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公开课建设的几点建议
——以数图推广工程公开课项目为例

2019-07-27 08:50
图书馆学刊 2019年5期
关键词:公开课讲座图书馆

于 琳

(国家图书馆,北京 100081)

1 公共图书馆公开课建设的意义

《公共图书馆法》指出,公共图书馆是社会主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图书馆作为公众继续教育的重要阵地,一直为读者提供各类公益性讲座。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以及MOOC风潮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公共图书馆将线下的讲座制作成线上的公开课视频,吸引更多的读者跨地域跨时间地享受到公共图书馆提供的优质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和服务。

相较于网络上众多的公开课平台,公共图书馆提供的公开课有如下优点:一是基于馆藏,内容更具专业性和独特性;二是以传播文化为目标,主题更具知识性和针对性。

为了解公共图书馆公开课的研究现状,笔者以“公共图书馆”与“公开课”、“MOOC”为主题和关键词进行匹配,通过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进行检索和筛选后,共得到相关研究文献33 篇。李楠以国图公开课为例,从内容、平台、宣传等方面总结了国图公开课的成功因素,并以此为基础对公共图书馆的公开课建设提供了策略建议[1]。王聪聪指出公共图书馆应充分认识到MOOC 的重要性,从优化课程内容、提供引导服务、开展社区教育服务等方面开展MOOC 服务[2]。赵荣荣研究了MOOC背景下,国图公开课的建设概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善建议[3]。从相关研究文献可以看出,目前业界对公共图书馆公开课(MOOC)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服务层面,资源建设内容和流程的研究涉及不多,另外,公开课建设研究的具体对象以国图公开课为主,鲜有对地方公共图书馆公开课建设的研究。故笔者拟以推广工程公开课项目为例,分析地方公共图书馆参与推广工程公开课项目的建设情况和存在问题,并以地方公共图书馆参与推广工程公开课项目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对公共图书馆未来的公开课建设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为更多的公共图书馆开展公开课建设和服务提供借鉴和参考。

2 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公开课项目介绍

2.1 项目简介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科技的迅猛发展正改变着社会公众的学习、求知、阅读方式。为满足读者新需求,给读者提供一种新的获取信息、学习知识的方法,公共图书馆在开展传统讲座服务的基础上,将讲座这种形式“移植”到互联网环境中,转化成碎片化、适合在线学习的视频供社会公众学习利用。为全面展现我国公共图书馆的优秀讲座资源,秉持图书馆公开课的“大规模、开放、在线”建设理念,推广工程于2015年启动图书馆公开课资源建设工作。

该项目秉承“合作共建”和“合理共享”的原则,以落实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为宗旨,联合省市级公共图书馆建设适合社会公众在线学习、可多种媒体利用的图书馆自有版权的讲座类视频资源。

2.2 项目进展和成果

在全国各级图书馆的共同努力下,图书馆公开课已经逐渐成为信息环境下图书馆为读者服务的又一前沿阵地。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公开课项目自2015年开始建设以来,参与的图书馆数量逐年递增,各年度参与情况见表1。

表1 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公开课项目2015—2019年参与馆数量

推广工程公开课的内容以文化艺术、社科历史为主,兼有科普教育和生活健康等方面,同时具有地方特色。东部地区图书馆建设的公开课偏重于文化艺术类,如天津图书馆围绕西方音乐为主题,菏泽市图书馆建设的《大道至简——道德经的智慧》系列公开课等。中部地区图书馆建设的公开课偏重于历史人文类,如安徽省图书馆建设的《徽派建筑》系列公开课,唐山市图书馆建设的《读历史、品诗词》系列公开课等。西部地区图书馆建设的公开课偏重地方特色,如青海省图书馆建设的《藏传佛教》系列公开课,贺州市图书馆以客家文化为主题,开展以客家习俗、礼仪、建筑、传统节日为内容的公开课建设等。

