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观太
ACI为神经内科常见病, 致残率与致死率均较高, 是因局部脑组织血液供应不足或供应障碍, 导致脑组织严重缺血缺氧造成的坏死性改变。中医理论指出, ACI属于中风[1]的范畴, 患病机制复杂, 病情变化迅速, 治疗时应以化瘀活血为主。当下临床常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ACI, 能有效改善组织缺血。现选取本院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12例A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对比采取溶栓治疗与溶栓结合芪棱汤治疗的效果, 阐述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12例A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按照随机化原则分为参照组与干预组, 各56例。参照组男34例, 女22例;年龄47~69岁,平均年龄(57.95±7.52)岁。干预组男36例, 女20例;年龄48~71岁, 平均年龄(57.26±7.38)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参照组 患者采取阿替普酶溶栓治疗, 一次性用药剂量为0.9 mg/kg, 其中10%于溶栓开始1 min内行静脉推注治疗, 确保在5 min内完成推注, 剩余则在1 h内静脉滴注完毕。此外, 还需对患者给予常规治疗, 时间为14 d, 主要包括营养脑组织、减轻脑水肿、维持电解质与水平衡、低流量吸氧与卧床休息等治疗, 并积极治疗基础疾病。
1.2.2 干预组 在参照组基础上采用芪棱汤治疗, 方剂组成:水蛭3~6 g(焙干研末吞服)、三棱10 g、天花粉10 g、桑椹15~30 g与黄芪15~30 g, 1剂/d, 将上述药物混合后用清水煎煮, 取药汁300 ml, 分早晚2次服用, 150 ml/次。依照患者证型随症加减, 风痰阻络型可加法半夏、胆南星与竹沥各10 g;气虚血瘀型可增加活血益气药物的使用剂量;肝阳暴亢型可加生牡蛎、天麻、石决明与钩藤各10 g;阴虚风动型可加女贞子、枸杞子、白芍与生地黄各10 g;兼腹实者可加生大黄与枳实各10 g;言语不利者可加木蝴蝶、石菖蒲与远志各10 g;口眼歪斜者加僵蚕、白附子与胆南星各10 g。中药治疗时间为14 d。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NIHSS评分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①NIHSS评分越低,表示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轻微。②治疗前后对患者晨起空腹静脉血进行采集, 检测炎性因子水平, 其中hs-CRP通过散射比浊法测定;IL-6与TNF-α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测定。③参考NISHH评分[2]判定治疗效果:NIHSS评分减少91%~100%提示临床痊愈;NIHSS评分减少46%~90%提示显效;NIHSS评分减少18%~45%提示有效;NIHSS评分减少未达到上述标准或增加提示无效。总有效率=(临床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干预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治疗前, 参照组患者NIHSS评分为(12.71±3.62)分, 与干预组的(12.68±3.59)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明显降低, 但参照组患者NIHSS评分(9.85±1.42)分明显高于干预组的(6.39±1.03)分,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IL-6、TNF-α、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 , 两组患者 IL-6、TNF-α、hs-CRP水平均明显下降, 且干预组IL-6、TNF-α、hs-CRP水平均明显低于参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aP<0.05;与参照组治疗后比较, bP<0.05
组别 例数 IL-6(ng/L) TNF-α(ng/L) hs-CRP(mg/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参照组 56 96.25±11.27 53.58±4.34a 33.18±7.08 15.70±3.11a 6.36±3.52 3.68±1.64a干预组 56 95.96±11.30 42.60±3.39ab 32.99±7.11 7.24±1.29ab 6.37±3.49 2.52±1.00ab t 0.1360 14.9203 0.1417 18.8032 0.0151 4.5192 P 0.8921 0.0000 0.8876 0.0000 0.9880 0.0000
ACI缺血-再灌注时, 炎性细胞会聚集于缺血区, 进而导致炎症反应, 进一步加重微循环障碍[3-5]。脑梗死常见于睡眠或休息时, 病情较轻者会出现呕吐恶心、眩晕与头痛等症状, 病情较重者则会出现昏迷不醒或半身不遂等情况, 可严重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 加重其家庭负担。因此, 及时寻求一种可靠且安全的用药方法十分必要。
中医辨证指出, ACI的病理过程是以瘀血为主, 火、痰、风、虚等不同病理产物作用的结果, 患病机制在于脑络闭阻,气阴亏虚与瘀血内结, 使得脑缺血区产生炎性反应进而遭受损伤。有学者指出[6], 在活血益气的前提下加用生津滋阴药物能达到活血化瘀、行气畅通的功效。芪棱汤由黄芪、三棱、天花粉、水蛭与桑椹等中药构成, 其中黄芪具有良好的活血功效;三棱行气祛瘀与活血;天花粉清热生津;水蛭破血逐瘀;桑椹能降低血脂, 防止血管硬化。中药辨证施治, 可达到对症下药的目的。阿替普酶结合血栓中网状纤维蛋白后, 能使纤溶酶原激活, 增加纤溶酶, 还可使纤维蛋白网打断, 使血栓溶解。此外, 其还可使血清炎性因子水平降低, 使缺血的脑组织再灌注, 进而达到改善早期神经功能缺损的目的。将中药芪棱汤有效联合阿替普酶治疗ACI, 不但能达到患者预期的疗效, 还可改良临床预后, 使患者早日康复。
总之, ACI患者采用阿替普酶溶栓及芪棱汤口服治疗能获得令人满意的疗效, 可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调节炎性因子水平, 建议大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