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论杜堮抄评杜甫排律

2019-07-26 12:08占如默
杜甫研究学刊 2019年2期
关键词:时文杜诗评语

占如默

杜甫排律虽然数量不多,但人们向推其为唐代排律之巅峰。20世纪八十年代以后,相关论著也开始增多。学者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杜甫不同时期排律作品在题材和内容上的发展变化,特别是入蜀后的排律是重点论述内容;第二,杜甫不同时期排律作品艺术风格上的“新变”和体制特点;第三,杜甫排律的章法结构和铺陈方式及表现功能的拓展。葛晓音认为清末以前关于杜甫排律表现特点的论述多集中于声调、句律及篇法变化。其实,清末以前论者关于杜甫排律的评述不仅在声律章法分析方面具有鲜明特色,而且在杜甫排律的志意、词句、气韵、境界等方面也有精彩评论。如清乾嘉道时期的杜堮,就曾在其文集《石画龛论述》中抄录杜甫排律90首,并“略疏其意匠结构之奇之大,词句事实之切之密,气韵之沉雄,声情之悠远,至于境界之高深”,认为杜甫排律“诚为俯瞰千古、无与抗行者”(《恩余录续补》之“少陵排律诗再抄”十首评语0914:399)其评解杜甫排律呈现出“以文论诗”的审美取向。

杜堮,字次厓,号石樵,生于乾隆二十九年(1764),卒于咸丰九年(1859),是山东滨州杜氏家族三宗(景和)二支(勋)十四世孙,是清朝中后期享有盛名的文学家、教育家和政治家。其文集《石画龛论述》共二十四卷,由杜堮本人用楷体或行草书写,是杜堮一生文学、教育、政治、军事思想的集中体现。《石画龛论述》中抄录并品评了杜甫、苏轼等人的诗作,较为全面地反映了杜堮的诗学理论主张。杜堮于杜诗“录入并著评语”,抄评其所认为的杜诗各体中的代表作,尤其对杜甫排律特加青眼。杜堮在《石画龛论述》中的《十研斋杂志下》《恩余录续补》等卷中抄录杜甫排律超过杜甫所存排律的三分之二,反映出杜堮对于“手抄”杜甫排律的重视。杜堮还提出了“以文读诗”等读杜法,并对所抄杜甫排律从志意、意匠结构、词句事实、气韵声情、高深境界等方面作评解。根据台湾陈美朱的研究,“‘以时文手眼评注杜诗’乃明、清士人长期受时文影响所造成的普遍现象。”她认为清代读书人“在长期受时文浸染的情况下,自然而然的培养出一套‘时文手眼’……也不时会运用阅读时文的眼光和批评手法,援引‘起、承、转、合、顺、逆、正、反’等八股文的术语和作法,运用圈点勾勒的形式,指明作品的起伏承应之迹,而‘杜诗’当然也是被明、清士人运以时文手眼说解的对象之一。”陈美朱以书中是否致力于以时文的写作技巧及其章法结构来批评杜诗作为合乎以时文之式说解杜诗的标准,指出可列入以时文手眼说解杜诗之列的有明代汪瑗《杜律五言补注》,而清代除《总目》所提及的黄生《杜诗说》、卢元昌《杜诗阐》、浦起龙《读杜心解》三本外,尚有金圣叹《杜诗解》、吴瞻泰《杜诗提要》、吴见思《杜诗论文》、杨伦《杜诗镜铨》、边连宝《杜律启蒙》等。这些“以文法解诗”的杜诗学著作中,以金圣叹的《杜诗解》影响最巨。其实,杜堮的评解杜诗,亦可谓是颇具“时文手眼”,具体方法也是“以文论诗”,并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见解。

一、“手抄”“手写”:述杜堮手抄杜甫排律

(一)杜堮论“手抄”杜甫排律

杜堮特别宗尚杜诗,在抄录杜甫五古《壮游》诗后,自论其抄评杜诗曰:

吾读杜古诗亦即以古文读之。先有《唐诗读》之抄《北征》等篇,皆以录入并著评语,不复更写。近数册内皆取排律,论而次之……客曰:子居太平之世,事圣主,优游岁月,寿且耄耋,不以闲暇自乐,乃所论一取少陵之诗,皆乱离悲感之词,意何在耶?曰:是何言耶?夫乱离者,即太平之反对也,寻常遇事,见此一面,即须虑及彼面,而况兴衰隆替,关乎世运,得失臧否,系于君心,圣人在上,宵衣旰食,忧勤百倍于臣工,岂好劳苦而恶娱乐哉!以为一人暇逸,则恐四海困穷,一日晏安,则致百年丛脞,是以前代往迹常目在之,不敢须臾忘也。夫汉氏以降,万世殷监,则未有如天宝之事者矣,天宝以至大历,备经丧乱,痛心疾首,感慨敷陈,则未有如少陵之诗者矣。夫史书叙述纪事,而止欲其沉郁悲壮,顿挫激昂。忠爱缠绵,义烈愤发,则方策所不及,而诗能道之,又当时诗人所不及,而少陵能为之,以之激发忠义,则能康乂国家,以之箴诵家居,则能弼亮天化,岂徒雍容揄扬,导扬盛美而已耶。余所为往复流连不能自已者,意在是耳。方当更录诸篇,详加论说,以终吾年,固非止于斯也。(《恩余录续补》0914:448)

