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苏雅
摘要:《夜色温柔》是一部揭示了“美国梦”破灭的悲剧作品。本文从菲茨杰拉德与“美国梦”的关系、主人公迪克“美国梦”破灭的主要原因及爵士时代背景下“美国梦”的难以实现这三个方面来阐述其悲剧性。这一悲剧是“美国梦”破灭的有力注解。
关键词:菲茨杰拉德;美国梦;悲剧;爵士时代
“美国梦”一直以来被认为是积极和成功的象征,深刻影响了世界范围内的人们对它的热烈追求。美国20世纪10-20年代通过工业革命和高效率的生产实现了经济繁荣,但这些具有激励作用的事实却在一部《夜色温柔》中被戳破,暗示着所谓成功学的破产。本文将从作品分析入手,探讨主人公的事业、爱情与人生,由此反思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弊病。
一、菲茨杰拉德与美国梦
《夜色温柔》是美国“爵士时代”的杰出代言人——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F.Scott Fitzgerald,1896-1940)最为优秀的一部长篇小说。自20世纪30年代问世以来,本书引起了大量讨论与争议,作者结合自身经历,揭示了爵士时代的纸醉金迷、荒淫无度,上流社会的空虚放纵和道德败坏,并深刻揭露了美国梦的虚伪和欺骗性。
菲茨杰拉德出生于明尼苏达州的圣保罗一个并不富裕的中产阶级家庭,少年时在富家子弟云集的寄宿学校读书,过早的体会到贫富差距给人带来的巨大影响,后来他进入名校普林斯顿大学,醉心于文学创作和文艺社团活动,同时与富家女吉妮芙娜恋爱。然而,她因菲茨杰拉德贫穷而抛弃了他,使他大受打击。1917年,菲茨杰拉德参军入伍,准备在战场上建功立业,但战争很快结束,他在赴往前线的途中被召回。次年,他结识了南方的富家千金泽尔达,泽尔达年轻貌美,富有魅力,有数不清的青年围绕在她身边。泽尔达与英俊潇洒的菲茨杰拉德彼此倾心,书信不断,却因菲茨杰拉德身无分文而被泽尔达的父亲强烈反对。泽尔达也不愿为他放弃优渥的生活,两人取消婚约。菲茨杰拉德度过了一段灰暗的时光。终于,菲茨杰拉德在几次碰壁之后,出版了处女作《人间天堂》,广受好评并销售一空。
取得了成功的菲茨杰拉德赢得了他渴望的一切:名誉,金钱和泽尔达,也开启了他纵情放浪的生活。婚后的菲茨杰拉德和泽尔达旅居欧洲,过着奢侈恣意的生活,穿梭于各个舞会与派对之间,与各界名流谈笑言欢,流连杯盏、豪华轿车别墅和灯红酒绿。为支付这些活动的高昂费用,菲茨杰拉德不得不出卖自己的才华,给畅销杂志写通俗小说,给好莱坞写剧本,这些都严重损害了他的才情。与此同时,他冷眼旁观上流社会纸醉金迷,男男女女来来去去,物质至上的拜金主义、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大行其道,富人的冷酷自私、缺少道德感的种种行径,这些都与他中西部的传统道德观念相悖。他一方面自我反省,深深厌恶这种生活,一方面又深陷其中难以自拔。
菲茨杰拉德在早年坚信美国梦,相信通过个人努力,可以取得成功,可以跻身更高的阶层。后来他事业走上巅峰,迎娶心上人富家千金,试着融入上流社会的生活,但事实上这一阶层从未真正接纳他,正如菲茨杰拉德另一部作品《了不起的盖茨比》的主角盖茨比一样,他执着追求梦想,积累了大量财富,却不被上层阶级认可,在他们眼里,盖茨比和从前的穷小子没有什么区别,他寒微的出身和骨子里的东西都注定他与这个阶层不同。果然好景不长,泽尔达出轨,夫妻之间感情出现裂痕,泽尔达患上精神分裂,菲茨杰拉德入不敷出,为高昂的治疗费用和创作灵感的枯竭而苦恼,他染上了酗酒的恶习,这些都是完满“美国梦”之下潜藏的危机,也是虚假“圆梦”的恶果。菲茨杰拉德看清了“美国梦”的破灭是一种必然,它在虚假繁荣、道德滑坡的当代社会无法真正实现。
