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乡村振兴人才瓶颈六个现实路径

2019-07-23 01:22黄元宰
中国经贸导刊 2019年18期
关键词:银发乡贤村官

黄元宰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城乡之间的发展不均衡,基础设施和社会公共服务差异悬殊,农民大规模进城打工,乡村“386061”①现象普遍存在,村庄空心化、农户空巢化导致人才严重缺乏。破解乡村振兴人才短板的现实路径,笔者认为,重点要抓好以下六个方面。

路径之一: 建立选派第一书记工作长效机制

2018年中央1号文件指出,要“建立选派第一书记工作长效机制”。第一书记制度作为一种外源性注入的领导力量,为乡村治理核心力量提供了后备人才资源的“活水”。据有关资料显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共有19.5万驻村第一书记奋战在脱贫一线。他们用激情与赤诚践行驻村诺言,用拼搏与奉献推动脱贫攻坚,让一个个派驻村旧貌换新颜,赢得了群众的信任、社会的认可。新时代,完善和优化驻村第一书记制度,是开发乡村人力资源的“火种”,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中之重。主要抓好四个方面:一是要进一步选准第一书记。要以更高定位、更严要求,把好选派人选的政治关、品行关、廉政关、能力关。二是要进一步为第一书记明责。要把建强基层组织、推动精准扶贫、为民办事服务、提升治理水平作为主要职责扛在肩上,把在岗有为敢于担当落到实处。三是要配好“后援”。各级要把结对帮带、工作指导第一书记履职作为分内事情,推动派出单位与第一书记进行项目、资金、责任“三个捆綁”,使其把派出单位的职能优势、资源优势化为“后援”。四是消除第一书记后顾之忧。第一书记任职期间原单位职级、工资和福利待遇不变,并由派出单位给予适当生活补贴等,使第一书记能全身心投入到振兴乡村工作中。

路径之二:让更多的大学生村官扎根乡村 

大学生村官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有着独特的优势。他们具有现代知识、现代思维、现代眼光,素质高、能力强,有理论。选聘大学生到村任职,推动了城乡人才的逆向流动,填补了许多基层组织空岗位的空白,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据初步统计,2007年至2017年10年间,江苏省南通市共选聘大学生村官3476人。据不完全统计,至2017年底,全市大学生村官已建立创业基地36家,组建创业合作社20家,建立创业园39个,共有631名大学生村官带头创办、领办、合办各类项目558个,累计投入资金2.5亿元,带动1.2万户农户增收致富。让更多的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当前要注重解决三个问题:一是要做好与大学生村官结对帮扶。主要是加大政治上引导、工作方法上指导、创新创业上支持、感情生活上关心的力度。二是要重点解决大学生村官职业通道不够清晰的问题。三年聘任期满的大学生村官何去何从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由于一些地方期满流动渠道的不确定性,仍然使一些在岗大学生村官对于聘任期满后的出路比较焦虑,直接影响大学生村官扎根乡村的积极性。解决这个问题,各级党委政府要在大学生村官管理中体现人本关怀,尤其是对任期即将期满的大学生村官,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在“留下来”和“流出去”之间慎重决策。三是帮助大学生村官解决好财政支持问题。目前,大学生村官创新创业的启动资金主要来源于家庭,扶持政策尚欠具体,力度也不大。解决这个问题,各级政府应进一步出台税收优惠、资金补贴、贷款低率等扶持政策。各级财政应设立“大学生村官创新创业扶持基金”,激发大学生村官的创业热情。

路径之三: 培养本土人才夯实乡村人才地基

乡村振兴离不开土生土长的乡土人才。要让“本地郎”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要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得安心,让那些有号召力的带头人、有行动力的追梦人、懂技术的“土专家”“田秀才”、善经营的“新农人”“农创客”,都能在乡村振兴伟业中精彩绽放。一是要围绕本地农业特色,根据不同产业分布、农户创业需求、人才资源分布情况,制定农村本土人才培养计划。二是要做到精准定位,分层次、分类别、分步骤,有针对性地对普通种养户、产业大户、科技技术示范户、合作经营带头人等进行能力培训,做到用精细化管理模式培养本土人才,走出梯次式培养农村本土人才的新路子,切实提高农村本土人才的技术水平。三是要畅通乡村人才职称评定通道,支持乡村人才开展专业技术职称评定,对新取得的农业技术专业等方面的高、中级职称的乡村人才,要及时予以资助和鼓励,真正让这些“土生土长”的人才成为乡村振兴的强大力量。