可知,杜堮除了在《石画龛论述》中抄录杜诗外,其还有“《唐诗读》之抄《北征》等篇”,可惜《唐诗读》未能留存,今不得见。杜堮强调之所以手抄杜诗,是缘于其认为杜诗能够“康乂国家”“弼亮天化”,故于杜诗“往复流连不能自已”,拟“更录诸篇,详加论说,以终吾年”。对于为何抄录杜甫排律,杜堮指出是因“其真性至情,独绝千古,瑰词丽句,回越寻常,真能兴起百世者也。”杜堮曰:

少陵排律复抄二十三首,四环寻玩,可云无憾。独抄少陵者,以其真性至情,独绝千古,瑰词丽句,回越寻常,真能兴起百世者也。文与人俱在,是则家训不外求而已备矣。其大篇如山岳、如江湖,阴晴朝暮,气象万千。其短章如溪亭山馆,揽结烟霞,亦极长吟远想之致。余直以文读之,无穷新奇,无穷巧妙,玩之益深,味之愈出,手批口吟,欲罢不可,真有神兴之化者,以示后人,不知其能然否耶。果能然者,当为文章解人,其于家训,亦有以见其本原,而无他歧之惑矣。(《恩余录续补》0914:439-440)

此外,杜堮还特别强调要“手抄”“手写”杜甫排律,他认为“手抄细绎方能得其脉络”“自写而后能随其曲折,观其变化”“手写乃能见其脉络”,杜堮曰:

元白长排若欲擅场,然去此境界尚远,坡公只一二作,当亦知难而止耶。古人大篇文字,须是手抄细绎方能得其脉络,起落转折、承接脱卸种种妙处,至大家鸿裁巨制尤不能仓卒领略。(《恩余录续补》之“少陵排律诗再抄”中《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评语,0914:393)

右抄少陵长排,观其起落脱卸、铺陈排比,种种法度,而有神无迹,有孟坚之整密,有子长之疏宕,信千古之奇作,后人无从摹拟。苏长公之手笔尚未堪并驾,何况其他。凡文字须手写乃能见其脉络,会其神情。昔人说读书法,谓目过口过都不如手过是也。苏长公经史皆手写,好读书者不易之法也,无此功夫,终难言学问。(《十研斋杂志下》之《寄张十二山人彪三十韵》等杜甫排律五篇评语,0914:230)

复抄少陵长排十首,而略疏其意匠结构之奇之大,词句事实之切之密,气韵之沉雄,声情之悠远,至于境界之高深,诚为俯瞰千古、无与抗行者,必自写而后能随其曲折,观其变化,虽不能学,且庶几能读,亦人生快事,况心胸眼界由此开拓,志虑性情由此激厉,受益岂浅鲜哉!(《恩余录续补》之”少陵排律诗再抄”十首评语,0914:399)

(二)杜堮手抄杜甫排律述评

杜堮《石画龛论述》中抄录的杜甫排律,主要见于《十研斋杂志下》《恩余录续补》两卷,考察其所抄录诗作题目、原文及注文,可初步确定杜堮依据的当是《全唐诗》,但杜堮对相关异文有所选择,注文亦有改写。《石画龛论述》中杜堮所抄杜甫排律,始于录“工部排律诗五篇”(5首),其后依次为“【少陵排律诗再抄】”(10首,加“【】”者表示为原标题,凡标题中未出现篇数的“首数”为笔者所加)、“【复抄五首】”(5首)、“【少陵排律复抄】”(14首)、“【补抄少陵排律】”(30首)、“【少陵排律复补】”(23首,实22首),外加遗录的《送梓州李使君之任》(当为【少陵排律复补】23首中所遗录),共计87首。此外,尚手抄《桥陵诗三十韵因呈县内诸官》和《寄从孙崇简》《题郑十八著作虔》)等篇,虽未列入上述抄录的杜甫排律系列之中,但一般也作为五排和七排来看。

