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动力理论视角下高校辅导员“学习共同体”的构建研究

2019-07-24 10:33王思阳
智富时代 2019年6期
关键词:学习共同体高校辅导员专业化

王思阳

【摘 要】随着社会思想、文化的多元化发展,高校学生工作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作为教育一线人员,高校辅导员自身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着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本文借鉴学习共同体及群体动力学理论,通过分析辅导员发展所存在的现实问题,分别从知识层面和情感层面提出了集制度、合作、实践等着力点为一体的高校辅导员“学习共同体”构建途径。

【关键词】群体动力理论;学习共同体;高校辅导员;专业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的讲话中强调,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1]。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开展的一支中坚力量,如何加强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并通过科学的专业理论方法和成熟的实践经验来实现辅导员工作领域的专业分工,这些都是影响辅导员队伍专业化、科学化发展的制约因素[2]。因此,基于现阶段辅导员面临的问题剖析群体动力学理论视角下学习共同体的内涵和路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

一、辅导员学习共同体的基本理论概述

(一)学习共同体

一直以来,学习共同体(Learning Commun-ity)都是国际高等教育领域讨论的热点话题之一[3]。1995年,博耶尔最早将这一概念引入到教育学领域中[2],有的学者将其译为学习社区,之后在学者们的不断探索下,最终形成确定的概念名称。广义上可以理解为是拥有相同学习愿景和观念的学习人员与其助学者以促进成员全面成长为目的的一种团体,是一种以相互帮助与协作为核心的社会组织形式 [4],它们往往会采用协作关系来替代传统的竞争性关系,从而共享学习资源。

辅导员是高校学生工作的先驱者和实践员,探索建设一支专业化的辅导员队伍是眼下高校学生工作开展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如何通过有效的途径构建辅导员学习共同体,促进成员之间的交流合作,切实提升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就是本文的研究重点。

(二)群体动力理论

群体动力学(Group Dynamics),亦称 “团体动力学”,指的是试图通过动态分析群体现象,从而发现其一般规律的一种理论[5]。美籍德国人库尔特.勒温(Kurt Lewin)提出了该理论,并指出,一个人的行为(B),是个体内在需要(P)和环境外力(E)相互作用的结果,可以用函数式 B=f(P,E)来表示[6]。

一个群体动力系统的发展受到多个方面因素的影响,三大基本要素主要包括凝聚力、驱动力和耗散力。其中凝聚力和驱动力属于正值因素[2],分别用于保证群体的稳定性和促进群体的发展,而耗散力则是指破坏群体稳定、降低绩效的一种负值因素。由此可见,这三大要素相互抗衡、相互作用,推动着群体的发展与演进。

辅导员队伍建设既要注重个体发展,也要加强团队协作。本文將试图通过引入“群体动力”理论,化解高校辅导员发展中所存在的一系列现实问题。

二、建设学习共同体是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目前,受市场经济和多元价值观的影响,高校辅导员工作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受到多方制约。主要表现在:

(一)新时期社会背景下辅导员工作面临的挑战

思想革新活跃是当今社会的一个显著特点,由此所引发的价值观剧烈变动或多或少都对大学生存在一定的影响。对于学生来说,大学既是新思潮的发源地,也是思想由未知走向成熟的过渡阶段。处于过渡期的大学生因为缺乏社会经验,世界观、人生观还有价值观都还未完全成形[7],往往会对一些现象或事物产生认知和判断的误区。从2018级开始,大学生群体将全面进入00后时代,较强的思辨力和敏感性使得他们更愿意接收新鲜思维,并内化为自身价值观的一部分,但同时也更容易使自身陷入自我迷失的思想漩涡中。

其次,伴随着全国自上而下的大范围扩招,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不减反增,大学生就业方向盲目,就业指导力度不足和人才培养观念失衡等问题都亟待解决。此外,日新月异的“互联网+”环境发展,在为工作开展带来更多途径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新的大学生网络思想教育问题[2]。

最后,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也是近年来不容忽视的一个高校学生工作重点。人际交往、家庭环境、学业情感等方面所引起的郁闷、狂躁、自闭、自卑等等都成为了大学生群体的常见心理问题。

(二)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存在的局限

首先,双层管理体制制约了辅导员能动性的发挥。如今,校、院双层管理是我国高校普遍实行的管理体制,即学校学工处负责辅导员的业务指导工作,而人事组织关系、日常工作开展和年终考评则由院系负责。这种管理体制,首先是体制不清。辅导员同时兼顾多头领导的工作安排,导致工作混乱,精力不足。其次是制度不健全。辅导员角色定位模糊,工作职责不清晰,任用选拔及管理制度滞后,评价体系无章可依,管理混乱。

其次,队伍结构不合理导致辅导员团队建设力量薄弱。近几年,随着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出台,国家明显加快了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步伐[2],尽管如此,着眼队伍架构建设,仍然存在很多不合理的方面。1)人员配比达不到国家要求的1:200师生比;2)辅导员队伍趋于年轻化,缺少一定的工作经验;3)辅导员队伍不固定,专业结构不合理,缺少具备教育、思政、心理等专业知识贮备人才。

