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晖
《花间集》的作者之一和凝,如果能够生活在今天,看到街道两边那么多的冰激凌店、蛋糕店,他一定会非常高兴。这位五代的词人,似乎对奶油类的冷冻甜食特别感兴趣,在他的文学创作中,就屡屡提到当时流行的一种点心—酥山。
“暖金盘里点酥山,拟望君王仔细看。更向眉中分晓黛,岩边染出碧琅玕。”这是和凝所作《宫词百首》中的一篇,意在刻画一位制作酥山的宫女,不仅描述了她灵巧的动作,还写到她微妙的心态。根据贾思勰《齐民要术》中对“抨酥法”的介绍,所谓“酥”,与我们今天的奶油、黄油大致接近,所以,这位宫女是在为天子精心制作“纯奶油”的、带造型的花点。
唐人王泠然有一篇《苏合山赋》(“苏合”本是香料的专名,但在唐代也用来称呼作为点心原料的酥,这大约是因为制作点心的酥中要加甜味料、香料,乃至染色剂的缘故),对“酥山”的介绍十分详细。将之与其他文学作品相参照,可以知道,酥山一般都是由女性制作,其方法是把酥加热到非常柔软、近乎融化的状态,然后捧握在手中,向盘子中“淋”“沥”“滴”或“点”,一边让酥从手中慢慢漏下,一边做出精巧的造型,似乎很接近今天在蛋糕上裱奶油花的技巧。之所以稱为“酥山”,是因为其造型被“点”成了崔巍的山峦之状,如冰峰雪嶂。制作酥山一般都要在凛冽的冬天,这样,酥被塑成山峰的造型之后,在寒冷中会牢牢凝冻住,不变形,也不变质。
这类用酥制成的花点,必须要在低温环境中进行冷冻,所以,当时的老百姓只有在冬天才有机会享用。如《东京梦华录》中就记载,北宋汴京的夜市,在冬月有卖“滴酥”的。但是,在唐宋时期,不仅官营冰窖极具规模,民营冰窖也已成气候,于是,上层社会就有办法把酥山保存到天气转暖的时节。如宋人王安中在《蝶恋花》中写道:“未帖宜春双彩胜。手点酥山,玉箸人争莹。”这是写在立春的时节吃酥山。和凝在《春光好》这首词中,描写的则是“纱窗暖”“半春间”的暮春时节,一位女性忙着装饰酥山的情景。
不过,事情一到皇家就不一样了,因为有大型的御用冰窖,所以在盛夏享受这道美食也不成问题。和凝的另一首《宫词》中就如是说:“斑簟如霞可殿铺,更开新进瑞莲图。谁人筑损珊瑚架,仔细看时认沥苏(酥)。”宫人们忙着布置消夏的陈设,给整座宫殿的地面都铺上了华美的斑竹席,装饰殿堂的画作也改成了画院新创作的荷花题材。这时,一座“珊瑚架”造型的酥山,同样成了解暑的手段之一。
说“沥”出的酥山形似珊瑚架,可见皇家凡事都比民间多些讲究。民间的酥山,一般都用本色的奶油制作,所以呈现为莹洁的奶白色,如“雪岫”(《苏合山赋》)一般。但皇家的酥山不同,能让人误以为是珊瑚架,说明这酥山是红色的,是用当时流行的一种“红酥”制作的。和凝在另一首《宫词》中印证了这一点:“红酥点得香山小,卷上珠帘日未西。”至于“更向眉中分晓黛,岩边染出碧琅玕”,说明心灵手巧的宫女们还会利用画眉的青黛,把酥山的局部染成绿色。
看起来,古人的酥山也许味道比不上今天的冰激凌,“养眼”程度却并不比今日逊色。今天的店家,顶多会在冰激凌上插个小伞之类做装饰,但古人的酥山却要插满人工的彩树、彩花。和凝的《春光好》中,女主人公正是在春睡迟起之后,“玉指剪裁罗胜,金盘点缀酥山”,满怀着多情的心事,默默剪制绫罗的花朵,以装点那晶莹可口的“大型奶油冰糕”。
如今的年轻人夏日里钟爱的刨冰,是向冰沙上浇桂花酸梅汤,而红豆刨冰则更复杂些,要放上煮烂的甜红豆。不过,就算如此,红豆刨冰这种冷食也实在算不上什么新鲜东西,这玩意儿很可能在宋代就有了。
