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图像话语形式研究及现状分析

2019-07-23 09:42段德伟
艺术科技 2019年3期
关键词:转喻修辞价值体系

段德伟

摘 要:现代图像的信息化和社会化地位已然不容置疑,图像话语形式话语有着自己的优势和一定的话语形式机制与内在规律的,本文是一篇课题论文,本文的目标在于借助哲学、符号学、语义学的学理规律和特点,着重研究和分析了当代社会图像话语的修辞与形式手法的原理、机制和技巧及现状,并提出了笔者独特的看法和见解。

关键词:图像话语;修辞;形式手法;价值体系;隐喻;转喻;体验

社会的知识型是由一个社会多领域、多层面的共知支撑起来的,而共知或者文化共知是以价值体系为主体的,这一主体扎根于意识形态的土壤,并且,围绕着意识形态,在哲学领域内展开的各论点、各观点在各层面碰撞、挤压、断裂的交锋中,只有胜出的某方才能占据意识形态的阵地,并树立起其价值体系的主体。一个社会的知识型是否断裂主要是看其价值体系是否崩塌,而造成这一后果的是意识形态争夺中的两大促因,一为思辨性,一为审美性,前者为理性,而后者为感性,一个社会知识型的兴替总是在思辨的对弈和胜出中也是在对旧的审美理想的颠覆中完成的,即紧跟思想的胜出,新的审美理想与其结合并占据着意识形态,并且,新的审美理想随后耸立起来紧贴于上层建筑的价值体系并成为它的一部分,而这审美理想及其伴生物——艺术品致力于奉行文治教化普泛现时思想的人文形态,同时,它又通过人文化成的艺术品产出使这一人文形态实体化和可塑化,同时,它潜藏于事物的弊端中蜕变并伺机追随某种哲理再次夺取意识形态的土壤,摧毁现有的价值体系代陈以新,审美和艺术就是这样作为哲学的仆从既颠覆知识型,也建构知识型,既否定,又否定否定。图像就是某种知识型下审美理想最具有广泛社会基础的产品,它可以分为艺术图像和社会图像,作为对实体的、动态的、广角的现代图像话语形式的深入研究,本课题顺理成章地把着眼点投向社会图像。

1 图像话语的修辞及形式手法及机制和原理

1.1 什么是社会图像的修辞和形式手法

事实上,图像话语的形式包括修辞和形式手法,因为图像的形式不是单一的、偏向的,而是某几种形式要素的组合,而这一组合必定暗含着某种修辞,所以,这两者两面一体地粘连在一起,不可分离,而为方便区分和认定某种形式组合,我们将之以某种修辞方法命名也合情合理,社会图像的修辞自然还是指我们常见的修辞方式比如:隐喻、转喻、象征、夸张、仿拟等等,而形式手法则与艺术图像的造型因素比如结构、形体、光影等不同,它主要指对画面构成要素的处理,这些画面构成要素是指:光线、光源、视点、焦点、明暗、轮廓、构图、场景、色彩、空间、背景、虚实、质地、肌理、运动感、体积感、重量感等等,前者属人工因素,后者属自然因素,前者主要相对于绘画、后者相对于摄影。

1.2 图像的修辞和读取机制

图像的修辞和形式手法是在对图像内容物和形式的加工和处理中完成的,只要有一张照片或者艺术图像的照片,内容物就已具备了,关键在于作者对这一图像的形式处理,而在读取上,相对于严谨的语言表意系统,话语的表意过程是读者在言说者缺场、图像内容物和形式向视觉呈现和敞开中,将话语碎片进行语义重组的过程中逐渐读取出来的,对图像的读取程式完全符合胡塞尔关于三种客体的图像读取原理。

1.3 结合胡氏三种客体的理论[1]阐释图像修辞与形式

如果我们把图像话语按照广义语法进行拆解的话,我们可以得到三个语义层次:表层、中层、潜层。当我们面对图像内容物,即图像事物的时候,我们可以得到通过本质直观和内在性感知在图像内容物发散的话语碎片中得到充当主语、谓语、宾语语法成分的名词、代词、动词语汇,经过重组,表层语义被解读。当我们面对图像形式,即图像客体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对图像形式的体味和分析,伴之以想象、联想、综合、归纳、类比、判断等复杂的智性直观、艺术直观及超越性感知,我们可以在结合了图像形式的内容物发散的话语碎片中得到充当补语、定语、状语的形容词、副词、介词、连词、感叹词语汇,经过重组,中层语义被解读。当我们结合图像语境面对图像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范畴直观和理念直观面对图像发散的话语碎片并将其在一定的历史的、社会的语境中和事件背景中还原,这样我们才能透彻地解读整个图像的主题全意和接近全意。至此,这三层语义基本被解读。我们同时可以从中得出如下结论:通过对图像内容物原型的解读我们可以得到表层语义,对图像形式的解读我们可以得到作者对事物的感性描述、立场、情感、思想等话语的中层语义。结合语境对图像内容物和形式的解读我们可以得到更为完整的潜层语义。简言之,图像内容物原型能使我们看到图像及认知相关事物,图像形式能使我们看到作者和作者的话语和其中的世界,而借助语境能使我们看到我们身处的世界。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图像话语形式非同一般的话语作用。

