图书馆可以从馆藏布局、文献资源利用、阅读计划等方面着手引领。一是图书馆采取报告会或讲座的方式,让全体新生从空间布局、文化理念、信息检索等方面全面了解、认识图书馆;二是采取小班教学的方式宣传到位,以每一班级为团体实施错班安排参观图书馆,以导览的方式带领同学们实地感受图书馆的美。三是图书馆应编制《读者手册》,可提前将《读者手册》随《录取通知书》寄送到每一位新生手里,让新生事先感受到图书馆的优美环境与人文气息,其次还可以在图书馆最显眼的导览位置放置多份《读者手册》,以备学生随时取阅。

此外,新生入馆教育是指导学生做好阅读计划的最好时机。一个合理的阅读计划,可以让学生合理地、有效地规划好阅读时间,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关于如何制定阅读计划这一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一是制定阅读计划。根据课程时间表的安排,学生可充分利用自己的闲暇时间来专心读书,如每天30 分钟或1 小时。有的学生并没有定时阅读的习惯,可借助智能手机等工具的提醒来建立良好的定时阅读习惯。二是记录好阅读进度。在安排读书计划时,可使用书签来标记每天的阅读进度。三是做好读书笔记。根据阅读计划表来严格执行每天或每周需要阅读的书目。此外,还可以借助手机里面的“阅读计划”App来规划一本书每天的阅读量,并规划多少天来完成此书的阅读,并将每天的阅读感受与思考同步记录在计划中,最后再进行整本书的归档,这样有助于读者的深度阅读。一个合理、有效的阅读计划,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获取知识,并在阅读过程中做到有所思、有所想,进而引发读者的深度阅读。

3.2 推荐科学合理的阅读书目,引导深度阅读

调查结果显示,高职院校学生的阅读内容以休闲娱乐类为主,但仍有不少学生热爱阅读专业相关书籍,想借此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面对高职院校大学生的不同阅读需求,图书馆作为高职院校的第二课堂,在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之余,应引导学生向深度阅读发展。

阅读推广作为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的核心工作之一,其随着国家的重视而在各高职院校图书馆中得以发展,逐步开展了如名家讲坛、读书座谈会、经典图书推荐、数字文献资源的推广与体验等活动。这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阅读推广活动为学生带来了丰富的文化体验。

阅读推广是高职院校图书馆主动连接学生的重要桥梁,它能从学生对活动的参与度以及所推荐书目的借阅情况来了解到学生的阅读需求,还可以在活动过程中调研、汇总学生对文献的需求。因此,图书馆以此为契机来调整藏书结构的合理性,除了保证各专业用书之外,还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及阅读特点,有针对性地采购一些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陶冶情操的经典读物。

同时,图书馆应借助阅读推广的东风大力推进导读工作,促使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在推荐阅读书目时,高职院校图书馆应该尽可能地挑选一些经典、优秀作品供学生阅读,如我国某些重点大学或国外大学推荐的必读书目。此外,图书馆还可以联合本院校各院系的专业带头人来推出专业必读书目,借助专业课老师的号召力来推动学生阅读专业书目,进而促使他们主动建立本专业的知识体系。

为了加深阅读层次,高职院校图书馆还需要借助名师讲坛、读书交流会等机会来开展“名著析读”“名篇赏析”“阅读策略和技巧”等分享活动。

3.3 开展经典阅读,构建阅读及交流平台

不少高职院校大学生阅读的是大量零碎的、片段的、不成体系的内容。在这些阅读的背后,他们更多的是走马观花似地扫读,缺少阅读的思考与交流。经典书籍具有丰富的内涵,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更是超越了时代的界限。阅读经典是一个增进知识的过程,有助于陶冶我们的情操,提高我们的涵养。因此,图书馆应该多开展阅读经典的学习活动,大力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图书馆首先应以阅读推广为桥梁,定期开展阅读经典专题讲座,鼓励阅读爱好者共同交流,建立经典阅读沙龙;其次,应多举办名师讲坛、专家讲座等指导阅读、名著赏析活动;同时,还可以在阅读推广活动中举办阅读经典名著的征文比赛,让阅读爱好者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除此之外,高职院校图书馆还可以利用图文结合、电影赏析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加强对经典名著的理解。以上这些活动,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对经典名著作品进行深度阅读,让他们深刻地体会经典文学作品的魅力所在。

图书馆除了针对纸质图书开展导读工作之外,还需要重视对数字资源开展导读。数字阅读所伴随的碎片化、随意性、跳跃性等特征被人所诟病,但数字阅读所带来的便利性、信息量大亦常为大众所青睐,其已深深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应顺应潮流,接受信息技术所带来的变革,积极探讨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数字阅读。图书馆可利用信息技术来建立网络导读系统,将纸质文献资源与数字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再加以分类之后推送给学生。在网络导读系统的基础上,根据数字资源交互性的特点来优化阅读平台的批注、书评等功能,引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与思考。

3.4 传授科学的阅读方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中国有句古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即指传授学习知识的方法比单纯传授知识更为重要。弗兰西斯·培根在《论读书》中谈到:不同人采取不同的学习方法,即“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其本意就是:有些图书只须读其部分,有些图书只须大体涉猎,少数图书则须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科学的阅读方法,有利于提升阅读效果。高职院校图书馆可以通过改善阅读方法为着力点来加强阅读指导与推广。

首先,图书馆以新生入馆教育为切入点,指导高职院校学生根据教学计划,以不同的时间周期为单位制定好阅读计划,处理好阅读时间、阅读数量和阅读质量的关系;其次,在日常阅读推广过程中,积极帮助学生确定阅读范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其认真阅读经典、专业等书籍,不断拓宽阅读范围;最后,传授他们阅读的基本方法,如细读、精读、泛读、粗读等,让他们在阅读过程中作出适当地选择。例如,对于时效性强、娱乐性高的新闻资讯类报刊、资讯等,采取泛读、扫读的方式及时掌握关键信息;对于经典名著、专业书籍则需“细嚼慢咽”领略其中的精华,并且适当地做笔记或摘录其中的精华片段,甚至将阅读所惑记录在旁,以备进一步地推敲、反思。为了更好地进行阅读与交流,图书馆竭尽所能发挥自身优势,定期举办一些讲座或读书沙龙,邀请名人、专家与高职院校学生进行畅谈,以直观、正面的方式打开高职院校学生的视野,从而更好地培养高职院校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猜你喜欢
图书馆院校高职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战“疫”期间基于高职线上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如何将微课融入高职钢琴课堂教学
图书馆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