《宋史》中记载,“仆射、御史大夫、中丞、节度、留后、观察、内客省使、权知开封府”这一级别的重臣,四时八节,皇帝都会给他们些特别的赏赐,其中,伏日要赏赐“蜜沙冰”。
沙,当指“豆沙”。《东京梦华录》等宋代笔记都提到过市面上卖的“澄沙团子”,《梦粱录》更提到“沙团”“麝香豆沙团子”,《武林旧事》提到“豆沙馅”,可见豆沙在宋代很普遍。由此推测,“蜜沙冰”就是浇上蜜、放上豆沙的冰,这不是与今日的“红豆刨冰”很接近吗?看起来,在宋朝的时候,每年暑天,皇宫中和重臣家所吃的冰食,和今天泡沫红茶馆之类休闲场所供应给小年轻的那一口儿,还真差不多。
从“蜜沙冰”说起来,中国人吃冰食的传统由来已久。由于藏冰业的历史悠久,到了唐宋时期,特别是在宋代,皇家和民间的藏冰活动都极具规模,在夏天,有大量的冰雪可以从冰窖中拿出来使用,民间的冰雪买卖更是活跃,这当然就促进了冰食的发展和普及。
唐宋时人们食用冰雪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喝冰雪化成的凉水,即冷饮;一种是吃敲成小块的冰块或未化的雪,这就是冰食了。在宋代,用冰雪制成的冷饮相当普遍,根本不是什么稀罕物,至少在京城是如此。据《东京梦华录》中记载,汴梁六月“巷陌杂卖”,其中就有“冰雪凉水”,而且是“巷陌路口,桥门市井皆卖”,随便哪里都有出售,行街赶路的人随时都能买上一碗来解渴。
有钱的人家,甚至会义务在街头路边“散暑药冰水”(《西湖老人繁胜录》),无偿向路人提供解暑药和冰水。这些“冰雪凉水”“冰水”应该是冰雪融化而成的,或者,从节约成本的角度来考虑,它们更可能是在普通的冷水中添加一些冰块或雪做成的。
在唐代,喝冰水虽然不像宋代这样普及到了市民阶层,不过在上层社会中很流行。韦应物在《冰赋》中就反复写到“饮”冰,有“饮之莹骨兮何所思”一类的句子,而文章最主要的意思,就是作者吹嘘自己如何说服了当时的一位王爷,让这位王爷相信饮冰对身体有害,“内热饮之,媒其疾也”。
不过,韦应物的这种观点好像在当时还没有流行起来,在夏日,上层社会一般都很喜欢以喝冰水来祛暑解渴,没那么多顾忌。冰水直接喝没有味道,所以还要加些甜味剂,这叫“调冰水”。杜甫曾在《陪诸贵公子丈八沟携妓纳凉,晚际遇雨》中描写当时贵族出游消夏的活动,一群人坐着船跑到“竹深”“荷净”的幽雅之处,居然还把冰水也一同携带去了,并且是“公子调冰水”—贵公子很有兴致地亲手进行调制。宋人袁去华在《红林檎近》中描写幽雅园池中的纳凉之夜,也是在“坐待月侵廊”之时“调冰荐饮”。至于调冰水时使用的“甜味剂”,主要是蜜,如宋人李之仪《鹧鸪天》中就描写了一位避暑佳人“滤蜜调冰结绛霜”的情景。
此外,宋代市面上出售的冷饮还有“绿豆、甘草冰雪凉水”(《东京梦华录·州桥夜市》)、“雪泡豆儿水”(《梦粱录·夜市》)、“雪泡梅花酒”(《梦粱录·茶肆》)、“雪泡缩脾饮”(《武林旧事·凉水》),显然是在绿豆汤、甘草汤等饮料中掺入冰雪水,起到降温、冰镇作用。如“雪泡豆儿水”一项,既然是用雪“泡”,应该就是在豆汤中放入雪来进行冷浸。
除了喝冰雪水之外,将未融化的冰雪直接入口也很流行。如程颢有一首《食冰诗》说:“车倦人烦渴思长,岩中冰片玉成方。”显然,他“食”的是冰块。嚼冰块,还被认为是醒酒、解酒的好办法,如徐昌图《木兰花》中有“红窗酒病嚼寒冰”的描述,朱敦儒的《春晓曲》中也有“玉人酒渴嚼春冰”之句。
