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梁慧
高密城,人称凤城、凤凰城,高密凤凰城源于汉代夷安设治之初,邑人世代口碑相传,几近妇孺皆知。汉夷安城及周边地区,其地形地貌为缓平坡地,属胶莱平原之一部。即南起八里庄南、北至旗台村北,东起高家岭、西至谭伍屯200余平方公里范围内,鸟瞰全区,南岭若首,城郭为驱,东岭、西岭似两翼,小康、小辛二河如尾,其形胜宛若凤凰而得名。
根据《高密文物普查成果汇编》记载,高密市共有古遗址174处,古墓葬74处,古建筑7处,其中柴沟汉墓群尤为值得关注。柴沟汉墓群包括顷王冢、小妹冢、山阴冢、青冢、杨家岭一至四号墓等多座墓葬,及向阳村南古墓群、逄戈庄东南古墓群、大刘戈庄村北汉墓群、房家屯村西南汉墓群、马旺水库西汉墓群、颜家太洛村北汉墓群等,系战国时期高密县、汉代“胶西国”“高密国”王侯墓地之一,这在全国都非常少见的。
而顷王冢,则是柴沟汉墓群中最主要也是最大的一处墓葬。顷王冢,位于高密市西南乡柴沟镇注沟社区驻地逄戈庄村东北约1500米狼埠岭上。乾隆《诸城县志》记载:“高密顷王章冢在县东北七十里方市社,北临高密县境,冢前有小冢二十四左右列,俗呼排衙冢”。
据考证,西汉的高密县城是齐地重要城市之一。《汉书•地理志》举其要者云:“齐地东有淄川、东莱、琅、高密、胶东。”汉宣帝本始元年(前73)十月,汉宣帝封汉武帝之孙、广陵王刘胥子刘弘为高密王,国都高密。刘弘在位九年薨,谥曰“哀王”。刘弘之子刘章于宣帝元康元年(公元前65年)承袭高密王,在位33年,卒后谥曰“顷王”。其子刘宽于成帝建始二年(公元前31年)嗣封,在位11年,卒后谥曰“怀王”。刘宽之子刘慎于成帝鸿嘉元年(公元前20年)继封高密王,在位29年,王莽篡汉贬为公,高密国遂绝。其中,顷王刘章在位时间最长,家族也最为鼎盛。
顷王冢,封土为覆斗状,现封土残高约28米,底边四边残长均约130米。冢处于一高岭地,略呈西高东低之势,东约80米为山阴冢,南43米为胶王公路,西约8公里是由南向北流淌的潍河,北约4公里是由东南向西北流淌的红绣河。顷王冢封土为黄土所夯筑,历史上多次遭盗掘。
据说是在1980年的一个深秋的夜晚,在潍坊诸城与高密两县的交界处,来了几个黑衣人,他们借着昏黄的月光,摸进了一片高粱地。这几个人似乎对这片高粱地已经非常熟悉,他们用简易的铁锨等物品,迅速地挖开了一条地道,并悄悄地潜入进去。当黎明的第一丝曙光划破天际的时候,那几个潜入地下的黑衣人慌慌张张地从高粱地里跑出来,然后顺着小道一路狂奔。
这些人奇怪的行为引起了周围农民的注意,他们迅速地报告了当地的派出所。当民警赶到的时候,这几个黑衣人已经不见了,高粱地里仅仅留下了几片玉块。随后民警在高粱地里还发现了盗洞,毫无疑问,这几个黑衣人是盗墓贼。闻讯赶来的文物专家通过对现场遗留的玉片进行分析后断定,盗墓贼盗走的,应该是一件西汉时期的金缕玉衣。后来这些盗墓贼又回来找这些玉片,结果被早已埋伏好的民警一网打尽,那件玉衣也被追回来了。在盗墓事件发生后,周围居民才知道原来这些高低不同的土包居然就是汉墓群,各级政府机关对于汉墓的保护行动也随即展开。1986年顷王冢被高密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被潍坊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保护单位,2015年顷王冢作为柴沟汉墓群的重要组成,由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山东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公布名称为“柴沟汉墓群”,公布年代为“汉”。
顷王冢最神秘的地方,是它上面不长树。顷王冢从建成到现在已有千年历史,随着岁月的变迁,加上水土流失和风化等自然原因的作用,顷王冢表面的土质发生了变化,冢上只长一些矮小的灌木和草,从来不长树。
当年围绕陵墓不远的地方,有十几个高于陵墓的石头山,陵墓隐藏在多个形状近似的石头山之内,也是为了防止盗墓。因为纵观汉代顷王刘章在高密平原区域的封地内,没有高大巍峨的山形做墓区,就只能选在这位置了。
但是自从80年来以来,周围出现了很多采石场,受利益的驱动,经营者不断地开山采石,石头山连同后来的碎石都被做成了石子建材,大约在1998年前后,这一片小山就变成平地了,露出了孤零零的土堆大墓区。这些采石场尤其是西北部采石场对墓西北部构成了严重威胁,现已被责令停止采石,转产他业。现在的顷王冢周边已经没有任何用于隐蔽陵墓的地形地物。
距离顷王冢大约两三公里的地方,有一座小妹冢,位于柴沟镇大刘戈庄村北400米处,墓东西长102米,南北宽86米,封土高19米。据民国《高密县志》载:“小妹冢,在县西南50里。据传,汉顷王刘章死,其妹前来探望,身卒,葬于此,填土为冢。”
除了小妹冢外,在顷王冢东120米位置,还有一座“山阴冢”,据说这是刘章妻子的墓冢,墓东西长52米,南北宽49米,封土高7米。顷王冢和山阴冢均坐北朝南,同向并列,呈“王西后东”的格局,是“尊右”思想的体现,反映了西汉时期诸侯王墓“王、后合葬异穴异陵”的形制特点。
除上述的几个墓葬,高密还有青冢、小冢、杨家岭汉墓群等多座汉代墓葬。这些汉墓群大部分保存较好,是高密古老历史的见证,研究、保护这些墓葬,建立健全文物档案建设体系,对研究高密汉代墓葬群、汉代的墓葬制度、乃至包括高密汉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顷王冢历经千年,封土上大量分布人为破坏形成的盗洞、盗坑,常年的风吹、日晒、雨打、潮湿等自然因素影响,导致了封土土体出现坍塌、临空陡面、裂隙、冲沟、掏蚀、坑洞等病害,对封土的结构稳定性造成严重影响,危害了文物长久保存。建立科学、规范、完整的文物档案就成为高密市文物管理单位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
详实的文物档案是唯一能够准确反映顷王冢全面情况的详细记录,不仅会在墓冢的修复方面成为重要的依据,而且还会对其学术研究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同时对高密市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也有重要意义。根据《文物保护法》第九条规定:“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分别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划定必要的保护范围,作出标志说明,建立记录档案,并区别情况分别设立专门机构或者专人负责管理。”该墓葬群的记录档案已不断被修改完善,现档案存放于高密市博物馆,并有专人负责管理。1986年高密市人民政府印发了《批转县文化局〈关于加强文物保护的请示报告〉的通知》,柴沟汉墓群中的古墓葬均被公布为第一批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划定封土范围外扩 60 米为保护范围,保护范围外缘线再向四周延伸30 米为建设控制地带,并在在墓葬显眼地方设立 “文保单位,禁止攀登”的保护标志,以保护文物古迹相关的自然和人文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