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人事档案工作者的职业认同、消解与建构

2019-07-26 10:33唐艳妹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24期
关键词:实践逻辑职业认同高校

唐艳妹

摘要:按照人的活动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一的原则,分析了高校人事档案工作者在实践活动中出现的职业肯定与认同、怀疑与消解、肯定与建构这样一个螺旋式上升的发展逻辑及成因,提出对策,为进一步推动高校人事档案工作的健康有序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人事档案工作者;职业认同;消解与建构;实践逻辑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24-0020-02

一、高校人事档案工作者职业认同的理论意蕴

高校人事档案工作是档案工作人员一种自由自觉的对象化活动,是活动主体创造社会价值,获得和提升生存的社会意义的社会生命的过程,是一种主体性与客观性、理想性与现实性、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真善美相统一的实践活动。所以,我们应以实践思维与实践存在相统一的逻辑来把握和理解这一活动。

1.职业认同符合实践逻辑的“美”。人的实践活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他有自己的主观目的、主观追求,在改造自然、社会和人自身的活动中,就是要使它们日益合于人对自己的实践本质的占有和充分发挥,实现人化自然的美、人创社会的美和人自身的行为、作品、心灵的美。马克思在谈到人的实践活动时,曾明确指出:“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1]。基于实践“美”的维度,高校档案工作者开始从事档案管理这项工作时往往会给予肯定性评价,对档案工作的性质、意义、功能有着高度的职业认同,期望在工作中获得成就感,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档案工作人员。

2.职业认同的实践意义。高校档案工作人员作为档案管理的主体,通过自为性的实践活动改造外部世界——“人的活动资料的材料、对象和工具”,即客体,其职业心态的好坏直接影响高校档案工作的开展情况。

职业认同不仅带来客观的职业成功,更能带来主观上的积极体验和正面评价,让档案管理工作者从心底接受这一职业,愿意在工作中保持持续的投入,减少离职率,从而保持高校档案队伍的稳定性。积极的职业认同还可以促进档案人员专业发展,主动完善自身修养。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条例》,明确了新时代干部人事档案工作定位,指出要不断提高干部档案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做到知识化、年轻化、专业化,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打造一支在思想政治、工作作风、业务能力等方面素质过硬的干部人事档案工作队伍。

二、 高校人事档案工作者职业认同向实践转化中的问题:倦怠与消解

高校人事档案工作者对档案的管理虽然是一种实践的自由自觉的活动,有着充分的主观能动性,但是这一职业作为人类实践对象的客体,有其客观性和独立存在的本质与规律,人类实践也会受客观环境的制约和影响。由于高校档案工作者从事的是“幕后工作”,需要长期与“纸堆”打交道,人际交往少,工作内容相对单一、重复,工作环境也相对封闭,属于学校边缘部门所受关注度较低,这些不利的客观因素使档案工作者往往容易产生职業倦怠感,以致消解了实践主体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1.档案工作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容易出现职业认同倦怠感。长期以来,高校人事档案室只是作为一个公共服务部门,不像教学,科研部门那样有明确的量化指标,缺乏有效的评价体系和考核标准未建立长效激励机制,使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管理水平没能得到很好的体现,以致工作成果得不到认可和公正的评价。另外,在工资待遇、晋升机会、职称评聘等方面与普通教师相比,也差别甚大,难以体验到档案工作所带来职业的成就感和归属感,认为做与不做,做多做少一个样,呈现一副“一等、二推、三靠”、“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消极怠工状态,主体性严重受限。

2.档案工作不受重视,消解了职业认同主体的能动性。干部人事档案蕴藏着丰富的信息,反映个人知识、品德、才能以及家庭状况、社会关系等情况的历史记录材料,是教育培养、选拔任用、管理监督干部和评鉴人才的重要基础,是党的重要执政资源。所以,用好了就是“活信息”,用不好就是“死材料”。但在实际工作中,高校人事档案工作经常被组织领导弱化,不重视,存在档案工作说起来很重要、忙起来不重要,“不考察不查档、不提拔不查档”的现象。另外,高校教师主要乐于教学、科研等工作,对自己的人事档案材料常常不是很重视,该提供的材料不及时提供,造成人事档案材料收集困难。

3.档案专业队伍建设滞后,使职业认同的发展性受阻。人事档案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应用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需要档案管理人员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总体上,我国高校人事档案工作人员的专业程度偏低,从业人数规模小,高学历人员匮乏,人才储备不足,人事档案工作队伍建设相对滞后。实践主体的不专业、不专岗,使得职业认同的发展性受阻,不能很好地适应事业发展新要求。

三、 高校人事档案工作者职业认同的实践回归与建构

职业认同作为一种实践认识,可以“通过实践中介的否定之否定,即由实践导致的实践存在物由肯定到否定,由否定到否定之否定(新的肯定)的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发展”[2]。高校人事档案工作者职业认同的思维逻辑也会通过管理的实践活动作用,进而出现“正—反—合”或“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三段式结构,最终实现主体对客体的一种否定性的肯定活动,即实践的回归与重新建构。因此,为了有效地发挥实践的中介作用,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促进转化:

1.建立岗位激励机制,调动档案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干部人事档案是党的重要执政资源,在存史、咨政、教化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高校领导应充分重视人事档案工作,牢固树立“事业留人”的理念,给以政治上的激励、工作上的支持和生活上的关心,让档案工作者安身、安心、安业。一是加强基础保障。按有关标准建设人事档案库房,严格落实“三所分开”的要求,为人事档案工作者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二是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分级负责,集中管理体制,形成一个以宏观指导和原则要求为主,又能细化责任分工、强化责任担当的工作新格局。三是确保人事档案工作人员的待遇,使其在职称评聘、任免选拔方面与普通教师有平等的机会,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职业情感。

2.坚持查档常态化,提升档案工作的效能感。习近平同志指出,“考察识别干部,功夫要下在平时”,从事干部工作的同志,应强化“常查档、勤用档”的意识,把它养成一种习惯,形成自觉。经常查阅干部档案,不仅可以较为全面地了解干部的真实情况及发展规律,从而总结经验、指导工作,提高辩才识才的精确度。常查档还可以促进人事档案工作服务模式的创新和宣传力度的加强,逐步让高校人事档案工作从幕后走到台前,档案的资政作用、凭证价值得到充分发挥和体现,有利于人事档案的价值和作用提升到一个新高度,使高校人事档案工作者更能体验到档案工作所带来的效能满足感。

3.选优配强,增强高校档案人才队伍建设。《条例》对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机构有明确要求:每管理1000卷档案一般应当配备1名专职工作人员。要保证充足专职力量的配备,应切实健全有效的准入制度,大力选拔政治素质好、专业能力强、作风正派的党员干部从事档案工作,尽可能从具有档案专业知识或具有组织人事、档案工作经历的干部中选配。

四、结语

干部档案人事工作是“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所以档案工作者要做好“守门员”。“对象如何对他说来成为他的对象,这取决于对象的性质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本质力量的性质”[3],也就是说客体主体化是人发展自身的一条重要途径,但并不是唯一的途径,人作为主体能积极主动的改造自身是更为重要的途径。在档案管理的实践工作中,人事档案工作人员通过对自身自然和自身思维的改造,可以充分发挥自我调节效能,积极面对工作所产生的压力,减少职业倦怠带来的困扰,保证人事档案各项工作的顺利完成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A]//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7.

[2]倪志安.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21.

[3]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A]//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25.

猜你喜欢
实践逻辑职业认同高校
文化传承视域下大理“三月街”千年发展的实践逻辑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提升的策略研究
政府雇员制历史与理论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