二、“以文读诗”:评杜堮所倡评解杜诗法

(一)杜堮倡“以文读诗”解杜法

杜堮不仅强调“手抄”对于解读杜甫排律的重要性,他还提出了“以文读诗”法解读杜甫排律。杜堮之所以倡“以文读诗”,是基于他认为“诗文同一关纽”“诗亦文,文亦诗”,其评《奉贺阳城郡王太夫人恩命加邓国太夫人》诗说:

诗文同一关纽,其判不相入者,人各有能有不能,则性习异也。……若工部之诗,只将全集作一部史记观,包罗万象,函盖二仪,何所不有。诗即文也,而较文尤奇,以其长于讽谕,工于言词,忽而清庙明堂,则锵金戛石之音,忽而孽子孤臣,则哀管凄弦之奏。一行之内,忧乐顿殊,两言之中,温凉便易,聆音按节,移志动心,非文之所能及也。夫六经皆文,特所主各异,吾谓诗乐能兼书礼,书礼不能兼诗,则其用固有神焉者矣。然语其流则异,讨其源则同,谓判不相入者,世之钝根人也。大知大慧则曰:吾将变古人之文以为诗,又将化古人之诗以为文。少陵三大礼并封西岳及献雕等五赋,已录于《梦余因话录》,余杂文数首,一并附抄,莫非千古大文,自汉氏以来,未有之奇作。盖诗亦文,文亦诗也。……故余独详于少陵,而他家从略,古诗变而为律诗,犹古文变而为时文也,律诗充之而为排,又为长排数十韵至百韵,则文章之变尽矣。世间薄时文为非古,正由不辨律诗所从来,不睹少陵长排之如山岳、如河海,包涵变动,不可方物之至斯也。(《恩余录续补》0914:401-402)

因“诗文同一关纽”,故对于如何读杜甫排律,杜堮提倡“以诗作文读”,其评“少陵排律复抄”曰:

韩昌黎以文为诗,此前人之言也,盖云以文为诗而诗意未融,以少陵排律诗作文读,此余近岁之事也,则谓以诗为文而文心转妙。余得此解,欲以质人,而世于少陵,真能好之者殊少,即有之,余又不得而见也,辄识于此,以待来哲。(《恩余录续补》0914:415)

在《恩余录续补》中,他多次表达了类似的“作时文读之”“以文读之”的观点。杜堮说:

近中抄少陵排律,玩其结构波澜、起讫断续、比喻形容各种法度,叹其绝妙,恰与时文相似。故云古文变为时文,犹古诗变为律诗,而其阴阳开合、仰承俯孕,并有古诗所不能到者,因直作时文读之,益知诗文关纽未尝有二也。书以示后,若能理会到此,庶亦化其钝根而生其智果耶。(《恩余录续补》0914:404)

又复抄少陵排律二十三首,并评曰:

余初读少陵,亦未专意于排律,实因元白之言乃始逐篇细读,有以窥见其妙,因即以文读之,而益觉其工,盖前乎此,后乎此,终无匹敌,信为古今之第一人也。每见后人评解,多因学八比之文,胸中语录讲章胀塞满腹,乃欲以之论诗,无怪其全如梦呓也。吾以文读诗,而世以文评诗,同乎?异乎?抑其所见为文者同床各梦,有不相为喻者乎。后有解人自知之。(《恩余录续补》0914:439-440)

余观今世言诗者,皆以字句言之,无怪诗之一途竟与文绝不相入也。因取少陵长排及五古大篇,玩其章法之结构,笔法之转换,层递脱卸、曲折回旋、俯仰有神、屈伸有节、沉郁顿挫、挥洒淋漓,乃全然与文无异。若如世所称某句某字如何奇、如何妙者,特其一枝一节,不关全体之经营,岂见大家之本领耶!余以文读之,然后知公之自比班扬,正以气格雄奇,才力浩荡,与之颉颃上下耳。班扬以文,公以诗,诗即文也,余为此说,傥亦开后学之灵源,发昔贤之秘钥者耶!(《恩余录续补》0914:457)

余前抄工部长排,自谓以文法读之,乃古今奇文也、至文也。既而抄五古,又既而抄七古歌行,所见无非文者。(《恩余录续补》之《江亭送眉州辛别驾升之》评语,0914:506)

基于“以文读诗”法,他强调杜甫排律“大篇可作数十首读,短章又可合数十首作一篇读”,杜堮曰:

