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炳慧
临床上, 分泌性中耳炎也被称为鼓室积液、渗出性中耳炎等, 其多见于儿童, 是耳鼻喉科常见疾病。本病以中耳积液、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 由于患儿主诉不清, 容易造成误诊、漏诊, 一旦延迟治疗, 可导致患儿听力严重损失, 甚至可对其语言发育功能产生不良影响。目前, 临床诊断分泌性中耳炎的金标准为鼓膜切开术和气压耳镜检查, 二者都属于侵入性操作, 开展难度相对较大[1]。声导抗检查是采用声反射阳性率、多鼓室导抗图分型对中耳情况进行判断的一种检查方法, 其能够客观弥补其他测听方法的不足, 特别是在中耳传音功能的检查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本研究通过临床分析进一步探讨了分泌性中耳炎诊断中声导抗检查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6月~2017年8月收治的68例分泌性中耳炎患儿作为观察组, 另选取同期接受听力检查的68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观察组男36例, 女32例;年龄 2~14 岁 , 平均年龄 (7.2±2.6)岁。对照组男 35 例 , 女33例;年龄1~14岁, 平均年龄(7.4±2.7)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进行声导抗测试。采用AZ26听力声阻抗机在隔音室内进行检测, 先应用TBN-85型听力计进行纯音听阈测试, 探测纯音226 Hz, 设置压力+300~-600 daPa;之后进行声导抗测试, 声反射声强80~120 dB SPL, 声导抗范围0.1~6.0 ml, 频率1~2 kHz, 同侧、对侧均进行测试, 出现反应判定为声反射阳性。最后根据鼓室导抗图测试结果进行Liden-Jerger分型[2], A 型 (正常峰压 )、As型 (低峰 )、Ad 型(高峰)、B型(无峰)、C型(负压);A型为正常形态, As型、Ad型、B型、C型为异常形态。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间鼓室导抗图Liden-Jerger分型、间声反射阳性情况。观察分泌性中耳炎患儿纯音听阈测试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间鼓室导抗图Liden-Jerger分型对比 对照组和观察组Liden-Jerger分型A型、B型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间鼓室导抗图Liden-Jerger分型对比[n(%)]
2.2 两组间声反射阳性情况对比 对照组间声反射总阳性率为91.2%, 观察组间声反射总阳性率为7.4%;观察组间声反射总阳性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间声反射阳性情况对比(n, %)
2.3 分泌性中耳炎患儿纯音听阈测试情况 经纯音听阈测试显示, 分泌性中耳炎患儿平均纯音听阈测试为34.2 dB HL;其中 , 传导性聋 59 例 (86.8%), 混合性聋 4 例 (5.9%), 听力正常 5 例 (7.4%)。
分泌性中耳炎的形成主要是咽鼓管阻塞所致的结果, 就正常鼓膜而言, 重耳内、外气压趋于相等, 但不同阻塞原因可使患儿出现不同的发病症状。临床中, 耳内堵塞感、耳鸣、听力减退是分泌性中耳炎的常见症状, 部分患儿伴有轻微耳痛, 或摇头可听见水声[3]。耳镜检查可见, 鼓膜呈内陷状,色泽发暗或为琥珀色, 且显示有气泡或气液平面。目前, 分泌性中耳炎的检查方法较多, 如纯音听阈测试、鼓膜象、音叉试验、声导抗测试等均可对分泌性中耳炎进行检查。但在上述检查方法中, 声导抗测试对分泌性中耳炎诊断的价值更高[4]。声导抗检查属于无损伤操作, 相较于其他有创检查, 患儿接受声导抗测试的配合度更高;特别是通过鼓室导抗图变化的动态观察, 可对患儿病情的程度及转归情况进行判断[3]。因此, 鼓室声导抗诊断中耳积液有较高的敏感性和检出率。
分泌性中耳炎患儿在发病初期, 多存在咽鼓管功能不良情况, 由于空气无法进入中耳, 造成中耳内空气被黏膜吸收, 最终导致中耳腔内负压、鼓膜内陷, 经声导抗测试可见鼓室线峰压点向负压侧偏移, 呈C型曲线[5]。这一阶段, 患儿听力受损并不明显, 但依据结果尚可对疾病进行筛选。当患儿病情逐渐进展, 鼓膜内陷、峰压点偏向负值现象更为明显, 最终可见鼓室负压增大, 鼓室渗液发生;直至鼓室积液出现时中耳传音系统受液体增加的影响, 声导抗测试时传音结构质量会显著增加, 导抗图峰值降低可使鼓室导抗图呈B 型曲线[6]。研究表明[7], 鼓室导抗图 C 型可发展至 B 型 ,病情好转后又可从B型回到C型甚至是A型。所以, 通过声导抗测试反映鼓室功能的变化情况, 对其听功能改变情况进行客观判定, 不仅可为患儿病情的严重程度进行判定, 还能为分泌性中耳炎转归的评估提供重要依据。因此, 利用B型鼓室导抗图获取的传音结构改变、声反射消失等情况可为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诊断提供客观证据。本研究结果显示, 对照组和观察组Liden-Jerger分型A型、B型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表明B型鼓室导抗图是鼓室积液的特异性曲线。观察组间声反射总阳性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 经纯音听阈测试显示, 分泌性中耳炎患儿平均纯音听阈测试为34.2 dB HL;其中, 传导性聋59 例 (86.8%), 混合性聋 4 例 (5.9%), 听力正常 5 例 (7.4%)。与声导抗测试结果基本相似, 说明声导抗检查用于分泌性中耳炎的诊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但出现包括A型鼓室导抗图在内的非B型图时, 尚不能完全排除有鼓室积液的发生, 故还需要结合鼓室压、声顺值等指标及CT影像对其进行综合诊断。
综上所述, 声导抗检查是判断中耳传音功能状态较为快速、敏感、客观的无创伤性测试方式, 对于分泌性中耳炎的诊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