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在农业类职业院校的应用浅谈

2019-07-24 10:33谢章勇
智富时代 2019年6期
关键词:引言职业教育

谢章勇

【摘 要】随着我国对教育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职业教育经过多年改革与发展,办学规模逐渐扩大,成为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此过程中,体育改革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逐渐从传统教学模式中摆脱出来,向更加符合当代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模式发展——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这种趋势对于农业类职业院校也不例外。本文就课外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特点进行简要分析,并就其如何在农业类职业院校中应用提出对策,希望对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性建议。

【关键词】职业教育;办学规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农业类职业院校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普及,体育教学在职业院校中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体育在人才的培养中占有重要地位,关系到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以及运动技能的提高,这一学科也广受学生欢迎。特别是对于农业类职业院校而言,体育教学工作更是关系到构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强国的重要内容,优化体育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是农业类职业院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农业类职业院校的基本使命是“三农”服务,随地理环境、人文特征等形成各自的办学理念。但在体育教学方面,还存在教学方式落后,师资力量不足,评价方式单一等问题,只有从根本上转变教学模式,才能进一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加强学生身体素质,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课外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思路,因为职业院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二、课外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特点

课外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融合了国内外体育教学的特色,是一种新型体育教学模式。较之传统体育教学,它最大的特征就是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喜好自主选择上课时间和学习项目,激发学生自觉参加体育项目的积极性,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下面,我们就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特点进行简要分析。

(一)注重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选择性

俱乐部教学模式是将传统班级授课制转变为学生自主选择学习项目和学习时间,实行学年选课教学的管理制度。它强调学生为学习主体的理念,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选择性。例如,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针对一、二年级学生,开设了竞技、娱乐、保健等多种类型的体育运动项目,河南农业职业学院开设9个俱乐部16重体育项目,江西农业工程职业学院开设7个俱乐部将群体竞赛、有氧训练有机结合起来,建立了全新的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了灵活的选择机会。

(二)满足需求,发展个性

传统体育教学过分强调高分和达标率,牺牲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及个人潜力,而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凭借多形式、多层次的组织形式,改善了传统教学中单调的教学形式,满足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真正做到择其所好,行其所能,展其所长。同时,俱乐部教学模式确立了多维度和多样化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充分发挥个人才能,提高体育学习的积极性。

(三)实现体育教学课内外一体化发展

农业类职业院校体育教学时间一般为一周1-2节课,有限的教学时间难以达到让学生强健体魄、热爱运动的目的。而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促使体育课内外教学一体化的实现,不仅包括课内教学,也存在课外教学,学生根据个人意愿选择参加一个俱乐部,并为其创造良好的训练环境,由于学生从自身主动性出发,因而课上未完成的任务会在课外继续进行,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课外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在农业类职业院校中的应用策略

下面,我们从以下几方面就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在农业类职业院校中的应用提出建议。

(一)提高重视程度,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

农业类职业院校的办学目标是以服务“三农”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实现教学在规模、质量以及效益的多方面发展。体育教学若要达到这一目标,就必须高度重视俱乐部教学模式,确立“健康第一”、“以生为本”的指导思想,使其服务于职业院校的专业建设,也服务于学生的身心成长。校领导要对体育俱乐部教学给予高度关注,在体育器材、团体活动以及竞技比赛等内容给予财力和物力的支持,维持俱乐部健康发展。

(二)健全并完善俱乐部管理体制

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顺利实施离不开健康完善的管理体制,职业院校要對俱乐部章程、训练制度、财务制度、教学计划等方面进行合理规划,并规范新会员接纳标准以及换届选举方案,使指导教师以及俱乐部成员都各司其职,分工明确。同时要明确管理人员的权利与义务,适当培养学生管理俱乐部的能力,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对俱乐部的技术指导水平

俱乐部管理与传统体育课堂的管理模式大不相同,要求教师不仅要有专业的职业技能,还要具备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较高的学术水平和组织管理能力。因此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加强对体育教师的培训是十分必要的,鼓励教师进修培训或考研、考博提升学历,对于教学水平的提高也十分有益。同时,农业类职业院校还应积极引进高素质体育人才,改善教师年龄、知识结构以及职称结构,使教师队伍适应新时期的发展需求。

四、总结

综上所述,在农业类职业院校体育教学中用于俱乐部教学模式符合现阶段个性化教学以及素质教育的发展需求,有利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观念,激发学习兴趣,进而实现体育教学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毅,陈阳阳,李秋平.职业能力视野下医学类高职高专学校课外体育俱乐部的研究[J].体育科技.2017, 38 (2):150-151

[2]查显峰.普通高校学生课外体育俱乐部参与度调查研究 ——以东北农业大学为例[J].体育时空.2016 (4)

[3]田新宇.试论高校体育教材体系的建设——基于俱乐部教学模式[J].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 (1):26-29

[4]李国强.延安职业技术学院构建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可行性研究[J].陕西教育(高教).2016 (3):71-71

猜你喜欢
引言职业教育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制度的探索
解读《欧也妮·葛朗台》中金钱禁锢下的人生
基于思维导图的线性代数复习策略
提高小学低段课堂写字有效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