……少陵之诗,上关往古,下括来今,雄浑灏瀚,因物流形,百代词人莫不俯首,而欲执一邱一壑以盖天地之大,不顾管窥蠡测自呈其陋,何耶?世之所谓含蓄者,谓其不露也,余尝推其不露之意,正自无多,特假不露以为余味可寻,遗音犹在耳。岂知考钟伐鼓,八音并作,其铿訇可以震天地,其幽杳足以泣鬼神,乃可奏于清庙明堂,而非一歌一咏之所能继也。少陵之诗,大篇可作数十首读,短章又可合数十首作一篇读,所以然者,忠孝之思,义烈之气,郁于中而发于外,非言词之所能尽,愈抒写而愈无穷也。读者无少陵之胸襟,又不遭少陵之时势,特清平暇豫、流玩光景,略涉猎篇章,并无鸿才博学,亦不敢作度越骅骝之想,故其议论如此,适足为大方笑耳。古人著作,只为胸中有一段郁勃轮囷之意,欲假文字以达之,其长短多寡皆不自知其所以然,而虚实断续、俯仰离合,杂以比兴,间以唱叹,随其思与笔之所至,创前人之所未有而不以为奇,造后人之所难能而不以为异,夫是之谓辞达,盖内有不容已于心,外有不容已于世也。(《恩余录续补》之“少陵排律复抄”评语,0914:413-414)

以上皆为左拾遗时作也。是时,肃宗新政,明皇还京,绝未闻尊养典礼,惟张后、李辅国是听。居上皇南内,转加禁防,大臣不敢一言,而疏远新进,目睹时事不佳,胸中郁郁无可与语,但终日纵情诗酒,颓然自放,大非本怀。故曰“衮职曾无一字补”、曰“何用浮名绊此身”也。只将此十一篇作一首读之,寻其意思脉络,断续隐约,其言朝廷,言宫苑,言江亭,言时序迁流,言友朋零落,莫不有流连惋伤之意焉。夫以少陵爱君忧国,伤时感遇,岂忍言去,而卒不能不慨然于浪迹之难,拂衣之晚,其抚膺感叹,流涕潺湲,心事可知矣。情词婉转,神致徘徊,岂非贾傅同流,屈生再世者乎,颇怪后世论者谓之热中,殆是全无心肝人也。(《恩余录复补》之《题郑十八著作虔》等篇评语,0914:555)

杜堮认为这种分合长篇短章以意读杜之法不仅适用于杜甫排律,也适用于五律等其他杜诗体。在《石画龛论述》中,杜堮多次强调这种方法,杜堮曰:

今抄五律,或以为短章易竟,若与前意有别。余曰:非也,余尝言之矣,少陵长篇,一篇可作数十篇,则短章何不可数十篇合作一篇乎,以其意读之,以其神读之,则长可也,短可也,多可也,寡可也。其神起于未有诗之先,其意不终于既有诗之后,若以此读之,则天地也,古今也,意不可尽,而神不可穷。若如世人之见寻行数墨以求之,则守其一邱一壑,何足与于天下之大观乎。(《恩余录续补》之《江亭送眉州辛别驾升之》评语,0914:506)

同时,杜堮反对“执其一字一句,自吟自赏”和“专摘少陵之拙句累字以为疵”,他说:

而岂若今之欲为诗人,执其一字一句,自吟自赏,目无旁人耶。其不足与诵少陵之诗明矣,即其不足与读《左》《国》《史》《汉》《庄》《骚》诸书又审矣。……世又有专摘少陵之拙句累字以为疵类,观其所言亦非不是不知,执以问作者,而作者殊不屑也。作者之大处、细处,巧夺造化,工揜前人,曾不能言其仿佛,而独索垢求瑕瘢于一字一句,将欲附于知言之列,作者其许之乎,主人闻语未开门,绕篱野菜飞黄蝶,任尔翩翾门外,何与主人事也。(《恩余录续补》0914:413)

(二)杜堮“以文读诗”法评析

三、“以文论诗”:论杜堮评解杜甫排律

对于杜甫排律,杜堮的确是“以文论诗”,正如其评“少陵排律诗再抄”曰:“复抄少陵长排十首,而略疏其意匠结构之奇之大,词句事实之切之密,气韵之沉雄,声情之悠远,至于境界之高深。”(《恩余录续补》0914:399)下面从志意的寻绎、意匠结构之奇大、词句事实之切密、气韵之沉雄、境界之高深五个方面论析杜堮对杜甫排律的评解。

(一)寻绎杜甫排律的忠爱忧国志意

……客曰:子言诚然矣,子独好少陵诗何耶?曰:少陵诗与《三百篇》相表里,味之无穷。若他家非不各具性情,各极神致,要皆寻绎易尽,不似少陵之百遍往复,而未有极也。陶公云“奇文共欣赏”,若少陵则可谓奇文矣,相赏讵有已时。且吾取其忠孝激发与万世天性相感通,非独赏奇而已,亦吾教后人之一事,岂特以娱老云乎?(《恩余录续补》0914:409)