经过多年的建设,推广工程公开课可通过国家数字图书馆文津搜索系统、推广工程资源服务页面等集中揭示元数据信息,利用国家图书馆“数字资源发布与服务平台”发布服务。

3 公共图书馆公开课建设的问题分析

推广工程公开课项目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联合各公共图书馆建设了一批优质的公开课资源,各馆在推广工程公开课项目建设中也凸显了一些问题,以推广工程公开课项目为例,总结公共图书馆在公开课建设方面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3.1 讲座转制而成,课程分集切割生硬

公益讲座作为公共图书馆的延伸服务,许多公共图书馆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了自己的品牌。图书馆公开课基于讲座,又从用户角度出发,保证将每集公开课的时长设定为不超过20 分钟。目前,参与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资源联建的公开课资源多是由图书馆录制的讲座剪切而成,由于时长的控制,部分资源会出现课程切分过于生硬的现象,例如切分时主讲人未讲完、配音未完或者画面停留时间过短等情况。

3.2 展现形式单一,数据质量有待加强

目前,公共图书馆公开课的展现形式多是以讲师为主体的单向的知识传递,互动不足,展现形式较为单一,缺少与用户的交流。另外,在数据质量方面,部分图书馆提交的数据由于原讲座录制时间较早,加工成公开课时存在视频技术参数不符合加工标准要求,码率偏低或分辨率错误等问题,不能满足用户对视频清晰度的高要求。

3.3 内容未成体系,具有重复建设现象

在公共图书馆公益讲座基础上建设的公开课资源,目前的建设思路仍延续讲座的传统,即先由图书馆策划讲座内容,再邀请专业老师讲授,主题主要集中在文化、历史、养生、健康等贴近大众生活等方面,内容相对集中,但丰富性有待提高,尚未形成系统性和全面性的知识体系。另外,不同图书馆对于图书馆界的热点都较为关注,制作出的公开课难免会有类似或者重复的情况。

3.4 获取授权范围有限,存在版权隐忧

在图书馆公开课建设过程中,无论是建设还是服务的环节,都涉及到版权。部分公开课在录制时签订的版权授权书的授权标的(讲座课件,包括录音、录像、PPT、文字作品等内容)不足,或者授权范围较小,比如只获取了计算机互联网、向公众开放的局域网、广播电视网等网络授权范围,未签署移动通讯终端的使用途径等,都有可能产生所获授权不能满足实际服务需求的情况。若在版权签署阶段未争取到最大范围内的使用授权,或者在审核阶段,未能发现存在的版权漏洞,必然会在服务阶段产生版权隐忧。

3.5 发布渠道不足,宣传推广力度不够

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传播机构,一直以来都是力求做好服务工作,但在资源发布和宣传推广方面做的仍有不足。目前,图书馆已建成的公开课资源的主要发布和宣传途径是本馆网站,一些申请了微信公众号的图书馆会通过微信推送的方式增加新的宣传途径,但整体来看,发布途径仍比较保守,宣传推广范围仍限于图书馆的已有用户,不利于公开课被更广泛的认知和使用。

4 公共图书馆公开课建设的几点建议

推广工程公开课项目中存在的问题,也普遍存在于各地图书馆自建公开课建设中,为了更好地推进公共图书馆开展公开课项目的建设,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4.1 以馆藏资源为基础,打造公开课品牌

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事业机构,在新时代更应担负起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以丰富的馆藏为基础,深入挖掘有意义的内容,正确引导公众进行有价值的知识选择,利用先进的技术和平台,在传统公益讲座的基础上,打造全新的公开课品牌。公共图书馆可参照“国图公开课”的建设模式,依托馆藏树立品牌,国图公开课自2015年上线以来,整合馆藏资源,以专题的形式推出众多精品课程,比如《中国古籍十二讲》,它以古籍装帧形式、古籍版本流传和古籍版本鉴定等为主要内容,课程中插入大量国家图书馆珍稀藏品的书影进行对比讲解,深受用户欢迎[4]。

4.2 以用户需求为中心,加强服务精准化

越来越多的图书馆在资源引进方面采取“百姓点菜,图书馆买单”的方式,即在充分调研用户需求的基础上,进行本馆资源采购,这种资源引进方式既可以确保所购资源满足用户需求,又可以节省采购经费,将有限的经费花在最需要的资源上。图书馆公开课的建设也可以借鉴此种方式,通过线上线下的问卷调研,由用户选择感兴趣的课程内容,结合馆藏资源,开展面向对象的公开课建设和服务,做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课程分类方面,在中图法分类的基础上,可以增加一种菜单式分类,使用户能够更轻松便捷地找到所需资源。

