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小轶 代引海 韩娟澧 林思昭 孙 敏 冯 彪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我国的发病率呈显著增加趋势与年轻化趋势,位居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的前列,严重危害妇女的身心健康[1]。随着诊治技术的提高,当前乳腺癌的死亡率显著下降,但是依然还有部分患者可出现复发、转移,主要在于肿瘤发现时已处于晚期,因此加强早期诊断意义重大[2-3]。从分子生物学上分析,乳腺癌是一种高度分子异质性疾病,相同形态学乳腺癌之间可能具有完全不同的病理特征,使其具有不同的治疗反应性及预后[4-5]。乳腺癌的浸润性是乳腺癌病理分级的一个重要特征,有研究显示早期乳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为90.0%左右,但浸润性乳腺癌的生存率不到50%,为此早期鉴别诊断乳腺癌的病理分级特别是浸润状况具有重要的价值[6-7]。超声为乳腺癌的主要诊断方法,常规二维超声应用简单方便,费用低廉,提高了乳腺癌早期的诊断率,但是不利于鉴别肿瘤浸润状况[8-9]。多普勒超声成像被认为是常规超声检查有价值的补充,可以反映肿瘤血管的分布情况,对于肿瘤的病理判断也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在分级判断特别是浸润性判断上还无相关报道[10-11]。本文具体探讨了多普勒超声成像在乳腺癌及其病理分级诊断中的价值,现总结报告如下。
研究时间为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采用回顾性总结研究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女性乳腺癌患者19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都有完整的临床、病理、超声影像学资料;患者在自愿条件下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年龄20~80岁;单侧发病;临床乳腺可触及病灶。排除标准:资料不全者;妊娠与哺乳期妇女;精神疾病患者;合并有原发性心脑血管等系统疾病患者。根据病理分级情况分为浸润性乳腺癌90例(浸润组)与非浸润性乳腺癌100例(非浸润组),不同组别患者的年龄、病灶大小、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病程、体重指数等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一般资料对比
采用东芝aplio4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PLT5-13Hz线阵探头。患者取仰卧位,充分暴露乳腺及腋窝,于乳腺部位进行扇形、横向、纵向扫查,观察病灶形态、边界、回声、钙化等情况。
在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中,探测病灶组织的血流信号及其分布情况,检测频谱和血流速度,对病灶的最大流速、阻力指数进行测量。同时区分血流分布情况,将血流分为周边血流、内部血流与穿入血流,其中周边血流为血流与肿块边缘在0.5 cm之间,且血流沿着边缘走形;内部血流为血流在肿块内部,没有达到肿块边缘,若出现周边血流与内部血流统一归为内部血流;穿入血流为血流从肿块外部向中心放射性走形。
使用SPSS 21.00软件对本研究的所有计量数据与计数数据进行分析,正态分布的数据以均数±标准差、率(%)表示,对比用t检验和卡方χ2检验及秩和检验,α=0.05为临界统计学值。
浸润组患者病灶组织常规超声特征为边缘毛刺、内部微钙化、后方回声衰减、形态不规则等,与非浸润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浸润组患者病灶组织的血流最大流速(Vmax)、阻力指数(RI)高于非浸润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2组常规超声特征表现对比(例,%)
表3 2组多普勒超声最大流速、阻力指数对比
浸润组的血流分布部位与非浸润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与非浸润组比较,浸润组中穿入血流与内部血流情况较多,而非浸润组的血流信号主要为周边血流,见表4。
在190例患者中,多普勒超声成像诊断为浸润性乳腺癌92例,非浸润乳腺癌98例,多普勒超声成像在乳腺癌浸润性病理分级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为98.9%(89/90)和97.0%(97/100)。见表5。
表4 2组多普勒超声血流分布部位对比(例,%)
表5 多普勒超声成像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符合情况/例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该病当前在我国部分特大城市的发病率已位居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一位,严重危害妇女的身心健康[12]。浸润性癌和非浸润性癌是乳腺癌的病理分级方式,根据其病理分级形态特征而确定[13]。非浸润性乳腺癌指癌细胞局限在乳腺导管基膜内的肿瘤,包括导管内癌、小叶原位癌等;浸润性乳腺癌是指癌细胞已穿破乳腺导管或小叶腺泡的基膜并侵入间质的恶性肿瘤[14]。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浸润性乳腺癌的5年生存率为60%左右,10年生存率约为50%;非浸润性乳腺癌的5年生存率在90%以上,10年生存率在80%以上,为此早期诊断价值重大[15-16]。
钼靶X线为乳腺癌的常见诊断方法,对乳腺癌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但是也有部分乳腺癌的钼靶X线表现为假阴性,延误诊治,影响患者预后[17]。细针吸取活检与核心针穿刺活检均为有创性检查,因瘤体较小等情况,存在一定的漏诊率[18]。超声能够清晰地展示出乳腺局部发生的特征性改变,而且具有经济、无创、简便等特点,当前临床应用比较广泛[19]。本研究显示浸润组患者病灶组织常规超声特征为边缘毛刺、内部微钙化、后方回声衰减、形态不规则等,与非浸润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机制上分析,边缘毛刺是浸润性乳腺癌的超声表现,常表现为病灶长短不一、边缘粗细的毛刺状低回声[20]。微钙化与恶性程度有一定的关系,乳腺癌恶性程度越高,微钙化的发生率也越高[21]。而与其他肿瘤细胞一样,浸润性乳腺癌细胞生长迅速,癌肿块内部因得不到充足血液供应而发生坏死,可出现后方回声衰减[22]。
浸润性乳腺癌起源于乳腺实质上皮细胞,绝大多数为腺癌,部分浸润性乳腺癌患者可在癌组织中发现侵犯周围神经。常规超声的早期诊断率比较低,误诊率也比较高[23]。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可通过检测病灶内血供情况,从而判断病灶病理分级情况;比如良性病变的血流显示率较低,恶性病变的血流显示率较高[24]。本研究显示浸润组患者病灶组织的血流最大流速(Vmax)、阻力指数(RI)高于非浸润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浸润性乳腺癌血流丰富的病理基础是肿瘤内血管异常增生,进而血流量增加;且肿瘤越大,血流越丰富[25]。其中RI不受检查过程中超声夹角的影响,浸润性乳腺癌由于局部组织出现血管增生以至于血供增加,使血流阻力较大,而非浸润性乳腺癌病灶周围血管扩张,血流阻力较低,所以RI存在较大差异。特别是彩色多普勒超声探及乳腺病灶的高速高阻动脉频谱可以提示浸润性,有助于早期病变的检出和定性,提高超声的诊断率。同时,本文研究显示:浸润组的血流分布部位与非浸润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浸润组中穿入血流与内部血流情况较多,而非浸润组的血流信号主要为周边血流。血流分布部位与乳腺癌的分化有关。随着肿瘤体积的增大,浸润程度的增高,形成新生血管维持肿瘤高代谢的需求,同时,血管内皮细胞与肿瘤会分泌生长因子,刺激肿瘤血管的形成,进而出现穿入型血流与内部血流,使肿瘤的血流分布增加。
本研究显示多普勒超声成像在乳腺癌浸润性病理分级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为98.9%和97.0%,主要在于多普勒超声成像在实际操作中也易受到患者呼吸的影响,在直径较小的病灶组织中很难检测到血流信号,对于检测操作的要求也较高。
总之,多普勒超声成像在乳腺癌及其病理分级诊断中能很好判断浸润性状况,清晰显示血流状况与分布情况,有很好的诊断敏感性与特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