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炀
【摘 要】当代民航精神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与当代民航文化相结合提炼出来的具有民航特色的精神概括,深入到我校的各角落。本文主要以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公选课为例,通过专题讲授、文化体验教学、多媒体教学和诵读教学,辅之以小组实践等形式,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丰富学生的文化积累,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关键词】传统文化;文化修养;大学生
随着国家的不断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人民矛盾由原来的:“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充分说明,人民由原来的物质需求转变为精神需求,而精神需求的满足,需要靠文化软实力的补充。
一、中国传统文化
(一)中国传统文化。
“文化”一词并联使用,最早见之于战国末年儒生编辑的《易·贲卦·彖传》。从此“文化”以“人文”与“化成天下”紧密联系,“以文教化”的思想十分明确。文化作为人类社会的现实存在,具有与人类本身同样古老的历史。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先辈传承下来的丰厚遗产,是历史的结晶。“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一方面具有强烈的历史性、遗传性;另一方面具有鲜活的现实性、变异性,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今天的中国人。为我们开创新文化提供历史的根据和现实的基础。”[1]P1-P7
习近平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中高度评价了中华传统文化,指出:“中华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根植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2]P170近年来,国家教育部门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3]中指出:“以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为重点,培养学生的文化创新意识,增强学生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深入学习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重要典籍,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强化学生文化主体意识和文化创新意识;深刻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沃土,辩证看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正确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更加说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复兴的源泉,需要从小培养,并融入到每个学生的血脉之中。
二、民航高职院校学生开设传统文化课程的意义
(一)民航高职院校学生素养现状
学校的发展前景不容小觑,但目前的现实是:学校没有设立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课程,也没有大学语文这类公共必修课。正是因为是在以职业教育为导向的高职院校,因此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为主。本校学生本身与本科生相比在理论基础知识上就薄弱,部分学生因大环境影响文化底蕴更欠缺一些。学生不良现象的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很多学生打游戏上瘾,经常晚上不睡,白天不醒;课堂上吃东西、玩手机、聊天、睡觉的现象比比皆是;男女学生甚至在课上谈恋爱;着装打扮追求时尚潮流过于社会化;对老师、长辈用词不当、同学之间言语百无禁忌、脏话、粗口随时可循;学生利己行为等。
我们学校的学生属2+1学制或2.5+0.5学制,其中的半年或一年在公司、单位实习,我们的学生在专业技能各方面都达标但是出来实习后经常反映很难适应高强度的工作,为人处世、人情世故上也有所欠缺,很难适应社会的快速变化和残酷竞争。
(二)民航高职院校开设传统文化课程的意义
国家发展和企业的进步需要高素质人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已成为迫在眉睫的事情。高职院校在高等教育日趋激烈的形势下生存发展,不仅仅只是培养技术性人才,迫切需要培养高素质、符合新形势下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的人才。在民航类高职院校开设传统文化课程有许多意义及价值,我们可以从国家发展需要、民航业发展需要、企业发展需要以及大学生自身发展需要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1、国家发展需要
文化是一个国家创造力的源泉,习近平在今年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而中华文化的转型,需要人民群众的力量,人民群众文化素养的提高,更是国家经济实力和社会进步的体现。在国外的报道中,经常渲染我国国民素質“低下”,在国外大声喧哗、不讲究卫生、插队等。现在,越来越多的国人通过各种途径提高自身修养。传统文化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与途径,在国家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文化的精髓能够润物细无声的改善着我们的自身修养。
2、民航业发展需要
民航业作为交通运输行业的重要支柱,为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中国民航局冯正霖局长2016年4月14日在南航调研时强调,2017年全国全国民航工作会指出,要加强民航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调动当代民航精神近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热爱民航事业的后继人才。”[4]P16-P17因此,在2017年春季学期开学之际,民航局人事科教司向直属5所高校下发《关于在民航院校中大力弘扬和践行当代民航精神的通知》[5],在民航院校中进一步弘扬和践行当代民航精神作出部署。民航精神,是中华传统文化与当代民航文化相结合提炼出来的具有民航特色的精神概括。我校师生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学习民航精神,这也充分说明在我们民航业院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弘扬和践行当代民航精神,是民航院校文化传承创新和行业特色办学的重要体现。
3、企业发展需要