路径之四:鼓励外出人员返乡创业

2018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指出,要“积极发挥新乡贤作用”。新乡贤是推动和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人才力量。“乡贤反哺”对于乡村振兴具有天然的独特优势,他们可以克服外来人才的陌生与短暂、本土人才的视野局限等不足,能够兼容外来人才的经验与智慧、本土人才的乡野熟络及外出人才的乡愁情怀等优势。要下大力气把有志于农业农村发展的各类新乡贤人才“引回来”。近几年来,随着农村经济发展,越来越多的优秀农民工返乡创业,这些长期在外打拼的农民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经济基础,拥有一技之长。他们对家乡有感情,会利用已有的熟人网络,带动亲戚、朋友一起创业,帮助父老乡亲脱贫致富。同时,要吸引返乡的退休干部、企业家、党政干部、专家学者、医生教师、律师、技能人才、退役军人等“新乡贤”,通过下乡担任志愿者、投资兴业、包村包项目、行医办学、捐资捐物、法律服务等方式,关心支持参与乡村振兴。重点抓好三个方面:一是要在社会价值认同的导向上,形成“事农为荣、入乡为耀”的环境氛围,让一切参与“三农”工作的人,尤其是年轻人才感觉到身份的自豪和事业的荣耀。二是要认真落实国家允许符合要求的公职人员回乡任职管理办法,支持退休公职人员回村任职。解决好城市下乡者的安居和退休返乡者的养老待遇等对接问题。三是对在乡村振兴战略发展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乡贤人员,要在给予荣誉和表彰的同时,在“两代表一委员”推选等方面给予倾斜。

路径之五: 加大农业大中院校培养力度

作为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联系最紧密的高等教育机构,高职院校具有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天然优势,在乡村振兴方面,农业院校应有更大作为。一是建议农业大专院校招收免费农科生,农科生的學费由国家或省财政支付,将来学生毕业后到农村发展,在农村工作一定时间的大学生可以在考公务员、选调生时享受一定的优惠政策。二是调整课程设置,无缝对接“三农”工作。要根据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需求,将与新农村建设关系最为紧密的专业,比如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等进行教学内容的调整。学校也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设置专业(方向),增加服务乡村发展的相关内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乡村振兴培养专业化人才,扶持培养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经纪人、乡村工匠、文化能人等。三是对农业院校在校大学生进行专业养成教育,既培养专业技术,又培养专业思想,树立起专业自觉与自信,切实在破解乡村振兴的人才难题上发挥更大作用。

路径之六:充分发挥“银发人才”优势

“银发人才”是指离退休干部和老年专业技术人才。“银发人才”是我国整个人才队伍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长期奋斗在教育、科研、文化、卫生和农业生产等各个领域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是国家宝贵财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组部等八部委关于进一步发挥离退休专业技术人员作用的意见中强调:继续发挥好离退休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老专家的作用,对于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促进人才队伍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2019年1月2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最新的人口数据表明,到2018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24949万人,占总人口的17.9%。这其中有大批经济、科技、教育、医疗等领域的专家数量庞大的退休工程师、退休教师、退休专家学者教授群体。他们当中许多人身心健康,精力充沛,是新农村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而且他们对党和人民有着深厚的感情,有为社会再作贡献的强烈愿望,完全可以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作用。这样既为他们提供了发挥余热、贡献才华的舞台,又能够有效解决乡村振兴人才不足的问题。重点抓好两个方面:一是建议各级有关部门进一步建立健全“银发人才”专家资源库,积极为“银发人才”老专家服务乡村振兴牵线搭桥,促进老年人才资源能量的再度有效释放。二是充分发挥“银发人才”在科普宣传、农业技术培训、服务“三农”、创新创业、结对帮扶大学生村官、脱贫攻坚、调研献策等方面的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威望优势、资源优势和组织网络优势,切切实实发挥“银发人才”为乡村振兴施展才华贡献余热。

注:

①乡村“386061” 群体: 即“38代表妇女”“60代表老人”“61代表儿童”,意指农村留守群体。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发展改革委)

猜你喜欢
银发乡贤村官
新乡贤是乡村振兴重要力量
送返迷路人
“支部+”乡贤护航乡村治理
镜中叹
靠大多数,还是靠“乡贤”
监管者的责任哪里去了
银发心事
防范电信诈骗 银行账户分类管理新规今起实施
别让“乡贤”成“乡党”
我只是个村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