此篇语意大抵述因救房琯被黜之事,自叙去朝廷适江湖踪迹,并处江湖忧朝廷心事。而结四句即应起二句,言不足当傅野之梦,自当如凿坯之愿也。大意了然,而无限曲折流露行间,莫非忠爱。后半言吐蕃和亲乃寻常之事,而忠臣逢灾则所关甚大,锋镝之铸正见垂旒,栋梁之摧实伤祝网。词意如此,不待笺释,特其言若隐若现,燥心人未能骤领耳。(《恩余录续补》之《秋日荆南述怀三十韵》评语0914:394)

首段自叙,次段新主即阼,大盗未息,反若偃武修文,庙算莫测,而天忧实有在也。其时战伐不休,赋敛严急,恐盗贼更起而忧转大矣。故下段戒使者以抚字为安,而催科为缓。末段又以武功为戒,贪功好战则赋敛愈不得宽,而祸患愈不可已。此少陵揣时度势之言,而当时以为不切事情者也。高枕虚眠,哀歌无和,亦足悲矣。终以戒战,则所怀之不能已也。“形容”“潦倒”二语,盖言诸臣若不能深思长虑,仰承庙算,则不必勉强支撑,致误大计。下接使者云云,其意自明。(《恩余录续补》之《夔府书怀四十韵》评语,0914:395)

首段辞满送别,下三段颂德叙怀,结以戮力王室,美前绩而励后勋,正是自陈所怀,不在文字之吹嘘,而在经纶之济世也。辞情双美,最宜详玩。似翰札一通,恳款周至,令读者神移。(《恩余录续补》之《秋日荆南送石首薛明府辞满告别奉寄薛尚书颂德叙怀斐然之作三十韵》评语,0914:396)

杜堮评“补抄少陵排律”诸诗亦曰:

严武节度西川,奏参戎幕,少陵自是入蜀不得归,诗多此意。顾念两京,忧悬家国,后复窜身避乱,流落湖湘以死,踪迹殆近三闾,襟抱全同小雅,独其慷慨激昂为异耳。(《恩余录续补》之《奉和严中丞西城晚眺十韵》评语0914:420)

此则严武既去,遂往巴阆,闻吐蕃陷京,代宗出走而作也。去国伤时,一片迷离,无穷悲慨。(《恩余录续补》之《伤春五首》评语,0914:421)

杜堮说解杜甫排律还往往“扼定主脑”,点明诗作之“主意”所在,藉以贯穿全诗,说解诗意。请看下两段评语:

首段秘书昔因灵武扈驾通籍之事,次段与同官聚散离合之事,三段崔旰之乱方急,杜鸿渐入朝必当推荐秘书,从此可以弭灾而摅愤也。而士卒抏敝、仓储费损,亦当入告筹备,“银钩”承“宫砚”,“锦帕”承“御鞍”,言秘书近御之臣此行必当有济,而良友赠别之言必不负也。末段以送别自叙结。第三段是主意,所谓平生意有余也。结语则老夫耄矣之叹,纸上如闻。少陵为左拾遗,秘书补右,故云“同补衮”。南翁,如“项羽传南公”,公、翁通用。“势借”二句言崔旰杀主帅不可不讨,而杜鸿渐以节度使让之,使叛臣拜朝,命无以惩,无礼于君也。(《恩余录续补》之《赠李八秘书别三十韵》评语,0914:398)

大意谓陇右稍安,而中原方急,当且缓边防,而速平内乱也。此在公奔行在,拜右拾遗之时,两京未复,故立意如此,而写寇暴独详,盖陷贼中而目赌也。一以勉中丞,一以激诸将云。(《恩余录续补》之《奉送郭中丞兼太仆卿充陇右节度使三十韵》评语,0914:419)

(二)析杜甫排律意匠结构之奇大曲折

杜甫排律的章法既严整有序,又变化不测,从而开阖顿挫,纵意所如。杜堮 “以文论诗”,颇多精到评解,试看其下两段评语:

郁郁勃勃、淋淋漓漓,不知其情生文、文生情也。……少陵旷古轶才,出神入化,不可端倪,后人学之固难,读之亦不易,非巨眼细心,则对卷如聋瞽,何足与于八音之奏、五色之章,况其龙腾而虎跃,惊风雨而泣鬼神者耶。余尝谓“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二句,颇似自状其诗,故余读公全集皆以此意观之。而风雨纷飞,鱼龙百变,悉在其中矣。……第一段夔府咏怀四字总冒起,第二段写夔府山川物色,第三段幕府情事俯仰盛衰之感,第四段颂美中兴,第五段由中兴而美二子,以“侧听”二句为关键,第六段起二句又为下半篇关键。“生涯”以下则所谓徒为百虑牵也,第七八九段则每欲孤飞去,而终不去之故。一面勉励二子,一面自言现前心迹也。此三段词意隐现,转折尤多,非好学深思不能理会,殆于绝迹无行地也。通篇局段如此,而每段各包章法、句法、字法,千变万化,移步换形,众千古词人不能穷其才力所至。今但详此一篇,而所以开示后人者,无遗蕴矣。……或突兀而起,或逶迤而至,或疏宕以明节,或骈联而极致,寒暑变于舌端,阴阳移于毫楮捥下,则吾论文所谓悬崖撒手,所谓潜气内转者,妙处皆在于此矣。而就一法之中,又有划断连属、穿插过渡、仰承俯孕、旁映侧出、层累环生各种之妙,不知是心思、是笔力也。殆化工在握,有莫知其然而然者,作者亦不自觉耶,吁可怪也。五言长排于斯观止,元白诸作亦不复抄,他日另谈。开合顺逆,对待流行,隔峰岭而遥通,超江河而径度,点笔即绕云烟,落纸便凌风雨,始也不知其所自来,终也不知其所从往。使读者欣然以喜,忽悄然而悲,勃然以兴,又慨然而叹,古今来无此奇文,天地间无此乐事,少陵一人而已。(《恩余录续补》之《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评语,0914:393)

此章起结各四句,前两段各十四句,中两段各十句,后两段各八句,意义可贯而阙其疑焉可也。起四句律琴所以调风,既休罢而律管尚错,桐心犹伤也。后四句言疾不瘳,而事将无托,致望于亲友也。家事须许靖,丹诀须葛洪,两无成,故致寄诗至于流涕也。(《恩余录续补》之《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评语,0914:397)

杜堮对杜甫具有开创意义的百韵长排的结构分成九段进行析解,赞其“每段各包章法、句法、字法,千变万化,移步换形,众千古词人不能穷其才力所至。”对杜甫的三十六韵绝命排律的结构也分起结及前中后各两段进行具体分析,尤其是对起结作了具体评解。

“章法起伏承应之迹”也是以“时文手眼”说解杜诗的要点,试看杜堮关于杜诗“章法起伏承应之迹”的评论:

“深哀”二句,一句收上,一句开下,盖卢官御史,又识兵机,故随言时事当谏诤者,“但促铜壶箭”言只须勤政,“休添玉帐旗”言不必添禁兵。中官掌兵,是时已见其端,不可不深虑也。“动询”二句,则明指宰相莫肯长虑夷虏之祸,而万姓疮痍群儿嗜欲,悉付不问,望侍御切谏以辅端拱之治也。若对扬特达,则衰朽亦再荣矣。婉切笃至,赠别诗谁能如此。(《恩余录续补》之《送卢十四弟侍御护韦尚书灵榇归上都》评语,0914:399)

一段峡中之险,一段出峡之乐,两般写景,各极其致,以下则出峡至江陵道途所经,兼叙入蜀居夔久寄之由,末段乃述时事。书生离险就夷,终不免于涉险也,瞿塘灔滪,何在不然。“喜近”四句,属对之变。“伊吕”二句,言朝无商周之佐,则韩彭武臣桀骜跋扈,终不可得而制也。(《恩余录续补》之《大历三年春,白帝城放船出瞿塘峡,久居夔府,将适江陵,漂泊有诗,凡四十韵》评语,0914:400)

对于杜甫排律章法之曲折照应,杜堮以“顾盼”评之。杜堮评《奉赠太常张卿二十韵》曰:“时均以求仙得幸,故起四句取意而入,而后自序以“碧海”二句,亦回顾用意。”(《恩余录续补》0914:411)又评《送陵州路使君之任》曰:“顾盼非常。”(《恩余录续补》0914:421)

杜堮还特地拈出“细妥”来评杜甫排律之章法。他评《送许八拾遗归江宁觐省,甫昔时尝客游此县,于许生处乞瓦棺寺维摩图样,志诸篇末》曰:“如许细脉帖妥,又是一格。”(《恩余录续补》0914:420)又评《奉送严中丞入朝》曰:“一气流转,无意不到,特律之细妥,详玩此种。”(《恩余录续补》0914:420)此外,在《奉观严郑公厅事岷山沲江画图十韵得忘字》诗末注曰:“又宛然今场屋五言八韵体格,少陵真无所不有大奇。”又评曰:“少陵只为一腔忠愤义烈,出语便自惊人,是以不合于世。观集中妥帖宛委之作,以此入时,何遽不如李程、元稹,‘古来才大难为用’,殆自谓耶。”(《恩余录续补》0914:423)