4.3 在授权范围内服务,严控版权风险

完善的版权是资源建设和服务的保障,对于新拍摄的公开课,应与授权方(主讲人)签署授权书,一方面要争取获得授权标的(讲座课件,包括录音、录像、PPT、文字作品等)、授权内容(录音、录像、PPT 和形成的文字作品等)、授权范围(计算机互联网、向公众开放的局域网、广播电视网、移动通信终端等)的最大化;另一方面要明确授权方对提供的授权内容和相关资料具有真实合法的来源与权利,不侵犯任何其他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包括但不限于知识产权、人格权、名誉权、肖像权、隐私权等),同时也要保证提供的授权内容合法健康,不违反任何应予适用的法律、法规、规范、政策,不包含反动、色情、侮辱或诽谤等不良信息。对于由早期录制的讲座转制而成的公开课,如若当时获得的授权无法满足现在公开课服务范围的需要,建议图书馆与主讲人补签授权协议,确保公开课的使用不存在版权风险。

4.4 创新服务方式,争取多方合作

网络媒体时代,图书馆服务面临着以资源为中心向以用户为中心的转变,只有顺应新时代的需求,创新出新的服务方式,才能让图书馆海量优质资源焕发出新的活力,进而吸引更多公众的关注和支持。稳定的计算机硬件环境和畅通的网络环境,是图书馆提供公开课服务的基础,即将到来的5G 时代将提供超快网速,图书馆应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网络平台特别是移动网络平台的搭建,通过网络为用户提供创新性的公开课服务,比如直播公开课,并增加观众与讲师在线互动等功能,将原有单向的知识传输,转变为双向的知识交流,增强公开课的开放性和用户的参与感。

图书馆还可以与学校、社区、城市交通等机构合作,针对学校的师生、社区的老人、公交地铁的行人等用户,提供相应内容的公开课服务,拓展公开课服务人群和范围。

4.5 重视宣传推广,拓展发布渠道

传统的“酒香不怕巷子深”的低调风格已不能满足于新时代的要求,网络时代图书馆应重视资源的宣传推广,将图书馆众多优质数字资源通过多种渠道展示和发布。图书馆公开课除了在传统的网站发布之外,还可拓展出更多的发布渠道。一是可以通过移动网络利用APP、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对公开课进行直播或转播;二是可以通过数字电视或卫星频道播放公开课课程,比如国家图书馆与中国教育电视台开展合作,将“国图公开课”课程在中国教育电视台综合教育频道(CETV-1)《国史演义》栏目中定期、持续播出。

数字时代在宣传推广方面,图书馆除了要占领移动新媒体的宣传阵地,同时也不可忽视传统媒体的宣传力度,图书馆可以通过在影响力较大的门户网站开设图书馆公开课专区,在发行量大的期刊杂志上开设图书馆公开课专栏等方式,加强图书馆公开课的宣传推广,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互配合,共同提高图书馆公开课的认知度。

5 结语

公共图书馆建设的精品公开课资源,有助于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促进国民文化素质的整体提高。虽然目前公共图书馆在公开课建设过程中仍存在不足,但相信通过以馆藏资源为基础,打造公开课品牌;以用户需求为中心,加强服务精准化;在授权范围内服务,严控版权风险;创新服务方式,争取多方合作;重视宣传推广,拓展发布渠道等方式,能够进一步推进公共图书馆公开课的建设和发展,使我国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和保障的整体水平得到大幅提升。

猜你喜欢
公开课讲座图书馆
“快乐语文”公益讲座特别报道
“快乐语文”公益讲座特别报道
图书馆
裸课,语文公开课的一次自发性嬗变
第一次公开课
公开课
公开课,希望不再是作秀
他只做有“思享”的讲座,让小小微信装下一个“万人体育场”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