1.4 社会图像的分类

社会图像的修辞和形式手法按照形式来分,可以分为写实类、非写实类和兼通类,下面我们将这三大类图像分别择要在概念、特点、修辞、形式手法、应用领域等方面进行论述。

1.4.1 写实类

(1)隐喻。根据语言学家拉科夫的语义学理论,隐喻的语言机制是源域向目标域的映射,隐喻由一种古老的对自然的认知方式而来,是用一种事物去理解另一种事物,列维·布留尔指出隐喻是先民们根据原逻辑和互渗律的原始认知方式,[2]是将两种具有相似性的事物绑缚起来相互指代的话语方式,事实上,隐喻是人类原始认知互渗现象的地域共性部分的广泛使用,它的使用对地域性语境的依赖程度比较高,由于概念的逐步形成,人类逻辑推理能力也随之发展,现代概念语言保留了隐喻的意象互表方式,但隐喻的诗性认知和思维就收缩在诗歌和文艺的范畴之内。如果我们对隐喻进行深入分析,我们就会发现,首先,隐喻这一表达结构有着超乎语言描述的丰富言说功能,因为它优于其他修辞方式的地方在于:隐喻可以通过对喻体展开充分而丰富的联想构成事物表象而向內心直观地显现和理解本体事物,其次,隐喻可以通过通感互联、互动的心理机制将语言描述转换成记忆中相同事物的体验去强化理解本体事物,而这种体验介入的理解则更为深刻。在现代图像话语中,隐喻已经成为一种广泛使用的修辞方式,我们可以说,没有隐喻就没有图像话语及形式,而隐喻常见的形式手法为:以突出写实的喻体形象并配合具体行为诠释本体事物,隐喻及其形式一般运用于社会商业、新闻、宣传领域的图像设计和创作。

(2)转喻。俄国语言学家雅各布森继续就索绪尔的隐喻和转喻的二元对立关系进行了研究,他再次肯定了纵横十字坐标关于隐喻和转喻系统的正确性,[3]即纵轴为相似性替代系统,横轴为邻近性替代系统。转喻是人类原始认知互渗现象的社会共性部分的延续和广泛使用,它的使用对文化共知的广度有较高的要求,它的关键点在于两个性状相近的事物如何在认知和联想中进行对接,使两者具备修辞上的同构关系,即我们看到甲事物就能立即想到乙事物,那么这两种事物即构成转喻关系,一般来说,构成转喻关系源于事物性状的相近和符号的相近,同时也源自各地域的文化传统,比如:在西方桂树象征爱情悲剧,它源于阿波罗对达芙妮的神恋传说,而在中国,尤其是西南少数民族聚居区它则指代金秋和收获的到来,转喻常见的形式手法与隐喻较为相似,都是以突出写实的喻体形象与一定意味的背景相互配合诠释本体事物,转喻及其形式一般运用于社会商业、新闻、宣传、网络领域的图像设计和创作。

(3)象征。一般说来,象征也是根据事物之间的同构关系,借助人物或事物的具体形象去表现另一类人物和事物。较之转喻,象征是人类原始认知互渗现象的人类共性部分的延续和广泛使用,在《视觉艺术的意义》这一著作中,潘诺夫斯基提到图像的象征和阐述的关系问题,其将图像学研究解读为:“将艺术品作为其他事物的象征加以处理,此类象征是以无数其他象征加以展现,而且……将作品的构图特点与图像志特征阐述成‘其他事物更具特殊化的证据。”[4]发现与解读其中的“象征价值”就是图像志,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图像学的目的。事实上,信仰、习俗、故事、俚传、寓言、长期浸淫和渗透人类共同心理就能固化为文化共知,象征便可得以形成,比如: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仍有吃饭严禁反扣饭碗在桌上的禁忌,因为碗与船同韵,成了船的象征,象征常见的形式手法常常是将象征物结合作者立场进行较为个性化的表现,常以特定的形式营造出出自主观态度的画面氛围,象征及其形式一般运用于社会商业、宣传、网络领域的图像设计和创作。

