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连营,李庆全
(河南省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河南 南阳 473000)
急性脑梗死是脑血管常见病,主要因供应脑部血液的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使管腔出现狭窄或堵塞,造成局灶性急性脑供血不足所致,故加速血栓溶解,促进血液供应的恢复,疏通闭塞的脑血管,对拯救患者生命安全,降低神经功能损伤具有重要意义[1]。阿司匹林是临床上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可有效优化血液的高凝状态,改善血液循环,预防血栓,但溶栓效果较为缓慢,给药后患者无法及时恢复脑血流。静脉溶栓治疗可有效促进脑血流灌注的恢复,其中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human 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lyse,rtPA)是静脉溶栓常用药物,治疗效果较理想,但溶栓治疗时间窗的限制导致较多患者失去溶栓治疗的机会。动物实验表明,卒中早期给予阿司匹林与rtPA联合治疗可提高微血管的开放性及完整性,避免血栓形成,降低对血脑屏障的破坏,进而增加溶栓时间窗。本研究探讨rtPA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各32例。对照组男17例,女15例;年龄41~83岁,平均年龄(62.45±4.78)岁;梗死部位:基底节区梗死15例,小脑梗死8例,脑干梗死6例,多发性梗死3例。观察组男19例,女13例;年龄42~85岁,平均年龄(63.14±4.52)岁;梗死部位:基底节区梗死18例,小脑梗死7例,脑干梗死5例,多发性梗死2例。两组基础资料(性别、年龄、梗死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符合《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2]中急性脑梗死相关诊断标准,且经CT等检查确诊;②发病时间低于4.5 h;③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存在颅内出血或颅脑创伤史者;②近2周内接受外科手术者;③心肝肾等其他重要脏器异常者;④48 h内接受抗凝药物治疗者;⑤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者;⑥近2个月内出现心肌梗死或脑梗死者。
对照组饭后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大同市利群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14022744,规格:50 mg)治疗,100 mg,q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rtPA(德国Boehringer Ingelheim Pharma GmbH &;Co.KG,批准文号:S20110051)溶栓治疗,给予患者rtPA 0.9 mg/kg,静脉注射,初始剂量为总剂量的8%,于1 min内注射完成,剩余剂量加入到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中混合均匀,实施静脉泵注,时间为1 h。两组治疗时间均为30 d。
①治疗效果:未出现病残情况,NIHSS评分降低幅度超过90%为基本治愈;病残等级在Ⅰ-Ⅲ级之间,NIHSS降低幅度46%~90%为显效;生活基本可以自理,NIHSS评分降低幅度18%~45%为进步;未满足以上标准或症状加重者为无效[3]。
总有效率=(基本治愈+显效+进步)/总例数×100%。
②神经功能: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 Stroke Scale,NIHSS)评估,主要由11个条目组成,满分42分,分值状况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正相关[4];③日常生活能力:采用Barthel指数评估,其涵盖10个方面,总分100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越强[5];④不良反应:统计脑水肿、脑出血、黏膜瘀斑等情况。治疗效果、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不良反应评估时间为治疗前1 d、治疗30 d后。
采用SPSS 24.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表2 两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比较
表3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上常见病,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及致残率。随着人们生活压力的增大,不良饮食结构的增多,该病的发病人数逐年增长,且日趋年轻化。目前临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方法较多,但效果不一。静脉溶栓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预后效果,但实施溶栓治疗与药物使用时间关系较为密切,即患者发病到用药时间越长,进行rtPA治疗的几率越低,预后效果越差。相关研究报道指出,患者在发病后4.5 h内接受静脉溶栓治疗,效果较为理想,且救治时间每降低1 min,患者平均生存期增加1.8 d,故尽早给予溶栓治疗对促进患者康复尤为重要[6]。
阿司匹林属于非选择性环氧化酶抑制剂,可通过抑制环氧化酶4,干扰血栓烷A2的合成,也可通过抑制环氧化酶2,降低基质金属蛋白酶和前列腺素酶的释放,进而减缓细胞外基质的降解、细胞迁移与炎性物质的合成,抑制血栓的形成[7]。rtPA是临床上常用的溶栓药物,可结合机体内的纤维蛋白,促使纤维酶原转化成纤溶酶,分解纤维蛋白,溶解血栓,促进大脑缺血区域的血供,从而优化脑缺血的状态,促进患者康复[8]。本研究探讨两种药物联合使用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效果、Barthel指数较高,NIHSS评分、不良反应总发生率较低,表明急性脑梗死患者予以阿司匹林治疗的同时,施以rtPA溶栓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神经功能,增强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进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rtPA溶栓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理想,可减轻神经功能损伤,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且安全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