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硕?
摘要:现代水彩画创作发展越来越趋向于多样化、多元化。不管是从审美的大形势上,亦或者是审美的情趣上皆有了长足的进展。在水彩画创作中,把握好作品的构成因素及画面形式感十分关键,平面构成是具有共性的设计语言,能更好完善与创造更赋有现代感的设计形式和表现形式,融入平面构成因素会使作品主观性变得更强,又为水彩画创作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进一步完善了水彩画更加新颖的诠释方式,因此,平面构成因素与水彩画创作交融互补是必然的趋势。
关键词:水彩画创作;平面构成
一、平面构成因素对水彩画创作的影响
平面构成作为现代设计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所有形态在二维平面空间之内,按照一定秩序和法则进行分解、组合,从而构成理想形态的组合方式。平面构成是一种富有理性、秩序的艺术活动,它在强调形态之间的平衡、比例、虚实、对比、节奏、律动同时,又讲究图形给人的视觉吸引作用,平面构成各元素之间的构成规律突破造成严谨又无穷变化的装饰构成。平面构成是共性与个性统一的设计语言,因此,它具有极强的包容性、适用性,在现代水彩画创作中,作者把平面构成因素巧妙的融合进自身艺术创作中,应用现代美学艺术原理来辩证地进行组合排列,形成水彩画艺术创作的特殊表现语言,更赋予了现代水彩画艺术创作的新鲜活力。水彩画独特的表现形式与平面构成中基本构成元素是相辅相成,珠联璧合的促进关系。点的形状大小位置、线条的弯曲笔直动感、大块面的虚实对比、笔法疏松紧密、轻柔硬朗、平缓急促、色彩区域的分割对比等都是以强有力的构成对比性和明显突出的画家个人艺术审美特征来体现的,同时,它也充分体现将艺术家与生俱来的审美兴趣、学习积累的艺术修养以及社会大环境的形势影响融洽结合在一起,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当代艺术家的独特审美特性。因此,凡是一幅优秀的水彩画作品,必然是互助互补、相互促进,二者达到了高度和谐统一。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感与画家审美修养
二、水彩画创作里的平面构成因素的影响
平面构成作为表现艺术作品题材与呈现效果的一种重要且不可或缺一种表现形式,可以适用于任何画种的创作中去。在水彩画创作中,构图关于作品成败的基本且关键因素,因此,画家们十分重视作品整体物象和部分物象之间的对比融合联系,优秀的画家们经常会运用点线面、色彩、空间布局等平面构成因素来有顺序条理的去安排所表现物象,从而让画面呈现给观赏者更出众、更超凡的艺术观感。在一幅优秀的水彩画艺术作品,平面构成不仅是对点线面,大小形状这些基础元素的组合搭配,更是艺术家自身对于画面节奏、动态、体感、韵律、规律、对称、平衡等多种因素的协调掌控,是以客观事物为基础,结合物象特征合理组织与处理,将部分或个别独立的对象优美的组合在一起,以此呈现艺术家所构思的艺术形象和预期的审美效果。例如,著名水彩画家刘寿祥老师是一个十分善于利用平面构成来达到画面高度统一的艺术效果,他可以出色地处理色彩色调之间的细微差别,创造融洽和谐的物象之间的平面构成关系。在他的画作《鲜果》里,整幅画面呈现了和谐微妙的色彩色调关系,在不同颜色之间的微转变是丰富多彩的,主体物象的色彩明亮度、饱和度以及对比度都鲜明与背景、桌面拉开差距,画面中水果的暖色调又和冷色桌面背景相互补充,以凸显画面里的主体物,整幅画面十分完美地展现了刘老师远超出自然物象的内心情感世界。
三、水彩畫创作中蕴含了平面构成的艺术美
任何一幅优秀的水彩画作里都饱含恰当的平面构成的因素。在进行水彩画创作时,画家都有意无意间将平面构成形式的艺术语言应用在画面中,从而使整体的画面构图达到更好的协调统一关系。纵观世界艺术长河内水彩画大师们的作品,不难发现平面构成因素所形成的独特艺术美感。点的使用,线条的有规律或无序使用、图形大小形态的对比,物体疏密间的对比统一,色调间的组合互补等的平面构成因素被广泛应用在水彩画创作中。点线面合理使用、韵律节奏协调的把控以及画家自身独特的艺术修养,水彩画独有的艺术表现语言,三者的有机结合使得水彩作品更具有别具一格的韵味感受。只有真正当水彩画创作时完全打破主题要求、空间关系与色彩固定搭配等因素的囚笼,才能是水彩画艺术创作最终回到更加自然、更加自由的表现形态。
除此之外,色彩因素的巧妙使用会使得水彩作品更加出彩,水彩画作为中国美术界新兴画种,也是一门西方意识形态的画种,因而,在色彩的运用上是以西方传统的色彩美术原理为基础的。但中国优秀的艺术家们基于此基础上,加入了独特的中国化表现手法,在色彩上更是结合中国传统的色彩体系,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形成了中国水彩画表现形式。
无论是水彩画的创新研究,还是从构建当代视角下的水彩画与平面构成的内、外统一的表现形态都需要对这二者学科的不懈研究与探索,体会水彩画中构成艺术美的特殊实质,发挥水彩自身特点,突破水彩与构成的临界点,创造出符合当代审美价值的艺术珍品。为水彩画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参考文献:
[1]董喜春.水彩画的表现方法[J].美术大观,1998.
[2]王朝闻.美学概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3]蒋聘煌.当代中国水彩画多元化发展的现状[J].艺海,2010.
[4]孙伯森,郭楠.浅析水彩艺术中平面构成因素[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