1.4.2 非写实类

(1)仿拟。仿拟从语言学上说,是指按照已有的语言表达另造出一种新的语言形式或修辞格,但是图像修辞的仿拟是指一种人物或动物刻意从言语谈吐、行为举止上去模仿另一种人物或动物,以造成惟妙惟肖,令人忍俊不禁的局面,或者是作者借用经典的图像修辞及形式手法去表现有关内容,以造成一种鲜明而怪诞的意指和内涵,使画面产生诙谐、幽默的效果,仿拟常见的形式手法为:有意将仿者的仿拟行为和动作进行变异而奇崛的描述去表现似而不是的难堪局面,仿拟及其手法一般运用于商业、娱乐、网络的图像设计和创作。

(2)夸张。夸张是通过将事物的某些特点或者内容进行明显的放大甚至夸大,从而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在图像话语中,夸张大致可以通过空间、时间、物象、情状、等几个方面来进行拉开距离的修辞。以强烈而独特的形象来博取眼球,打破了人们对事物认知的固有观念,给人带来一种新奇的感觉。夸张常见的形式手法为:在图像重点位置上,通过扭曲和夸大肢体、动作的幅度、夸张表情来表现事物、突出主题,夸张及其手法一般运用于商业、娱乐、网络的图像设计和创作。

1.4.3 兼通类

(1)对比。从语言学上说,对比是指将两种事物的性状比差拉大,以突出他们之间的悬殊距离,运用这种强烈的反差效果去强化主题能更直接地表现出作者所要传达的思想,在图像修辞上也是如此,通过两者形象直观的对比,图像主题可一目了然。对比常见的修辞手法为:有意将某些关键因素的比差加大,但这种悬殊的比差是可以人为强化的,比如在一个人的颈部添加云彩以表现他的奇高无比等等,对比及其手法被广泛运用于各社会领域的图像设计和创作。

(2)移情。移情修辞主要是为了表达某种强烈的感情,也可以理解为,某种事物本身不具备这种情感诱因,但是作者主观上将自己的思想情感强加到该事物上,利用该事物来表达自己的感慨。例如一幅描绘月色的图像,当月亮触发人们情感的时候,可以将很多思绪转移到月亮上面,移情常见的修辞手法为:将某些具有与情感同构的元素抽取出来进行着力刻画和表现,使其成为情感的载体。移情及其手法被广泛运用于各社会领域的图像设计和创作。

2 中国社会现代图像话语形式的现状分析

2.1 泛俑化伴随趋同化

长期以来,世界范围内,随着各国文化交流与经济合作的加剧,图像话语陷于一种趋同化,这一态势突出在两点上。其一,在图像语汇的隐喻和象征上,存在着本体相同而喻体趋同的现象,比如:无论在哪个国家,鸽子都象征和平。这一点映射出地球村中各国都已步入了现代化工业大生产和信息消费型社会。其二,图像尤其是仿像,它是在一种趣味和独特的审美范畴的主导之下,社会各领域争相模仿某个原始文本的社会产品,也许在仿造过程中,各仿像之间内容不尽相同,但是,在同一种审美旨趣之中,他们的生产和实践结构、画面元素和形式构成逻辑及处理手法是同质的,在这一超强的技术理性掌控的时代,仿像的出现和繁殖向人们的判断力提出了挑战,因为仿像的真实在叫板和媲美真实影像的真实,它以泛俑的强势遮蔽和否定始俑,尤其是在发达国家的强势外爆和渗透下,不但是图像喻体、图像形式,某些地区就连文化资源也面临着空前的侵占危机,比如:我国的花木兰和功夫熊猫在演绎着生产国的国家精神,而我们对此仍是束手无策,望之兴叹。

2.2 符码化隐伏审美化

在现代消费社会形象即商品的口号下,这不仅仅意味着图像是作为一种商品被生产出来,也意味着顾客自浏览商品图像的那一刻起即在消费商品,更意味着图像作为一种潜在的生产性元素也生产消费欲望,德国哲学家威尔什认为当代社会是一个体验的社会,人们的视觉体验在现代消费社会的视觉刺击下,要求和欲望被激活了起来,普通的视觉图像已经满足不了人们日益高涨的视觉吁请,单纯的视觉快感刺激膨胀为人们更高的诉求,资本运作的谄媚似乎也肠枯力竭,于是,在这一旨归下,威氏所认为的第二个层面的美学化[5]——可塑性和虛拟性便加强了其媒介对受众悄无声息地轮番轰炸,以无休止的次数和频率逐步造成商业信息对主体态度的潜移默化,社会图像尤其是商业图像更新奇、更夸张的不断代替新奇、夸张的,品质和细节描述被无限放大,所有商品都被冠之以系出名门,图像形式实为对某种价值、意义、等级、身份、地位进行认定的符码,它被迫沦为一种对主题即价值描述的溢彩和鼓手,其使命可归为:在隐伏于美的渲染和体验中完成对商品价值的加冕。

