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乐
(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河南 驻马店 463000)
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是因缺乏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rufactant,PS)导致肺泡进行性萎陷,肺顺应性下降,进而引发呼吸困难、呻吟、发绀、吸气三凹征[1]。多在早产儿出生后12 h内发病,若未及时入院治疗,患儿可能在3天内死亡,且病亡率和患儿体质量密切相关[2]。目前,PS替代疗法和辅助机械通气是临床最直接、最有效的治愈手段,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asal intermittent positiv pressure ventilation,NIPPV)是一种能显著改善肺泡扩张能力、增加患儿气体交换的无创通气模式,同时其并发症相较于传统气管插管要少的多[3-4]。我院应用NIPPV模式通气联合PS替代疗法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现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选择2015年5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150例RDS早产儿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标准[5];胎龄28~32周;均于出生后12 h内入我院治疗,均存在呼吸困难、呻吟、吸气三凹征等RDS临床症状;胸部X线显示呼吸窘迫综合征典型表现;入院后需行辅助通气治疗;家长均签署参于研究治疗同意书。排除标准:伴有严重先天性呼吸道畸形或先天性心脏病、肺炎等疾病患儿;患其他引起呼吸窘迫疾病的患儿;对研究用药或NIPPV有禁忌症的患儿。将150例RDS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和PS组,各75例。两组性别、X线分级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所有患儿入院确诊RDS后立即行气管插管后,气管内滴入温至37℃的猪肺磷脂注射液(意大利 Chiesi Farmaceutici S.p.A,注册证号:H20080429,规格:1.5 mL∶0.12 g)200 mg/kg,若患儿24 h内未见好转则按100 mg/kg的剂量再给予1次,同时常规给予静脉营养、抗感染、保暖、无创吸氧、吸痰等治疗。联合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当患儿出现呼吸困难、并呈进行性加重、伴鼻翼扇动、嘴唇发绀、三凹征及呻吟等症状给予呼吸机NIPPV模式通气治疗,参数设置为呼吸频率(RR)30次/min,吸气峰压(PIP)10~16 cmH2O,呼气末正压(PEEP)4~6 cmH2O左右,吸入氧浓度(FiO2)0.4~0.6,呼吸机参数应根据患儿病情适当调整。两组患儿均实时监测各项生命指征,给药后6 h内切忌气管内吸痰,在24 h后行胸部X线片检查,两组患儿若无创呼吸治疗无好转时均给予气管插管有创供氧治疗。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①血氧指标和酸碱平衡:比较治疗前和治疗1、6、12、24 h后两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和pH。②临床疗效评价标准[6]:患儿不良呼吸状况均消失、无呻吟、皮肤无青紫、血气指标明显改善、SaO2高于85%、无酸碱失衡、X线检查结果显示双肺正常则治疗成功,若患儿呼吸、皮肤等不适症状均无好转则治疗失败;③比较两组无创通气治疗失败后行气管插管通气治疗率、平均住院时间及呼吸机平均使用时间;④支气管肺部发育情况:比较两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发生率及病情程度,患儿不用氧疗为轻度BPD,用氧浓度低于0.30为中度BPD,用氧浓度超过0.30或需要NIPPV通气则为重度BPD;⑤并发症:观察并记录两组出现气漏、肺出血、鼻部损伤、腹胀等并发症情况。
应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两组不同时间点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前,两组血氧指标和酸碱平衡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6、12、24 h后,PaO2、SaO2和pH均呈升高趋势,PaCO2均呈下降趋势,且联合组上述指标变化幅度均大于P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氧指标和酸碱平衡比较
联合组治疗成功率为97.33%,显著高于PS组的8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联合组无创通气治疗失败后行气管插管通气治疗率低于PS组,平均住院时间和平均呼吸机使用时间均短于P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无创通气治疗失败后行气管插管通气治疗率、平均住院时间及平均呼吸机使用时间比较
联合组BPD发生率为2.66%,低于PS组的10.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BPD发生率及轻重程度比较
两组均无鼻损伤,联合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33%,低于PS组的1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是由于早产儿胎龄小,机体各项生理功能尤其是肺部发育不成熟,导致缺乏PS,引起呼气时肺泡萎缩,气体交换异常而诱发的呼吸窘迫症状[7]。国外研究表明,该病发病率与胎儿胎龄和出生体质量密切相关,胎龄越小或体质量越轻,患病几率越大,胎龄小于36周、体质量低于2 kg的早产儿患病率远高于胎龄超过36周、体质量超过2 kg的足月产儿[8]。PS的主要作用为维持肺泡结构的稳定,与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通气和氧合功能密切相关[9]。
PS替代疗法可直接弥补患儿PS的不足,猪肺磷脂注射液(固尔苏)能增加肺泡的顺应性,改善肺部病变和氧合功能,减轻缺氧状态,实现较好的人-机交互作用,显著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缩短住院时间。本研究结果显示,PS组治疗效果较好,治疗成功率为88.00%[10]。NIPPV模式氧疗是一种通过无创通气模式,经鼻间给患儿输送氧气,间歇性升高喉部压力,从而提升呼吸道压力,进而使咽喉部间歇性膨胀易达到激发呼吸的作用,增加肺泡充盈,改善肺泡气体交换功能和氧运过程,提高PaO2,纠正机体因缺氧而出现的不良影响[11]。本研究应用NIPPV模式通气联合PS替代疗法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结果显示,联合组治疗成功率显著高于PS组,说明联合治疗方案的疗效更佳。
血氧指标和酸碱平衡是反映呼吸情况的金指标,PaO2是动脉中氧分子溶解于血浆中所产生的张力,与吸入气体中氧分压、机体呼吸功能和细胞中氧分子使用程度有关,是判断机体SaO2、氧合水平和缺氧程度的重要指标[12]。PaCO2是动脉中二氧化碳分子溶解于血液中所产生的压力,其大小与呼吸作用息息相关,能反映血液中pH值和肺泡通气状况[13]。SaO2是反映血红蛋白氧合能力及氧分子运送能力的指标,能有效评价肺功能和组织缺氧程度[14]。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联合组PaO2、SaO2、pH和PaCO2改善幅度均大于PS组,说明NIPPV通气模式联合PS替代疗法能有效改善患儿肺功能、缺氧状态及血液酸碱平衡,提高治疗成功率。BPD是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常见的肺部并发症,其轻重程度严重影响肺部呼吸功能,是造成患儿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本研究中联合组BPD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均低于PS组,说明NIPPV通气模式联合PS能提高疗效[15]。联合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PS组,无创通气治疗失败后行气管插管通气治疗率低于PS组,平均住院时间和平均呼吸机使用时间均短于PS组,说明联合应用可有效降低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呼吸机使用时间和住院时间。本研究虽监测的指标较多,但不够细致,后期应予以改进。
综上所述,NIPPV模式通气联合PS替代疗法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显著,可明显提高无创呼吸治疗成功率,改善患儿肺功能、缺氧状态及血液酸碱平衡,降低BPD和其他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患儿住院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