(三)评杜甫排律词句事实之切密

对于杜甫排律用典的切密,从杜堮对杜甫《哭王彭州抡》的评语可见出,杜堮评曰:

“倚剑”用剑化龙事,“吹箫”用箫史事,渥洼、天马比令子,河汉、鹊桥比夫人,皆风雅比兴之义。王盖先以御史罢官,后在严武幕中,又迁彭州刺史而卒。(《恩余录续补》之《哭王彭州抡》评语,0914:399)

对杜甫排律“词句之切密”,杜堮亦多有训释,主要体现在杜堮抄录杜甫排律的小字题注、批语、评语中。如《哭韦大夫之晋》注曰:“间,开也。结句言难将也,此人得以此任也。”(《恩余录续补》0914:439)《寄刘峡州伯华使君四十韵》评曰:“骖阁犹骑省。令闻去声。闻同问,如义问之问。”(《恩余录续补》0914:436)《陪章留后侍御宴南楼》评:“号,军号也。口唱以警夜,□防奸细自留后署中出也。”(《恩余录续补》0914:420)《寄韦韶州》小字题注曰:“岭南、交、黔等州,得任土人,以郎中御史充使选补,谓之‘南选’”。(《恩余录续补》0914:439)《冬晚送长孙渐舍人归州》批曰:“参谋称参卿,侍御称端公,皆当时语。”(《恩余录续补》0914:439)这些都是对杜甫排律字词的训释。

杜堮对杜甫排律词句亦有具体评解,如评《奉赠鲜于京兆二十韵》曰:“败绩逡巡,指下文自序云云也。”(《恩余录续补》0914:421)《寄刘峡州伯华使君四十韵》批曰:“少陵盖尝为邑掌,或如近世委署之事,故有‘张兵伐叛’之句。”(《恩余录续补》0914:435)《陪章留后侍御宴南楼》批曰:“朝廷在烧栈之北,鼓角至漏天之东,言远隔帝京,而近逼寇境也。”(《恩余录续补》0914:420)

(四)论杜甫排律气韵之沉雄

杜堮又以“气韵沉雄”评杜甫排律之风格、意境或韵味,如他评《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和《立秋雨院中有作》“气象万千”。杜堮评前篇曰:“其大篇如山岳、如江湖,阴晴朝暮,气象万千。其短章如溪亭山馆,揽结烟霞,亦极长吟远想之致,余直以文读之。”(《恩余录续补》0914:393)又评后篇曰:

词气磊落,又是英雄本色。少陵自居儒者,而其胸臆则全是英雄,不独诗词为然,故虽律诗,亦用建安气骨,非摩切声病者比。按,少陵自阆州还成都,再入严幕,时已衰老,无复功名之意,但岁暮怀归,与庾子山晚年乡关之思正是一意。其浣花故居则子山小园也。迨武死无依,复往夔州,而蜀迭遭兵乱,于是出关下峡,谋归洛阳。复因乱阻南还,至耒阳而卒。流离漂泊,良可悲已。而睠怀君国,念切苍生,未尝一日稍释,此所以为千古诗人第一。读其诗如岳峰积翠,欎欎上蟠,江水扬波,浩浩东注,簸荡日月,喷薄风云,气象万千,动心骇目。世之后学小生乃有拾拳石而评其好丑,抱勺水而议其清浊,不知读古人书,要此眸子何用也。(《恩余录续补》0914:423)

对于其他排律作品,杜堮亦多用“气象”“元气”“风骨气韵”等词给予褒评。如评《奉送严中丞入朝》:“一气流转,无意不到,特律之细妥,详玩此种。”(《恩余录续补》0914:420)评《远怀舍弟颖观等》:“字字从元气流出,陶公不得专美于前。”(《恩余录续补》0914:436)评《送蔡希鲁都尉还陇右因寄高三十五书记》:“如此律诗,风骨气韵犹在黄初以上,非少陵大笔,孰能为之。”(《恩余录续补》0914:413)评《喜闻官军已临贼寇二十韵》:“王邦气象,奕奕纸上。”(《恩余录续补》0914:420)

(五)赏杜甫排律境界之高深

杜堮特别欣赏杜甫排律的“境界高深”,认为“诚为俯瞰千古、无与抗行者”。杜堮评《赠王二十四侍郎御契四十韵》曰:

旧游新会,心情曲曲,踪迹历历,一片写来,莫名其妙,觉笔墨间连山复水,叠阁重楼,化工天造,迥非寻常思议所及。诗家皆言情景,惟少陵写景皆是情,言情即见景,似有神工鬼斧在其毫端,吁可怪也。(《恩余录续补》0914:422)