当前的中国,各方面均在高速发展,国际国内市场竞争加剧,各机场、航空公司要想在民航业中立稳脚跟,就必须以人才为依托,拥有良好的企业文化,保证企业的良好运作,使企业在百舸争流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作为民航类专科院校,我们把每个专业科学的细化,现有21个专业26个专业方向,覆盖了民航维修和服务的关键岗位。但是仅仅为了学习一项技能的人才在当今社会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要。例如:厦门航空在招收地服、空乘时,最后都是以笔试的形式进行筛选人才。以地服岗为例,厦门航空通过两轮面试的有30人,但是在最后一轮笔试后,只剩三分之一被录取。根据学生考后反馈,传统文化知识在笔试中占有相当的部分;联邦物流在招聘之初,就进行笔试,而传统文化知识也涵盖其中。说明越来越多的公司注重学生人文素养。传统文化课程在我校的开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学校重视技能学习,轻视人文素养的局面,为民航业企业输送适应当今变化的高素质人才。
4、大学生自身发展需要
通过传统文化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风俗、了解中国的历史、探索我们的文明、体会名家的学说,潜移默化的滋养学生的心灵、提升学生的气质、端正学生的言行。当前的社会竞争是严苛而又残酷的,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知识,可以提升自身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行和情操。大学生,作为社会的新鲜血液和未来的中坚力量,学习传统文化,百利而无一害。
三、民航高职院校传统文化课程教学实践
本人于2017年面向全体师生开设校级公选课,共32课时,为期一个学期。采用专题讲授、文化体验教学、多媒体教学、诵读教学辅之以小组实践相结合,参考《中国文化概论》[1]、《中国文化要略》[6]结合本校学生的特点,自编讲义进行教学。
(一)专题讲授
选修课共十二个专题,通过中国传统经典典籍,影视作品、现今流传的文化习俗、衣食住行等方面辅之以学生感兴趣的热门话题为着手点,使教学内容集中、精简,易于学生吸收。十二个专题包括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为了使学生保持学习兴趣,采取专题衔接、热门话题与经典典籍穿插进行的方式。
(二)文化体验教学
为了使学生有一个更加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引起学生兴趣,融入文化气息中,在课程上设计许多体验环节。例如第九专题“绫罗绸缎——古代服饰文化”中,让学生试穿汉服,每一个环节需要注意的重点通过动手得来,加深学生对汉服的了解,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使之爱上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知识融入到学生的意识之中。
(三)多媒体教学
当今多媒体发展逐渐趋于大众化,我们学校每间教室都配有多媒体,这对于传统文化的解读,更丰富多彩。因此,在专题教学的基础上搭配视频教学,将理论知识完美的与多媒体相结合,更好的对专题知识进行扩展。例如:在第一专题《趣讲中国传统节日》加入七夕、中秋节、重阳节等视频介绍,能够加强学生对于传统节日、风俗习惯的了解,有助于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扩展。在第三专题《酸甜苦辣——古代饮食文化》开篇以《饮食男女》为切入点,先引起学生对于吃的兴趣,再结合《舌尖上的中国》讲解饮食文化背后的文化内涵,更容易为学生接受和理解。
通过图像、声音等多媒体手段拉近传统与学生的距离,有助于全面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感觉和思维,使学生能够接受传统文化,爱上传统文化。
(四)诵读教学
每个专题中都会有与之相關的古诗词,古人云:“预明道,先读经”为了避免空洞的讲述,每个专题都必须结合原文典籍进行阅读,而在第六专题“趣讲《论语》”、第八专题“看我七十二变之《西游记》”中,更是分析、研究原文典籍,使学生了解作者的良苦用心和原著所反映的文化内涵,从而更好的把握原文,品味原文典籍的美感。有些经典词句,不仅要读更要会诵,这是学生积累的基础。例如第十一专题《亭台楼阁——古代建筑文化》要求学生背诵《岳阳楼记》等,通过课前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注释生僻词汇,理解原著中的字、词、句、义,使学生在诵读中不仅感受古代著作的韵律之美,更品读其中的文化韵味。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结合专题背景教学,使学生更加精准的把握内容和课程主旨,内化为自身知识。[7]P85 “通过诵读国学经典,重点内容就可以烂熟于心、信手拈来,就可以走出庸俗化和表面化的理解,有助于大学生牢记“忠孝仁义”、“经世济民”的社会责任,增强大学生对中华民族璀璨文化的认同,丰富大学生的素质结构,提高大学生的文化内涵,让大学生在时代的快节奏中找到一种“慢”的舒心享受。” [8]P117
(五)小组实践
为更好的营造学习国学的氛围,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该课程考试打破传统的笔试形式,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汇报考试。加强学生的参与,以四人为一组自由组合,从本课程的12个专题中任选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课后深入研究形成书面的材料并结合自身情况进行汇报。通过实践为理论知识进行补充,从而将传统文化学习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总之,培养大学生文化素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多管齐下、多方努力,有效整合各方资源并进行方式方法的创新。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方法,使大学生切实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与滋养,真正让传统文化成为提升大学生文化素养的灵丹妙药。
【参考文献】
[1]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7).
[2] 习近平谈谈治国理论[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http://www.gov.cn/xinwen/2014-04/01/content_2651154.htm.
[4] 杨进.大力弘扬和践行当代民航精神[J].民航政工,2017(03).
[5] 中国民用航空局.关于在民航院校中大力弘扬和践行当代民航精神的通知.http://www.caac.gov.cn/XWZX/MHYW/201702/t20170217_42558.html.
[6] 程裕祯.中国文化要略[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08).
[7] 雷洋.国学经典教育在高职教育中的探索与实践[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2).
[8] 令狐国芳、边建利.试析国学教育活动与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