二、夜色并不温柔——迪克与虚幻人生
菲茨杰拉德历时九年完成了这部悲剧性的小说,赋予其高度的悲剧艺术成就(纪洁萍,2005:41)。全书分为三部,主要讲述了年轻有为的精神科医生迪克与他的病人——富家女尼科尔相爱并结婚,十年来一直照顾着尼科尔,却不被尼科尔家真正认可,期间尼科尔多次发病,迪克悉心照料她,同时也耗尽了力气,他本来大有可为的事业也渐渐荒疏,他厌倦了上流社会的道德沦丧和虚伪嘴脸,继而他与尼科尔相继出轨,尼科尔与他离婚并嫁给阔少汤米,迪克独自回到家乡小镇,做了一名普通的医生。
《夜色温柔》的主人公迪克·戴弗是一个古希腊悲剧英雄式的人物。他来自美国中西部,父亲是一位神父,他在清贫的环境中成长,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清晰的目标,他从名校毕业之后在瑞士的苏黎世当精神科医生,想成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心理学家”。他勤奋踏实、追求理想,为了进行学业研究,他来到战火纷飞、萧索冷清的维也纳,冒着生命危险,想成为一名医生,当这个愿望不能实现时,他还是尽力找时间学习、写书。迪克天赋很高,才华横溢,在苏黎世被认为是最有才华的神经科医生,多年过后,他的著作在精神病学领域仍然被公认为经典。他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和坚持独立的人格,虽然和富有的尼科尔结婚,他依然不为所动,坚持用自己一年三千块的薪水支持自己的衣食住行的部分,不依靠尼科尔的巨大财富挥霍享受,过着清贫而优雅的生活。他生性善良,非常同情因被父亲奸污而患上精神分裂的尼科尔,不遗余力地帮助她,并且慷慨的对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手。在初识迪克的萝丝玛丽眼中,迪克风度翩翩,温和优雅,和蔼稳重,在社交场上是受人欢迎的存在。迪克有着卓越的意志力和勇气,愿意接受精神病人的爱情,愿意与富家千金尼科尔结婚而从此遭遇自我身份的分离和不被上流社会认同的尴尬,愿意承担照顾尼科尔不时发作的疾病和沉重的精神壓力。
迪克坚信着美国梦,然而“《了不起的盖茨比》表现了理想难以实现的幻灭和痛苦,而《夜色温柔》则揭示出更大的幻灭和痛苦:实现了的未必就是理想”。迪克由前途无量、积极向上、满怀理想的有为青年,一步步沦落下滑,一步步堕落下去,也正体现了“美国梦”的难以实现以及注定破灭的现实。
迪克的“美国梦”破灭有三大原因。第一点,是个人理想的破灭。他有极高的天赋和坚韧的品格,业已取得令人称赞的成就,迪克对自己严格要求,在空余时间也没有停止过学习与研究,“他已经将他的小论文和服役期间的工作成果整理成册,打算在此基础上完成《精神病医生心理学》的装订”。苏黎世的精神病学世家的第三代学者弗朗兹和迪克一起开了一家环境优美的诊所,他们一边给患者看病一边进行学习研究。在这样的条件下,迪克本可以在精神学、心理学方面大有建树,写出不世出的专业著作,攀登学术高峰,成就一番大事业,但他已经将整整十年的青春岁月都奉献给尼科尔,尼科尔渐渐康复,而迪克已经疲惫不堪,他已经永远失去了进行科学研究的黄金时期。尼科尔痊愈后已经不再需要衰弱了的迪克,她爱上了更具有吸引力、年轻强壮的汤米。迪克与尼科尔离婚后,只身一人离开了欧洲,回到美国,回到他的家乡小镇做一名普通的医生,而“成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心理学家”的理想,已经破灭。
