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浩强: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药剂科副主任、副主任药师;上海市执业药师协会副会长、理事;上海市社会医疗机构协会药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科学技术普及者协会会员;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会员;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特聘“食品药品安全科普专家”;上海市药学会医院药学专委会委员;上海健康医学院系部学术委员会委员;第2届黄浦区青年联合会委员、常委;黄浦区医学会药事质控专家组成员;黄浦区人民陪审员;第2届黄浦区科协代表;第2届黄浦区红十字会理事;黄浦区科普志愿者协会副理事长。
常见的抗菌药物包括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两种:浓度依赖性抗菌药物的药物浓度愈高,杀菌作用愈强,此类药物通常均具有较长的抗菌药物后续作用,即抗菌药物后效应,如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因此需要减少给药次数,增加每次给药剂量,乃至每日单次给药。
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的药物浓度在一定范围内与杀菌活性有关,杀菌速率达饱和状态,当药物浓度继续高时,其杀菌活性及速率并无明显改变,如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万古霉素,因此需要每日多次给药。
有些患者使用抗菌药物一两天无效便换药,使抗菌药物无法维持稳定血药浓度而失效。通常抗菌药物发挥功效的前提是药物在血液里的浓度达到有效水平,虽然立竿见影的效果不少见,但总指望输液后药到病除是不切实际的。如果抗菌药物疗效不明显,首先要考虑的是用药时间是否足够。提早换药,不仅无助于病情的好转,而且会造成细菌对多种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
抗菌药物能治疗细菌性感染的同时也有很多不良反应,主要包括以下几类:过敏反应:皮疹、皮肤瘙痒等。肝肾损伤:肝毒性(四环素、红霉素、林可霉素等)、肾毒性(氨基糖苷类、磺胺类、第一代头孢菌素类等)。血液系统反应: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减少。消化系统反应:恶心、呕吐、腹胀、腹泻和便秘等消化道反应。神经系统损伤:可表现为头痛、失眠、抑郁、耳鸣、耳聋、头晕等。二重感染:菌群失调所致。以老年人、幼儿、体弱者及合并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为多见。
细菌感染类的疾病、围手术期的治疗,使用抗菌药物具有重要作用,所以抗菌药物经常被当成“灵丹妙药”,滥用问题也随之严重起来。我国每年有20万人死于药品不良反应,在医学上被称为“药源性致死”,这当中40%死于抗菌药物的滥用。中国1/3的残疾人属于听力残疾,而60%~80%的致聋原因与使用抗菌药物有关。
抗菌药物滥用的后果主要有如下:诱发细菌耐药产生毒性反应造成正常菌群失调,导致免疫力下降和医源性感染造成正常菌群失调,导致免疫力下降和医源性感染造成感染的病原诊断失效,浪费医疗资源。
张会永: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现任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血液科副主任。毕业于辽宁中医药大学本硕连读中医学专业。2004年拜国医大师李玉奇先生门下,随学8年,系统学习传统中医理法方药,并研习舌诊、脉诊。2007年起,师从杨关林教授学习中西医结合临床与研究。2008年始,从事血液科临床工作至今。临床之余,整理名老中医学术经验,并从事生存质量及中医药疗效评价方法研究。
茯苓,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茯苓环抱松树根而生,出土称茯苓,茯苓个呈类球形、椭圆形、扁圆形或不规则团块,大小不一。将茯苓菌核内部的白色部分切成薄片或小方块,即为白茯苓;削下来的黑色外皮部即为茯苓皮;茯苓皮层下的赤色部分,即为赤茯苓;带有松根的白色部分,切成正方形的薄片,即为茯神。
《本经》言:“味甘,平。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中医讲求取类比象,茯苓抱松而生,得松树挺拔正气,气味清香,故可理气、宁心、安神;其埋于地下,固水疏土,色白入肺,味甘入脾,故可以益肺健脾、通调水道。小小茯苓,恬淡安静,却可以外调一身之气水,内安五脏精神,真可谓君子也。中医名方“四君子汤”即为“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四味药,平补人一身之气。
茯苓性平,可常服久服,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安神的功效,为现代人养生保健之首选。服用茯苓,美容养生者可配以山药,脾虚痰湿者可配以薏苡仁,气血虚弱者可配以人参大枣等。值得注意的是,茯苓为国药四君子之一,性格比较坚毅,药方常见的茯苓块,无论大小都久煮不透,所以无论是中药汤剂还是养生药膳,茯苓一定要打成细粉,加以蒸煮,疗效更好。
随着现代人养生意识的兴起,“肾虚”这个词已成为中老年人是否健康的评判词,随之进入人们视线的则是中医的经典方剂——“六味地黄丸”。
“六味地黄丸”出自钱乙《小儿药证直诀》,由“地黄、山药、山萸肉、牡丹皮、茯苓、泽泻”六味药组成,书中言:“治肾怯失音,囟开不合,神不足,目中白睛多,面色晄白等。”又言:“肾疳,极瘦,身有疮疥,当补肾,地黄丸主之。”因方中地黄用量较大,故以地黄为名。
地黄有鲜地黄、生地黄、熟地黄之分,《本经》中介绍:“味甘寒。主折跌绝筋,伤中,逐血痹,填骨髓,长肌肉,作汤,除寒热积聚,除痹,生者尤良。久服,轻身不老。”生地黄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的功效;鲜地黄为新鲜出土的地黄,清热滋阴力量更强;熟地黄为生地黄反复蒸晒而得,得阳光之温性,其性由寒转温,清热力弱,滋阴补肾力量增强。
现代研究表明,地黄具有增强免疫力、降低体温、强心利尿、延缓衰老、排毒养颜等功效。平时有腰酸乏力、记忆力减退等症状的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正确选择服用生熟地黄。小儿发育迟缓、面黄消瘦、眼睛无光,或身上莫名起皮癣者可适当服用“六味地黄丸”。值得注意的是,地黄多汁滋腻,故脾胃虚弱或经常腹泻者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