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目前快速发展的国内,尤其是经济发达的一线城市,博物馆作为重要公共文化场所服务于大众。在不断建设的同时,随着观众对历史文化方面的需求不断增加,对博物馆展览本身的形式设计也逐渐有了更高的心理预期。随着时代的发展,设计已不仅仅是从二维平面到三维空间那么简单地将展品从图纸移至空间。我们应以观展者的心态思考如何以展陈设计为核心手段,使整个展览从空间到视觉均能与观众产生互动。满足大众对展览更高的需求,是我们即将迎来的崭新挑战。
【关键词】博物馆;展览;观展者;互动
【中图分类号】K302 【文献标识码】A
今时今日不同以往,博物馆作为具有文明意义象征的建筑物在各地吸引着成千上万的观众,国内外交流展览在国内博物馆新展不断。随着时代的发展,来博物馆观展已成为国内大众最热衷的人文户外活动之一。观众对展览所带来的学识内容抱有孜孜探求精神的同时,也对展陈设计中的形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说,展陈设计随着不同时代观展者的审美与需求的提高,在带给设计者思考与启示的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博物馆展陈设计的现状与问题
现当代随着历史文化知识的普及,观众对展览的全面性要求更加严苛。博物馆作为传播、积累与延续历史文化方面的公共建筑载体,其发展建设代表着我们对于历史文明的态度,欧洲、美国、日本、中国台湾地区都先后有过大规模密集建设博物馆的阶段,今日的中国大陆也不例外。我们的国家地大物博、藏品众多一直是众所周知,过往展陈设计碍于展览中建设实施的固有观念,早期发展并不顺利。部分展览单纯以数量的堆砌取胜,观展者进入展厅时被眼前的壮观景象所震慑。然现今,单纯的展览文物数字已不再是观众看展的核心关注点,反而更多地关注展品本身的审美价值与文化价值,希望能够从展览中获取多维信息扩充自我学识,甚至通过展览与文物产生互动。曾经使用的一些传统展陈手段呈现展品的方式逐渐显得单一,展示角度也是冰山一角,并不能满足当今观展者对展览的心理预期。在未来,考量展览最终呈现的空间是否会影响到作为博物馆的功能呈现,或者说真正能够为观众所受用,成为博物馆展陈空间发展问题的关键点。
二、展陈设计的手段多样性分析
当我们思考设计一个展览的形式设计时,同时它也是在为观众作为观展者服务的一个实体空间。如何使展览形式手段不断推陈出新,又能让观展者无障碍地观看展览是设计者需要面对的课题。现代手段吸引观展者的方法层出不穷,但并非所有新式手段都能夠在博物馆领域的展陈设计中得到完美应用。当前中国的建设策略倡导标新立异、与众不同,“旧形式”改造新方法尤其是博物馆之用在文物上,可以说是冒着巨大的压力与风险。如何在保证文物安全的前提下,利用展陈设计手段的多样性满足策展人的意旨与观展者的需求,这点更考验设计者对于整体展览空间与展示方法考量的全面性。
以中国国家博物馆为例,在职责定位中详细指出其为代表国家收藏、保管、研究、展示、阐释、能够充分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代表性物证的最高机构。博物馆展厅中除常设展外,不乏众多国内外优秀交流展览,越来越多的优秀展览不禁让人对未来的展陈设计充满遐想。馆内每日吸引上万观众前来,展厅内部所应用的展陈手段也在逐渐改善,如:在小件文物前增设放大镜,以供观众欣赏细节;将重点文物三维扫描,在屏幕上可将文物部件拆分了解其工艺构造;展厅局部营造或复原情景;展厅增设科技互动区域等。由此可见,我们现在所践行的博物馆体系在不断完善的同时,展陈手段的多样性也渐渐丰富,藏品不再是以孤立的姿态呈现在观众面前,展览的全面性也在观众的视野中不断拓宽。
三、展陈设计与观展者的互动可能性
纵观博物馆发展的历史痕迹可以看出,随着时间推演,展陈设计大到展厅空间色调的整体把控,小到展标的设计,愈发突出展览本身对维度与广度的诠释与传递信息的能力。
以展览主题为基础,文物内容为根本,对展陈设计而言,通过合理设计展示陈列空间、流线、内容,使观众与展品从设计上减少隔阂,从而达到人与展品互动的可能性。
观展者通过绕行展厅时在恰当节点产生的互动状态影响着整体观展体验。这要求设计者,首先要替观展者读懂策展人通过该展览想要传达的主题,再以形式设计语言转化成丰富的视觉信息,以展厅空间、流线、视觉图像作为媒介,尽可能更多地呈现在展览中,从而激发观展者对该展览主题的兴趣,从而了解历史、了解文物、了解展览意旨。