第二是爱情的幻灭。迪克与他的病人尼科尔相爱结婚,肩负起照料和治疗尼科尔的责任,十年来他默默付出照顾着尼科尔,不惜荒废了自己的事业,却从未被尼科尔家真正接纳,在他们眼里,迪克不过是他们请来照顾尼科尔的医生罢了。尼科尔有着上层社会女性特有的自私冷漠,在她痊愈之后,已不再需要迪克的关怀照顾,尼科尔爱上了和她同一阶层、和她一样缺少道德感的汤米。
第三是事业的毁灭。迪克原本是年轻有为的精神科医生,试图以自己的美好的品質和健全的人格去影响和治愈这个社会,试图把精神病学作为自己救世向善的工具,慷慨地向所有人献出自己的爱,但在他与尼科尔结婚之后,他承担起照顾尼科尔的责任,也受到上流社会的腐蚀,他的才华、美德和理想被上流社会的道德败坏和放纵享乐消磨损害,迪克变成了一个喜欢酗酒、萎靡不振而放弃事业的人。当他终于决心回归真实的自我时,最珍贵的岁月已经飞逝,他也只有忘掉虚妄的美国梦,回到小镇行医。
三、爵士时代与美国梦
诚然,美国梦作为一种拼搏奋进的精神,激励着无数人走向了成功,但它还具有虚幻性,甚至会被扭曲畸形,以至最终破灭。菲茨杰拉德作为从一战结束开始,到1929年金融危机爆发结束的爵士时代杰出代言人,见证了那个空前经济繁荣、寻欢作乐的时代。人们的思想不断解放,认为自我价值最重要,他们追求享乐,肆无忌惮地挥霍,他们标榜自我,强调个性。从前规范着大部分美国人的基本生活方式的传统道德和人本身的理性开始松弛,“总有一股放荡淫逸的潮流”将之破坏。在喧嚣的派对和酒吧里,在疯狂享乐的浪潮里,人们相信他们的梦想正在实现,他们都有花不完的钱。
然而,爵士时代上流社会扭曲的欲望、疯狂的享乐,罔顾道德,就像书中尼科尔的父亲沃伦先生与她乱伦,导致尼科尔的精神分裂;酗酒无度、毁掉了自己人生的艾贝·诺斯;尼科尔追求性吸引力,为此抛弃了丈夫迪克……菲茨杰拉德描述了这个上流圈子里人们失去信仰、濒临疯狂的精神状态,他清醒的认识到爵士时代里社会的普遍迷惘,在夜以继日的狂欢浪潮背后隐藏的是人们严重的精神危机,这种巨大的落差无处安放,就构成了爵士时代这样一个反传统又非理性的时代。爵士时代是一个充满精神错乱和道德混乱的时代,也是爵士时代本身悲剧性所在。
迪克的“美国梦”的破灭是全书悲剧性的体现,也是爵士时代悲剧性的再现,菲茨杰拉德是迷惘的一代,以作品敲响了美国梦的丧钟。
四、结语
以上分析了《夜色温柔》的主人公人物形象及其命运,揭示了资本主义导致的人性扭曲、片面的追求成功而陷入腐化堕落的陷阱,“美国梦”并不是一厢情愿的想象。文学作品虽然虚构了故事,但是主人公的人生经历具有代表性,这就是作品的典型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F.Scott.Fitzgerald.夜色温柔[M].杨蔚译,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2017.
[2]董衡巽.《美国现代文学述评》:1914—1945[J].外国文学动态,1980.
[3]方杰.梦幻与现实—论“美国梦”和菲茨杰拉德的“爵士时代”[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