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春柳 陈和恩
摘要:大学视频公开课是在线开放课程中的一种,它仅通过授课视频完成课程内容的教学,具有明显的导论和科普特征。提高公众的科学、文化素养是大学精品视频公开课的价值所在。建设视频公开课,需要明确课程教学目标,并依据教学目标来选择、提炼教学内容。在制作教学视频时要关注学习者的体验,确保成片中的多媒体演示及板书完整、清晰。
关键词:视频公开课;价值探讨;案例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24-0201-02
我国自2003年启动精品课程建设和2011年启动精品开放课程建设以来,从国家层面采取了一系列建设网络开放教育资源的措施,促进教育资源交流方式的升级。从早期的纸质教案传播,到开放的光盘课件交流,教育资源的共享范围逐步扩大,直到基于互联网的精品开放课程的推广,教育资源实现全方位的开放、共享,使得“有教无类”、“科学没有国界,知识属于全人类”等教育公平化的理念切实得以实施。
一、在线开放课程的类型及特点
在线开放课程主要包括精品视频公开课、精品资源共享课、MOOC三种类型,三类课程各有侧重,构成多样化的在线开放课程体系。
下面依据爱课程平台和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的精品视频公开课、精品资源共享课、MOOC这三类课程的特点归纳整理如下:
二、大学视频公开的特征及价值所在
大学视频公开课是面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的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网络课程与学术讲座,其重要作用就在于向公众普及科学、文化基础知识,拓宽公众的知识面,提高公众的科学和文化素养,是向全社会的、全新的教育启蒙。[1]
“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网易公开课”和“爱课程”平台上有大量的视频公开课,比如:天津大学的《奇妙的机构》,哈尔滨工业大学的《从“有巢氏”到“鸟巢”——土木工程导论》等。2016年教育部办公厅公布的第八批“精品视频公开课”名单[2]前10项,包括“基础医学专业导论课程”、“信息科学与技术概论”、“物理之妙里看花”等,从课程名称可以看出:视频公开课具有明显的导论性、科普性的特征。
自从通信技术进入4G时代,网络视频资源呈爆发式增长,虽然此间出现的绝大部分网络视频资源为娱乐化资源,但以传播文化、科学知识为特征的大学视频公开课也得到极大的发展,创造了规模远大于传统大学受教育者的受众群体,促进了科学和文明成果的交流与传承[3]。这是大学视频公开课的价值所在。
三、建设视频公开课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
视频公开课的教学过程是一气呵成的,中间少有传统课堂的师生互动,没有MOOC的中间停顿等待学习者回答问题的环节,因此主讲教师应具有扎实的基础、丰富的资源,对课程内容要做精心设计,使课程内容精练且富有逻辑性,每一节课的时长最好控制在30—40分钟之间。
除此之外,视频公开课的课程建设需要关注以下三个问题:
1.明确课程教学目标。视频公开课要向公众的课程普及科学和文化知识,因此课程的选题应贴近大众的生活,但是又不能立足于类似“生活小常识”等传授技能的层次。课程建设者应从更專业化的视角,将某一专业学科的相关知识“有理论、有历史、有欣赏,形成理论高度、历史纵深、学习趣味的有机结合”[1],以此来确定课程选题,提炼教学内容。
“爱课程”、“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网易公开课”平台上的视频公开课选题广泛,内容丰富,其中既有《急救技能在身边的应用》等贴近大众生活的课程,也有《古希腊文明的兴衰》这一类讲授文化历史发展的课程,还有《增材制造(3D打印)技术》、《奇妙的机构》等讲授工程技术知识的课程。
工程技术类的课程通常有很强的专业性,与普通人群所具备的知识结构有一定的距离,因此必须首先明确课程的受众,确定教学目标,才能进行下一步的内容提炼。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王华明教授的视频公开课《增材制造(3D打印)技术》是面向社会公众开设的专业性很强的科普类课程。自2011年[美]杰瑞米·瑞弗金(Jeremy Rifkin)的著作《第三次工业革命》出版后,3D打印成为公众口口相传的神奇技术,其中有不少对3D打印技术的误解。《增材制造(3D打印)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以生动详细的工程应用案例展示我国在此领域可喜的国际领先优势,描绘增材制造技术对未来装备制造技术和材料技术的‘变革影响”(摘自课程介绍),引导公众从专业的角度,客观地认识3D打印技术。
2.提炼教学内容。确定课程教学目标后,要依据教学目标来选择、提炼教学内容。提炼教学内容应遵循:有理论、有原理、有应用、有发展,形成理论高度、实际应用、学习趣味的有机结合。
《奇妙的机构》基于机械类专业基础课“机械原理”,课程将“机械原理”教学内容与机构的实际应用相结合,提炼教学内容,将理论和原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通过生动、易懂的语言,讲述机构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如:第3集 并联机构在机器人技术中的应用,第5集 艺术美学与奇妙的变胞机构,第6集 神奇的可展机构等。
3.录制课程视频要关注学生观看体验。与在教室里上课不同,视频公开课的教学环境只能通过摄像头来营造,学生只能看到屏幕上清晰呈现出来的内容,因此,在视频录制时要考虑学生的观看体验。
例如课程《奇妙的机构》“第2集 近代的机构发明和机构学的发展”,教师正在讲解“曲柄连杆机构”时摄像没有跟随教师讲授的内容拍摄课件,使学生无法看到展示机构运动的原理图和动画,造成关键教学内容呈现不完整。
诸如此类情况,会造成学生观看体验降低,给学习带来很大困扰,直接影响大学视频公开课价值的实现。
四、结束语
大学精品视频公开课是无条件(不限时、免费)面向公众的开放课程,肩负着向大众普及科学、文化基础知识,提高公众的科学和文化素养的重任。作为视频公开课的建设者,需要为课程的设计、制作、推广做更深入的研究工作,使社会公众得以接触到更多、更富专业性、制作更精良的精品视频公开课。
参考文献:
[1]许玮,董榕,李红美,张剑平.努力推进中国特色的视频公开课建设——2012年全国高校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研讨会综述[J].现代教育技术,2012,22(06):122-125.
[2]教育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第八批“精品视频公开课”名单的通知(教高厅函〔2016〕15号)[Z].2016-02-05.
[3]赵建平,林靖,周丽霞.大学视频公开课课程资源现状分析[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Z2):105-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