再者,培训和激励机制不合理导致辅导员队伍人才流失严重。高校对于辅导员的业务培训重视不足,存在“重使用轻培养”的现象,缺乏系统的培训计划和专业的交流平台,例如外出学习和考察的机会更是少之甚少;辅导员工作琐碎繁杂,很多工作在短期内难以量化。据了解,成果考察是现阶段高校辅导员的主要考评机制,“无事就是功,有事功全无”的思想严重挫败了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良好的工作氛围离不开良性的竞争环境,而激励强度低和激励效果的辐射范围局限恰恰阻碍了良好氛围的营造[2]。

三、辅导员学习共同体的构建路径

以高校辅导员参与学生工作的积极性为立足点,探究其开展工作的动力来源和运行机制,结合群体动力学理论,充分发挥辅导员的个性特征提出相应策略,从而摸索出辅导员学习共同体的构建路径,该路径的构建对于改善现有存在问题,推动共同体发展具有根本性的促进作用[4]。

(一)辅导员学习共同体的组织架构

1.知识层面决定辅导员队伍专业化程度的高低

輔导员专业化是否取得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自身的专业知识掌握情况,而这些专业知识除了通过个人经验积累和培训获得外,还需要在群体环境中,通过与成员们的互动交流来实现,这是符合群体动力理论和学习共同体内涵的。作为一种交互、沟通的辅导员组织实体,学习共同体为辅导员提供了获取所需知识的环境与平台。

2.情感层面促进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融合

辅导员工作本身就是一个群体性、交互性的活动开展过程,他需要成员彼此之间共情、信任以及互相关怀。通过辅导员学习共同体,高校辅导员们会逐渐在平等开放的氛围中,交流情感和思想,从而共同追求理解和欣赏。

(二)辅导员学习共同体的实现途径

1.以制度建设保障辅导员学习共同体的价值诉求

高校相关部门要继续深化落实《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和《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的指导思想[8],在“三全育人”的背景要求下,结合当代大学生的时代特征和实际需求,进行顶层制度设计与规划,从制度层面为高校辅导员“学习共同体”的构建提供保障[8]。

2.以协同合作推进辅导员学习共同体的互惠双赢

要想创新出一种新式合作学习文化,就需要先改变传统的管理理念,为辅导员学习共同体的产生提供良好的文化媒介和发展空间。首先,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互动学习。辅导员队伍综合利用“两微一端”新媒体平台,形成合作学习的良好氛围,实现学习资源的共享;其次,基于自愿的原则,成员自发组成学习共同体。成员间充分发挥自身学科优势,为补充和完善辅导员知识理论体系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从而形成互通、互助、互监、互促的良好学习机制。

3.以实践互助加速辅导员学习共同体的发展共升

高校辅导员“学习共同体”的构建离不开以互助实践为现实手段的着力点。一方面,辅导员要勤学思辨,充分利用校园第二课堂、技能展示等各类文化活动平台来进行才能的展示和交流。另一方面,辅导员要积极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指导,以便直接联系社会实际,为自身所学理论付诸实践搭建平台,有助于教师、学生的共同提高。

4.以心理关爱实现辅导员自身的品质升华

群体动力理论在辅导员“学习共同体”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群体动力理论的核心就是引导人们从内因出发,去观察和研究群体行为产生和发展的规律,并在心理学和社会学之间拉起一根联系的纽带。这就需要辅导员之间的相互作用来促进双方精神共同发展升华,双方人格相互参照矫正。可以说,辅导员自身的专业知识储备、政治素养、和思想品质都会有相应的提升。

总之,构建群体动力理论视角下高校辅导员“学习共同体”,树立共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工程,需要长期探索,对于解决当前高校辅导员发展所存在的现实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围绕高校辅导员“学习共同体”,以制度建设保障辅导员学习共同体的价值诉求,以协同合作推进辅导员学习共同体的互惠双赢,以实践互助加速辅导员学习共同体的发展共升[9],以心理关爱实现辅导员自身的品质升华,需要社会上下思政工作者的共同参与。

【参考文献】

[1] 吴晶,胡浩.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J].陕西教育(高教),2018(10):80.

[2] 王莹. 辅导员学习共同体建设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2.

[3] 时长江,王玉芳.“学习共同体”视域下的高校思政理论课小班化教学研究——以浙江省G大学为例[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8,20(05):109-112.

[4] 安冬. 群体动力学视角下大学生网络学习共同体的构建与实践[D].山东师范大学,2018.

[5] 金萍.群体力学理论对英语教学中分组学习的启示[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04):176-177.

[6] 邱艳春.基于云翻译平台的协作学习模式的创建[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8,27(04):143-145+152.

[7] 林琼华.如何健全中学生的人格 培养正确的价值观[J].教育教学论坛,2017(28):65-66.

[8] 张倩.辅导员大学生“命运共同体”:理念与路径构建[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8(09):167-168.

[9] 张倩,蔡术.“双一流”背景下高校辅导员大学生“命运共同体”建设的路径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5(37):251-253.

猜你喜欢
学习共同体高校辅导员专业化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基于“微信群”的大学生英语学习共同体建设
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浅析儒家思想对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作用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论专业化老年媒体的发展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