2.3 平面化延展立体化

随着展示价值超越膜拜价值,高雅艺术的光晕褪去,图像尤其是艺术图像所产生的震惊效应逐步代替灵韵而成为现代大众审美的旨归,图像话语形式成为穷尽手法、生产惊叹的魔法,它以两种类型为代表,一为感性描述,一为奇观制造,前者为平面形态,后者为立体形态,我们说平面化延展立体化是因为某个故事或者传闻轶事总是从平面的漫画或海报宣传形式延展到立体的、动态的电影图像形式,其实质为平面的感官感受描述、场面渲染升级为立体的、超真实的奇境呈现,造成这一现状的促因主要有两点。其一,随着大众文化和流行文化的兴起,现代性中神圣化、同一化和理性化的审美理想趋于逐步消解,人们的审美模式颠倒为艺术模拟日常,于是,神圣与世俗等高,审美经验与生活经验混淆,人们对美的关注由共知转向狭窄的、但又是个性的亲知。其二,当下各种文化运营实体进行资本运作的宗旨为:不能引领大众趣味就迎合大众趣味,在这种效益就是一切的信条下,我们可以看到电影制片和投资方在前期对影片的大肆包装、宣传和热炒不可不謂穷尽鼓噪声势之能事,其实质为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各文化产业对观众的争相谄媚。而这一现象的后果就是内容与形式分裂、能指与所指功能失常、意义消解,图像话语形式连同趣味陷于精神的空洞。

2.4 现实性挤压历史性

当下的社会图像尤其是娱乐图像的人物和事物大量充斥着媒体平台,现实的偶像、明星、名优高调炫酷的同时也不乏历史的英雄、名士疲于穿越,历史从未像当下一样被文艺界和动漫创作追捧到现在这样的高度,我们知道,神话是基于一种自然崇拜的神明信仰,而英雄崇拜实为神话信仰的延续,对英雄的吁请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人们对现实生存压力和负荷的难以为继,实为人们不满和屈从现状的心理投射,但是,当我们平心静气地对这一现象进行抽丝剥茧、去表求质时,我们就会发现两个问题:其一,历史图像话语形式的运用是设计者在现代视角、现代情理和逻辑理解的监督中,努力迎合一种现代审美趣味和审美理想而作的适度篡改和虚构,所谓历史性实为现实性,只是一些身着不古不今的古装的人们在演绎现实生活,简而言之,这种历史性不是老瓶装新酒,因为连瓶都不是老瓶。其二,这一现象的后果就是历史性连同真实性被迫退出人们的集体记忆和文化共知,作为典藏文献尘封于被遗忘的一角,而放任人们继续为诸葛孔明羽扇纶巾、火烧赤壁的章节添加想象。事实上,在后现代的拼贴游戏中,所有的人物和事物突破了时间的限制并置在一个空间内,因此,从大的范畴上说,不仅是现实性在挤压历史性,空间性也在挤压时间性。

3 结语

在我们目前的社会生活中,文字表述结合图像话语逐渐成了主要的信息传播方式,图像和我们密切到生活的方方面面,随着动态和立体的信息社会的高速发展,它作为一种连接和建构社会交流桥梁的利器,图像话语强势的表达功能和关键地位早已为人所共识,但遗憾的是,直到现在,图像话语学都还没有作为一门正式的学科出现在社会科学体系,就让我们大家共同努力,早日促成图像话语学科的立科,让图像话语及其形式更好地为社会的进步服务。

参考文献:

[1] 倪梁康.意识的向度——以胡塞尔为轴心的想象学问题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205.

[2] 列维·布留尔.原始思维[M].丁由,译.商务印书馆,2004:70.

[3] 李彬.传播符号论[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58.

[4] 郁火星.图像、象征与阐释——西方艺术研究方法剖析[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5 (5).

[5] 姜华.大众文化理论的后现代转向[M].人民出版社,2006:175.

猜你喜欢
转喻修辞价值体系
《青花瓷艺术品价值体系建构》摘要
多模态隐喻视角下电影《当幸福来敲门》中的幸福的认知解读
原型范畴理论视角下的汉语转喻分类研究
转喻视角下汉语中人体习语的研究
基于原型范畴和隐喻转喻认知的大学英语多义词教学的研究
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青少年
1995—2010年间俄罗斯规范价值体系的发展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