杜堮对杜甫不同的排律作品的诗境有精彩赏析,如认为《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洒然自得,亦似太白。”(《恩余录续补》0914:412)又评《王阆州筵奉酬十一舅惜别之作》曰:“《诗品·实境》,如少陵此篇是也。”(《恩余录续补》0914:421)评《春归》曰:“即浣花草堂也,语语是新归神理。”(《恩余录续补》0914:421)

四、结语

杜堮重“手抄”杜诗以读杜、评杜,亲手抄录杜甫排律占所抄杜甫各体诗歌的比例最高,可见杜堮对杜甫排律的重视。对于解读杜甫排律,杜堮倡导“以文读诗”法,提出杜诗“大篇可作数十首读,短章又可合数十首作一篇读”和反对“专摘少陵之拙句累字以为疵”,是有启示意义的。杜堮“以文论诗”,对杜甫排律志意的揣摩寻绎以及对杜排意匠结构之奇大、词句事实之切密、气韵之沉雄、境界之高深的评解,皆有深化杜甫排律意涵之功。

注释:

①据周非非博士论文《杜甫排律研究》(吉林大学,2013年度)统计,单篇论文约有60篇左右。

②主要论述杜甫排律的内容和情感变化的问题,论述杜甫排律如何从“奉赠”转向了“咏怀”,讨论杜甫入蜀之后排律在内容和表现方式方面对排律诗体传统的突破,等等。比如松原朗的《杜甫における排律の完成——成都期以降における排律の抒情化をめぐって》(《中国文学研究》1980年第6期,第44-62页,又见许总译《论杜甫成都以后排律的抒情化》,《杜甫研究学刊》1987年第2期);曹慕樊的《杜甫夔州诗及五言排律之我见》(《杜甫研究学刊》1985年第1期);程千帆、张宏生的《晚年:回忆和反省——读杜甫在夔州的长篇排律和联章诗札记》(《中国社会科学》1986年第1期,第165-174页);李华的《简谈杜甫的五言排律》(《首都师范大学学报》1993年第1期,第17-25页);赵静的《杜甫的圣性与人性——以杜甫的早期排律为例》(《杜甫研究学刊》2003年第4期);刘少迪的《管窥秦州五排的新变》(《前沿》2008年第5期);莫砺锋的《文学史视野中的杜甫排律》(《文学遗产》2018年第1期,第60-72页)等论文。

③如牟怀川《试论杜甫的五言排律》(《上海师范大学学报》1983年第1期,第98-103页);金启华《论杜甫蜀中的排律》(《徐州师范学院学报》1986年第1期,第92-96页);欧凤威《略论杜甫排律仄韵律的特色》(《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4年第4期,第105-109页);韩成武、张东艳《杜甫排律体制研究》(《南都学坛》2015年第4期,第36-41页);莫砺锋《文学史视野中的杜甫排律》《七言排律的吉光片羽——读杜甫〈清明二首〉》(《古典文学知识》2019年第2期,第76-79页)等论文,均论述杜甫排律艺术特点。

④如许德楠《“铺叙感慨”的需要,诗体发展的必然——略论杜诗的排律》(《杜甫研究学刊》2004年第2期,第1-11页);林继中《论杜律铺陈排比的叙述方式》(《杜甫研究学刊》2007年第1期,第11-19页);葛晓音《从五排的铺陈节奏看杜甫长律的转型》(《复旦学报》2015年第4期,第1-12页)等论文,从诗歌体式、表现方式、铺陈节奏的角度探讨杜甫长律在题材和体式等方面对于传统排律的突破。

⑤葛晓音:《从五排的铺陈节奏看杜甫长律的转型》,《复旦学报》2015年第4期,第1页。

⑥(清)杜堮:《石画龛论述·恩余录续补》,四库未收书辑刊编纂委员会:《四库未收书辑刊》(玖辑·14册),四库未收书辑刊影印稿本,北京出版社1997年版。为节省篇幅,后文依例随文简标为“0914:页码”。

⑦侯玉杰、冯美荣、刘雪燕:《滨州杜氏家族研究》,齐鲁书社2003年版,第96页。

⑧据清浦起龙《读杜心解》卷五,杜甫有五言排律127首、七言排律8首。杜堮所抄杜甫五排88首,七言排律2首,所抄杜甫排律占杜甫所存排律的66.7%。

猜你喜欢
时文杜诗评语
如何通过时文阅读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正中要害的评语
教师评语
贫困无田杜太守
引入优美时文对阅读与写作教学的促进作用
十二星座老师写评语
从源于杜诗的成语看杜诗的锤炼艺术
从“春秋五例”分析杜甫诗歌含蓄的表现手法
灵活运用时文阅读,有效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时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