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娟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急诊科,湖南 长沙 410008)
脑梗死是一种治疗困难,后遗症高发的疾病,近年来,随着其发病率的增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对于其治疗目前尚没有一种完全彻底的方案,为了提高治疗效果,医护人员逐渐开始在护理方面进行探索,在本次研究中重点分析改良急诊护理流程对脑梗死患者急救效率、临床转归的影响,现将研究流程以及结果分析报道如下:
选取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46例作为研究对象,然后依据随机的原则、按照就诊顺序分成实验组(改良急诊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每组73例,其入选标准是:符合疾病诊断标准,符合溶栓治疗标准;年龄在48~73岁,男女比例为78:68。排除标准:排除心肝肾功能异常的患者;排除没有家属陪同的患者;排除严重出血脑梗死的患者;排除药物相互作用的患者。研究经过医院委员会批准同意,两组患者本着自愿的选择选取,其资料对比对结果没有本质影响。
两组患者入院经过检查确诊,然后依据病情接受治疗,按照分组实施不同的护理操作,对照组患者按照常规护理操作进行,而实验组患者采用改良急诊护理流程进行护理,主要内容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2.1 成立护理小组
改良急诊护理流程相对于以往护理理念更加科学化、系统化,因此需要更加专业的护理人员,试验首先需要成立护理小组,小组成员包括急诊接诊护理人员2名、责任护士1名、护士长、专科医生、麻醉科、影像科、检验科医生各1名,成员的选择要求具有5年以上临床工作经验,组织配合能力较高,工作能力出色,在正式治疗开始前需要对小组成员进行全方位的培训,对于疾病进程全方位的掌握,从基本知识到最前沿的治疗成果;小组成员通过讨论,制定出一套合理的护理流程,包括护理人员值班表,护理内容,责任制度等[1]。
1.2.2 改良急诊护理流程的建立
急诊流程的建立包括预检、评估、影像、转运、治疗准备等方面,首先预检,急诊科护理人员在接诊后迅速对患者病情作出评估,预检患者病情,然后打开绿色通道分诊至抢救室,这一过程要求在5min内完成;需要预先准备好溶栓用床,保证在收治患者以后能够立即腾出溶栓床,在患者转诊的过程中由护理人员向家属介绍溶栓治疗情况,并签署同意书;患者转诊至急诊科抢救室以后启动治疗流程,与检验科、麻醉科、影像科医生取得联系,使各科医生迅速就位,展开治疗;在患者入院开始建立跟踪表,包括预检评估、分诊、转诊、溶栓治疗等各个流程具体内容,以便后续查看,追查责任等;在患者进入抢救室,联系各科医生的过程中需要立即对患者建立静脉通道,并对心率等各项需要的指标进行检测,方便医生查看,制定治疗方案;在医生根据检查结果商讨治疗方案的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与患者交流,简单介绍疾病相关内容,手术大体流程,帮助患者放松心情,缓解紧张等不良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2-3]。
1.2.3 溶栓前护理
溶栓前的护理内容主要是检测患者各项与溶栓有关的指标,采集血液标本进行血常规、凝血功能分析,做好急救准备,通过扫描检查患者颅脑内部血管、神经功能情况,由专科医生进行会诊确定溶栓方案,确定治疗方案后进行溶栓治疗。
1.2.4 溶栓中护理
在溶栓治疗过程中护理内容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配合医生;另一方面是观察患者,包括患者的血氧饱和度、血压等指标,密切观察、及时记录,在患者出现高血压时可以使用适量的降压药进行控制,观察患者是否出现意识不清、烦躁、皮疹等情况,出现上述严重情况时立即告知医生进行急救处理。
1.2.5 溶栓后护理
患者溶栓结束后送至病房,安置妥当,然后向患者和家属系统接受疾病相关知识,解释溶栓的意义;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并进行心理疏导,缓解陌生感、紧张感,引导、安慰患者,通过介绍成功的案例帮助患者树立治愈的信心,提高治疗信心;叮嘱患者卧床休息,保持心情舒畅,控制情绪,对患者血压等指标进行观察,并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血尿等情况,增加相关护理;叮嘱患者按时服药治疗,依据患者的临床实际恢复情况制定合理的康复性训练;在患者出院时给予后续康复指导,并进行电话随访,提醒患者及时复查[4]。
(1)对比两组患者分诊、转诊所需时间;(2)对两组患者健康知识知晓度进行评分,通过我院自行研制知识量表进行评估,包括疾病基本知识、用药知识以及急救处理三个方面,问卷为百分制;(3)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即转归情况,依据患者临床实际治疗情况将效果分为治愈、病情稳定、后遗症、复发、死亡;(4)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同样通过我院自行研制的量表进行评估,量表包括护理技能、护理态度、知识讲解、心理疏导四个方面,每个方面10分,分值越高表明护理越好;(5)统计两组患者护患纠纷发生率[5]。
将研究所得的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x2检验。当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由表1可知,两组患者分诊、转诊时间差距较大,实验组所需时间远远短于对照组,同时,实验组患者对于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较高,组间结果具有比较的意义。
表1 两组患者急救情况对比
由表2可知,实验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后遗症以及复发情况的发生率较低,没有死亡发生,组间结果对比具有分析学意义。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由表3可知,实验组护理人员护理技能、态度等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的认可度较高,护患纠纷发生率较低,组间结果具有比较的意义。
表3 两组患者护理情况评分对比
脑梗死是中老年常见的一种神经科疾病,其发病机制是脑组织缺血性损伤、坏死,近年来,脑梗死的发病率呈现上升的趋势,尽管随着技术的进步,脑梗死的治疗技术越来越成熟,效果越来越好,但是,对于仍旧有大部分患者在治疗后会留下严重的后遗症,尤其是发现较晚的患者,而一种合理、有效的护理方法能够大大降低这种不良情况。
改良急诊护理流程是由专业人员组成的小组进行的系统化、专业化的护理服务,将护理操作量化,对于各个环节进行合理安排,降低重复性工作、以及遗忘,缩短环节联系之间所用的时间,早一步做好准备,保证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最全面、最合理、最有效的治疗,提高患者生存率;据世界卫生组织不完全统计,在实施溶栓治疗的患者中,溶栓成功率不足3%,溶栓率较低的原因是患者溶栓不及时,而采用改良急诊护理流程能够减少滞留时间,及时进行抢救治疗,有利于降低溶栓不良情况,提高成功率,对于后续恢复具有较好的效果,有效避免复发和后遗症的发生;改良急诊护理流程建立护理小组,组内成员分工负责,合作进行,既有分工,又有合作,能够互相帮助,相对于常规操作更加规范化和标准化,有效避免延误,使治疗过程最优化[6]。
在本次研究中,对选取的患者按照组别采用不同护理操作,经过试验发现,采用改良急诊护理流程的患者分诊、转诊所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同时治疗效果远远优于对照组,不易发生纠纷,对于护理操作满意度较高,由此可见,改良急诊护理流程应用于脑梗死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能够提高抢救效率,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