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雪梅
(南通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 南通 226002)
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发生率较高的突发性疾病,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神经功能,使患者出现偏瘫、失语等症状,严重时导致有可能导致患者残疾甚至死亡[1]。急性脑梗死患者如果能在发病后获得及时有效的诊治则可以显著改善其预后,院前延迟时间越短患者能够获得及时治疗的可能性就越大[2]。所以,对院前急诊护理流程进行优化以减少患者的院前延迟时间意义重大。为探究优化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院前急诊护理对其发病后入院延迟时间和预后效果产生的影响,本文以2017年1月-2018年12月于本院就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研究如下。
以2017年1月-2018年12月于本院就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将之均分为两组,研究组、对照组各35例。研究组包含男20例,女15例;年龄为55-78岁,平均年龄为(64.39±3.20)岁。对照组包含男21例,女14例;年龄为54-77岁,平均年龄为(65.37±3.13)岁。上述患者均知晓本研究,且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时本研究获得伦理委员会批准。对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相应的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P>0.05,具有可比性。
1.2.1 对照组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院前急诊护理,入院后首先对患者病情进行判断,以诊断结果为依据对患者进行后续的护理和治疗,由护理工作人员对患者进行心电图、凝血功能和头颅CT的检查。
1.2.2 研究组方法
研究组对院前急诊护理流程进行优化,第一,成立由具有4年以上工作经验且态度积极的医生、护理人员、科室人员和后勤工作人员组成的急救应急小组,小组成员经过专业培训后开展工作;第二,完善急救流程,建立包含影像、预检、运转、评估、治疗准备等一系列项目的完整急救流程,使各项工作都能良好完成;第三,对患者入院后到确诊后的诊治和用药情况进行完成的电子档案,使每个环节都能做到有据可查;第四,护理人员在接到急诊电话的5min内需要将床位腾出,在患者到达医院时立即开启绿色通道,3min内准确评估患者病情后进行分诊,保证患者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治疗。
1.3.1 院前延迟时间
患者自我感觉或由他人发现有不适症状出现时开始到患者进入医院急诊科进行治疗时结束的整段时间。
1.3.2 预后效果
比较两组患者48h内死亡率、病情好转出院率、转入专科治疗率及平均住院时间。
数据统计应用SPSS20.0,计量资料应用(±s)表示,通过t检测,计数应用(%)表示,通过x2检测,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患者院前延迟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院前延迟时间的对比(n,%)
研究组患者病情好转出院率为28.57%,对照组则为8.57%,研究组出院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平均出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2。
表2 两组预后情况的对比(n,%)
急性脑梗死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神经内科疾病,以病情发展迅速、致死率高、致残率高为显著特点[3]。近年来,在我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重的环境下,急性脑梗死的发生率也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虽然临床上可以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但很多患者都会出现肢体功能障碍等后遗症,预后较差[4]。相关报道显示,院前延迟时间是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和预后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尽早对患者进行有效治疗一方面可以减少死亡情况的出现,另一方面还可以减轻后遗症症状。为缩短院前延迟时间,本院对院前急诊护理流程进行了优化,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院前延迟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优化后的院前急诊护理显著减少了患者需要在抢救、转运和检查中花费的时间,使其能够及早的接受到及时有效治疗。另外,本研究结果中,研究组患者病情好转出院率为28.57%,对照组则为8.57%,研究组出院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平均出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说明在较短的院前延迟时间下,患者的预后得到了良好的改善。据相关资料显示,住院时间是影响脑梗死患者预后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住院时间的缩短也进一步促进了患者预后的提高[5]。
综上所述,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院前急诊护理进行优化有助于减少患者发病后的院前延迟时间,有助于其预后效果的提高和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