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帕替尼联合多西他赛二线以上治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CEA、SCC及CA125的影响

2019-07-26 01:59胡若洋胡继德
实用癌症杂志 2019年7期
关键词:毒副作用阿帕控制率

尚 可 胡若洋 胡继德

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临床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早期阶段常无明显症状,故多数患者确诊时已为晚期阶段,无法接受外科手术治疗[1-2]。目前,临床针对无法手术的晚期NSCLC患者常采取靶向治疗、化疗及放疗等手段进行治疗,其中含铂双药化疗是临床最常用的一线标准化疗方案,尽管该方案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治疗过程中多数患者可出现耐药,造成化疗效果逐渐下降,最终导致治疗失败,而多数二线或三线化疗的治疗效果更差,故如何积极探讨疗效显著的化疗方案是临床急需解决的一大问题[3-4]。为此,笔者采用阿帕替尼联合多西他赛治疗晚期NSCLC,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62例晚期NSCLC患者纳入本研究,并将上述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1例。观察组中,男性19例,女性12例;年龄29~67岁,平均(56.1±6.2)岁;病理类型包括鳞癌4例、腺癌27例;按第7版肺癌分期标准,临床分期包括Ⅲb期21例,Ⅳ期10例。对照组中,男性20例,女性11例;年龄32~65岁,平均(54.3±6.0)岁;病理类型包括鳞癌5例、腺癌26例;按第7版肺癌分期标准,临床分期包括Ⅲb期22例,Ⅳ期9例。2组上述资料均基本一致(P>0.05)。

1.2 纳入标准

①根据《2010中国肺癌临床指南》[5]中相关标准,结合影像学及病理学检测结果,诊断为晚期NSCLC的患者;②年龄为18~70岁、KPS评分>70分、预期生存时间≥6个月的患者;③无法接收手术治疗,且一线化疗效果不佳的患者;④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本人同意参与并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的患者。

1.3 排除标准

①存在出血风险、不可控制的高血压、严重药物过敏史、严重凝血障碍、严重感染等多西他赛及阿帕替尼治疗禁忌症的患者;②存在严重精神疾病、心脑血管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及肝肾功能损伤的患者;③不配合治疗工作的患者;④EGFR、ALK基因突变患者。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均采用多西他赛化疗:多西他赛静脉滴注,滴注时间为1 h,给药剂量75 mg/m2/次,1次/3周,3周/疗程。患者于治疗前1 d均口服给予地塞米松7 mg,12 h/次,连续服用3 d;同时给予常规保肝、护肝、止吐及预防过敏等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另口服给予阿帕替尼,250 mg/次,逐步增量至500 mg/次,1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4个疗程。

1.5 近期疗效评价[6]

治疗后,通过观察2组患者的有效率及控制率来评价近期疗效,疗效等级分别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及进展(PD),其中有效率=(CR+PR)/总数×100%;控制率=(CR+PR+SD)/总数×100%。

1.6 2组生活质量评价

治疗前后,采用恶性肿瘤患者生活质量核心问卷(QLQ-C30)[7]对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主要项目包括情绪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认知功能及角色功能,各项目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好。

1.7 2组肿瘤标记物检测

治疗前后,分别收集2组静脉血,检测其中肿瘤标记物含量,主要项目包括癌胚抗原(CEA)、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及糖蛋白抗原125(CA125)。

1.8 2组毒副作用观察

治疗期间,观察2组出现的毒副作用,主要项目包括过敏反应、心血管毒性、肝功能损伤、骨髓抑制、神经毒性及胃肠道反应等。

1.9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近期疗效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及控制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注:*为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2组生活质量比较

治疗前,2组情绪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认知功能及角色功能评分均基本一致(P>0.05)。治疗后,2组上述评分均明显增高,且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2组肿瘤标记物比较

治疗前,2组CEA、SCC及CA125水平均基本一致(P>0.05)。治疗后,2组上述肿瘤标记物含量均明显增高,且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组别情绪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认知功能角色功能观察组 治疗前5.62±0.564.09±0.414.57±0.453.17±0.322.24±0.23 治疗后9.24±0.93∗#7.97±0.77∗#8.25±0.83∗#6.62±0.65∗#5.16±0.52∗#对照组 治疗前5.57±0.544.12±0.434.59±0.463.22±0.312.31±0.25 治疗后7.41±0.72∗6.43±0.66∗5.98±0.59∗5.16±0.51∗4.51±0.42∗

注:*为与对照组比较,P<0.05;#为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表3 2组肿瘤标记物水平比较

注:*为与对照组比较,P<0.05;#为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2.4 2组毒副作用比较

治疗期间,两组过敏反应、心血管毒性、肝功能损伤、骨髓抑制、神经毒性及胃肠道反应的发生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4。

3 讨论

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NSCLC的临床发病率呈现逐渐增高趋势,由于NSCLC早期诊断难度较大且发病较为隐匿,故多数NSCLC患者确诊时已处于晚期阶段[8-9]。化疗是晚期NSCLC的最常用的治疗手段,对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少瘤细胞的转移及控制肿瘤细胞的增殖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尽管临床上化疗药物的种类较多,但部分患者一线化疗效果并不理想,故临床仍需对化疗的方法进行不断的优化[10-12]。

表4 2组毒副作用比较/例

多西他赛是临床经典的紫杉类抗肿瘤药物之一,该药物能够有效促进肿瘤细胞微管蛋白的聚合与解聚作用,从而形成具有较强稳定性的非功能微管蛋白束,最终达到抑制癌细胞的增殖与分裂作用[13]。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多西他赛是包括NSCLC在内的多种晚期恶性肿瘤的最佳支持治疗方案,对于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具有重要意义[14]。阿帕替尼是临床常用的小分子抗血管生成药物,可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特异性结合,从而抑制VEGF与VEGFR-2的结合作用,阻断促血管生成的VEGF通路,进而阻碍肿瘤病灶微血管的形成作用,最终达到抗肿瘤的目的[15]。此外,该药物还具有逆转耐药基因等作用,降低化疗药物所引起的耐药性,从而提高化疗的成功率[16]。为此,笔者采用阿帕替尼联合多西他赛治疗晚期NSCLC,期望能够为NSCLC的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有效率及控制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过敏反应、心血管毒性、肝功能损伤、骨髓抑制、神经毒性及胃肠道反应等毒副作用发生率与对照组均无明显差异,而CEA、SCC及CA125等各项肿瘤标记物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阿帕替尼有提高多西他赛单药治疗NSCLC疗效的可能,且不造成明显毒副作用。此外,观察组情绪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认知功能及角色功能评分等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阿帕替尼有提高多西他赛单药治疗NSCLC疗效的可能。

综上所述,阿帕替尼联合多西他赛治疗晚期NSCLC显示出较好的疗效,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毒副作用阿帕控制率
阿帕替尼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系统评价
无锡茶园不同修剪模式对茶小绿叶蝉发生量的影响
甲磺酸阿帕替尼对结肠癌HCT-116细胞增殖、凋亡及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
家庭医生式服务对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控制率的影响
附子的毒副作用分析
晚期食管癌患者应用紫杉醇联合替吉奥治疗的疗效及毒副作用分析
静心的毒副作用
静心的毒副作用
郑州市某三甲医院职工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及急性并发症调查
东北农村糖尿病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