而从设计本身,或许我们可以反思的问题是观展者真正期待的展陈空间,从而推导出一个展览形式的发展还需要在哪方面努力进步。从心理学角度对未来展陈形式发展进行分析解构,叙述性的情景构建将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方向。博物馆展厅本体仅是水泥钢筋筑成的空间单体,根据展厅内部不同的形式变化给观展者传递不同的信息,其中营造三维代入式情景的空间氛围至关重要,包括墙体的高低围合关系、色彩对比强弱以及环境光的明暗,都会增强观展者对展品所处环境的视觉感染力,观展者在展厅穿行的同时,思维空间也随展览空间结构的松紧变化不断重组。利用空间营造与观展者互动的状态是博物馆展陈设计的基础。
随着展览所必备的功能要求逐渐增设,展陈设计不应仅注重空间与观展者的互动,展陈空间的流线之影响与观展者的观看体验,同样也是与观展者互动的一个重要节点。顺应空间布局特点设计流线,在观展者行走的过程中设计漫步观展流线与快速穿行流线。流线的节奏会不间断地为展陈文物创造曝光几率,从而与观展者产生互动,保证整体展览的连贯性。综上所述,空间设计与流线设计是相辅相成、互为表里的关系,缺一不可。
从观展者的角度而言,将博物馆藏品的支撑加固部分纳入展陈设计互动也具有实际意义。对于现在的国内博物馆而言,由于馆内藏品类别繁多、保护状态各异,所以对藏品的支撑加固处理部分设计是十分看重的。在保护藏品安全的前提下,将藏品在展厅中安置妥当、与展厅的整体设计完美契合是眼下展陈设计对于支撑加固的基础要求。我们可以试想,将其与藏品保护的意义连接,通过文明的传承角度与观展者产生另一种精神意义上的互动,从而带动观展者自发地参与到藏品保护的行动中,建立观展者与博物馆之间的关系,提高观展者的素质与自身修养,将藏品保护概念引申到博物馆教育中。
此外,当代博物馆展陈设计者要顺应时代发展,充分利用各种高新技术的配合,从技术中获取设计灵感,以观展者的心理为出发点,使博物馆展陈空间模式的发展更具融合性。原始的展陈设计通过展板与说明牌的平面布置,为观展者提供扩充信息维度的手段。现今高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展陳设计的形式更为多样。观展者可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进入H5网页访问藏品信息,旧时略显单薄的展品说明文字因数媒手段加持,增添了丰富的图像与视频,配合文物更好地使观展者互动解读。复原3d打印模型、动态影像与AR增强现实技术等高科技的技术手段,影像、声响、灯光等多种媒介,刺激观众的感官,从而引发观众的参与和互动,更是让观展者能够主动地接收藏品信息。展陈设计者应对观展者的观看习惯、接受信息的方式、简易的操作模式等进行调研与反复试验,尽可能从策展人提供的资料中协助整合藏品复杂的背景信息,简化之并合理增添趣味性设计,在内容与技术的融合下,以“寓教于乐”为核心理念,在展厅内部互动区域参与探索实践,来增长知识产生互动,从而达到博物馆教育传播的重要职能。
四、结语
综上所述,博物馆展陈设计是一门远远超越其建筑本身的艺术表达,更是策展者、观展者与藏品之间必不可少的纽带。做让观众看得进去的展览,对今日的中国之观展者有着必要性,但缺乏普遍性,也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国内的博物馆所承担的社会角色随着时代前行在不断转变。作为展陈设计者,我们不应固步自封,而应转变思维,利用自身在过往展陈设计中的经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未来的博物馆新体系中,更多的做到“以人为本”,从观展者角度将自己代入到整个展览中不断探索设计的真理要反向思考观展者的需求,整理现有博物馆的空间思路与内容,以丰富的展陈手段作为策展人与观展者之间沟通的桥梁。
参考文献:
[1]杨雅迪.浅析当代博物馆叙述性互动情景的构建[J].大众文艺,2018(12).
[2]宋向光.博物馆陈列的实物性元素及内容结构析[J].东南文化,2016(2).
[3]李峰,崔林浩.博物馆展陈设计的表现形式研究[J].美术大观,2018(7).
[4]蓝庆伟.美术馆的秩序[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5]邹旭,王汐瑶.多媒体交互设计在博物馆展陈中的应用[J].美术大观,2015(2).
作者简介:李梦涵(1992-),女,汉族,山东,形式设计、助理馆员,本科,研究方向: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