这说明宋人和唐人一样,都还不像后来的明清人那样讲究养生之道,体质也没那么娇气,敢喝冰水,敢嚼冰块。至于明清人的观念和实际情况,可以举贾宝玉这个极端的例子,这样一个十几岁的少年,竟然“素昔禀赋柔脆,虽暑月不敢用冰,只以新汲井水,将茶连壶浸在盆内,不时更换,取其凉意而已”,更别提喝冰水、嚼冰块了。
从冰窖中取出的藏冰,当然都是大块的,所以,人们在吃冰之前,要先把大块的冰敲成小块。在唐宋诗词中,就有提到敲冰这一程序的,如唐人唐彦谦《叙别》诗中就提到“碧碗敲冰分蔗浆”。相传为欧阳修所写的一首《渔家傲》词中也有“六月炎天时霎雨……碧碗敲冰倾玉处”之句。宋人杨廷秀甚至专门作了一首《稚子弄冰》诗,描写敲冰的乐趣,说是“忽作玻璃碎地声”。
把冰敲成碎块之后,还要加入甜料,吃起来才有滋味。后世的刨冰一般是在冰沙上浇桂花酸梅汤。酸梅汤的历史是很久远的,《千金方》中就提到了乌梅汤,而宋代笔记如《武林旧事》也提到了“卤梅水”。不过,在唐宋时期,人们好像还没有把酸梅汤和冰块拉到一起,那时有另外的时尚。
唐彦谦《叙别》诗中说“碧碗敲冰分蔗浆”,似乎是说,人们把蔗浆作为冰块的浇卤。蔗浆,就是甘蔗榨出的浆汁,是风行于唐代的一种甜料,其作用接近后世的玫瑰卤、桂花卤。它在唐代流行不是偶然的,与甘蔗的广泛种植和蔗糖在中原地区逐步流行有关。不过,在唐代,蔗糖的制作技術虽然已经成熟,但似乎还不十分普及,于是,蔗浆这种几乎不经技术加工的糖料就很流行。蔗浆的贮藏比较麻烦,必须保存在冰窖中,所以,它也就被看成一种很高档的食品,吃蔗浆,在唐人眼里,往往与精致讲究的味蕾享受联系在一起。暮春吃樱桃尝新,要浇蔗浆;盛夏吃冰,也要浇蔗浆。
到了宋代之后,蔗糖的生产技术得到普遍推广,蔗糖制品,如砂糖、糖霜、冰糖等,变成了非常便宜的日常用品,蔗浆的角色也就不再那么重要了,虽然在宋人的诗文中还偶有提及,但是其作用已经不大,终究退出了饮食史的舞台。
有意思的是,《西湖老人繁胜录》中列出一种“乳糖真雪”,推测起来,应当是向白雪中加“乳糖”的一种冰食。据《本草纲目》载,“以石蜜和牛乳、酥酪做成饼块者为乳糖”,而“石蜜”就是白砂糖。
这样说起来,乳糖简直就和今天的“大白兔”之类牛奶糖的基本元素很接近了。这种宋代的“牛奶糖”究竟怎样和“真雪”结合在一起,如今已经没法推测了。《梦粱录》中提到一种“乳糖浇”,难道乳糖可以被做成黏稠的糊状,当作一种浇头吗?莫非“乳糖真雪”就是把黏稠的乳糖浇头倾倒在白雪上?这可越说越有冰激凌的味道了。总而言之,宋代人口福不浅,这是不用怀疑了。
另外,从往冰块上浇蔗浆,到把乳糖与真雪相结合,发生在冰食上的调味甜料的改变,也恰恰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糖这种重要食品在唐宋之际的发展情况。
不过,在《东京梦华录》等笔记中,市井叫卖的冰食倒是不见类似“蜜沙冰”的,而《宋史》中又写明,只有高级官员在伏日能够有幸被赐予这种冰食。也许“蜜沙冰”在当时还是一种皇宫中特制的御用食品,在宫外不能轻易尝到吧。
有“公主梦”“皇妃梦”的女孩子,不妨穿越回宋朝,叫上一客“红豆刨冰”,然后一边一勺勺地把嘴巴冰个透凉,一边给自己编一个红颜薄命的故事:时间是一千年前一个蝉鸣柳静的盛夏午后,一只金盘内盛满蜜沙冰,被捧出了珠帘,于是剧情就此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