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平平
(河南省信阳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妇产科,河南 信阳 464000)
真菌性阴道炎多由假丝酵母菌入侵人体组织而产生的一种炎症疾病,主要活跃于人体皮肤、黏膜、阴道等部位,患者常表现出白带异常增多、外阴及阴道瘙痒、灼热感等症状,给患者带来严重困扰[1]。目前临床治疗真菌性阴道炎主要通过改变阴道酸碱度或口服药物进行治疗,虽治疗方法较多,但却未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有关研究指出,阴道给予抗菌药物(如甲硝唑、制霉菌素等)治疗真菌性阴道炎可取得良好疗效[2]。本研究探讨制霉菌素联合甲硝唑阴道给药治疗真菌性阴道炎对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选取我院2016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84例真菌性阴道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2例,其中对照组年龄21~42岁,平均年龄(31.54±3.25)岁;病程2~8周,平均病程(5.32±0.54)周。观察组年龄20~43岁,平均年龄(31.39±3.29)岁;病程2 ~9周,平均病程(5.19±0.47)周。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入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①符合第7版《妇产科学》[3]中真菌性阴道炎的相关诊断标准;②经妇科检查、阴道分泌物涂片检查确诊;③外阴红肿,伴有灼烧感、瘙痒等。排除标准:①近期服用过抗菌药者;②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③过敏体质,或对本研究药物过敏者。
对照组采取制霉菌素治疗,外阴以碳酸氢钠溶液充分清洗后,取50万单位制霉菌素(山西云鹏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4021192)置入阴道深部,q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甲硝唑(仁和堂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7022604)0.2g置入阴道深部,qd。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
①比较两组治疗前与治疗2周后血清炎性因子,分别在治疗前后空腹状态下采集肘静脉血4 mL,离心取上清液,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患者白介素(IL)-4、IL-6、IL-12、干扰素(IFN)-γ;②比较两组微循环指标,采用显微观察仪检测血流灌注、毛细血管管径。③比较两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阴道充血糜烂消失、阴道分泌物减少、外阴与阴道灼热瘙痒症状消失。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治疗后IL-4、IL-6、IL-12、IFN-γ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血清炎性因子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血流灌注、毛细血管管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相比对照组,观察组阴道充血糜烂消失、阴道分泌物减少、外阴与阴道灼热瘙痒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P<0.05)。见表3。
表2 两组微循环指标比较
表3 两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
正常情况下,阴道菌群由需氧菌与厌氧菌组成,比例为1∶5,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但当平衡状态被破坏,可增加真菌性阴道炎的发生风险[4]。既往临床治疗真菌性阴道炎常采取碱性药物冲洗阴道,以改变霉菌的生活环境,但致病菌可能藏匿于阴道褶皱中,常规药物冲洗难以将其杀灭,导致复发率较高[5]。
制霉菌素为多烯类广谱抗菌药物,对念珠菌的抗菌活性较高,可与真菌细胞膜上的类固醇有效结合,改变相关细菌膜的通透性,使重要细胞内容物流失,从而达到抗菌效果,并改变阴道内微环境,降低炎症反应[8]。甲硝唑为硝基咪唑类衍生物,对厌氧菌、酵母菌、滴虫等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可降低假丝酵母菌对阴道细胞表面的黏附力,抑制细菌DNA的合成,从而干扰细菌生长、繁殖,达到杀灭细菌的作用,并可减轻机体炎症,增强免疫功能,改善临床症状[9]。IL-4、IL-6、IL-12、IFN-γ作为炎性指标,在真菌性阴道炎患者阴道分泌物中呈异常状态,治疗过程中应重视上述指标的调节;此外,真菌性阴道炎患者还存在不同程度的微循环异常状态,血流灌注、毛细血管管径为反映局部微循环状态的指标,在治疗过程中,应重视其相关微循环指标的改善[6-7]。本研究采用制霉菌素联合甲硝唑治疗我院收治的真菌性阴道炎患者,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IL-4、IL-6、IL-12、IFN-γ均低于对照组,血流灌注、毛细血管管径高于对照组,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表明在制霉菌素基础上加用甲硝唑治疗,可降低真菌性阴道炎患者的炎症状况,促进微循环改善。将制霉菌素与甲硝唑联合阴道给药治疗真菌性阴道炎可达到协同作用,不仅破坏病原菌细胞膜结构,还可干扰病原菌生长、增殖,进一步提高抗菌作用[10]。但本研究仍存在病例收集例数较少,观察时间短等不足之处,结果可能存在一定偏差,故后期仍需作出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制霉菌素联合甲硝唑治疗真菌性阴道炎可减轻患者炎症状态,改善微循环,促进临床症状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