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历城第二中学,山东 济南 250105)
“多用电表的原理”选自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第二章第八节,教科书中先是通过一个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例题,让学生在分析和解答的过程中,体会电阻值和电流表读数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引导学生联想到电流表的读数可以反映出电阻阻值大小,揭示欧姆表的原理和改装依据,继而再拓展到多用电表。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使学生在原有的体验中学习新知识,但是笔者认为其中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直接把欧姆表摆在学生眼前,没有把物理知识与实践情境相关联,会让学生对欧姆表的内部构造缺乏深刻认识。
基于提升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要求,笔者在教学中作了变通,没有照搬教材的设计思路,采用实验教学。通过利用自制教具的情景式导入,培养学生用物理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驱动式教学,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思维;通过分组探究实验,让学生大胆创新,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感。
(1) 通过对欧姆表原理的讨论分析,进一步提高学生应用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分析问题的能力。
(2) 了解欧姆表的基本结构和刻度特点,知道多用电表的测量功能。
(3) 在学生动手实验的过程中,提升学生合作意识、科学探究能力以及将实际问题转换成物理模型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感。
(4) 通过易于测量的电流来测定难以测量的电阻,让学生体会“转换”的思想。在“一”到“多”的转换中,品味变化之美。
图1
在新课开始时教师先卖个关子,问学生平时在实验室是怎么测电阻的,学生大都回答用伏安法,此时给学生展示自制的神秘仪器(如图1),利用自制仪器可以快速测出待测电阻的阻值。学生可以用圆珠笔里的弹簧、自动铅笔里的铅等体验一下。待学生的兴趣及好奇心被激发后,把贴上的欧姆表表盘撕掉,学生们惊讶地发现,原来这就是一只普通的电流表!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引出这节课的主要任务:把电流表改装成测电阻的欧姆表。
接下来运用问题驱动式教学,一层层揭秘欧姆表的内部构造,使学生对欧姆表的改装有较深的认识。
问题1:要用电流表来测电阻,如何形成电流回路?也就是说欧姆表里需要有哪些电学元件?
要想形成电流回路,得有电源,这样就使学生明确了改装欧姆表需要用到电源、电流表表头、滑动变阻器等器材(如图2)。
图2
图3
问题2:如何确保在测量任意大小的电阻时,电流表读数均不超过量程?
学生很快就想到:将A、B直接相接,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流表刚好满偏,保持滑动变阻器触头位置不变,那么换成其他任何不为零的电阻,电流表读数都不可能超量程了,这其实是让学生明确了欧姆表调零的意义。
问题3:在测未知电阻Rx时,如何根据电流表的读数读出待测电阻的阻值呢?
这就涉及了欧姆表的原理(如图3),并把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渗透进去了,学生会发现电流与电阻有一一对应关系。
倘若我们每次测电阻时,都要把相应的电流表读数代入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方程,去计算电阻的阻值,会显得很麻烦!启发学生能不能去寻找一个一劳永逸的办法,可否不用每次都计算,直接读数,以方便人们去使用?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感。
学生利用所提供的器材分组讨论方案,并完成实验:把电流表改装成欧姆表,将相应的电流表表盘改换成欧姆表表盘。
为每个学习小组提供以下器材:干电池、0.6A量程电流表、0—10Ω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为999.9Ω的电阻箱、10Ω定值电阻等。其中电流表的表盘上贴上了修正纸,方便学生修改表盘。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后会想到可以用电阻箱充当待测电阻,这样可以直接读出待测电阻的阻值以便标记。
实验完成后,学生争先恐后地去展示自己的成果,学生不仅能在表面上发现欧姆表表盘数字大小顺序与电流表相反、刻度不均匀等特点,也能从原理上给予解释。把滑动变阻器和电源装入黑箱中,只留下欧姆表表盘和两根测量线,学生就自制出来了一只欧姆表。为了使学生能够品尝成功喜悦,接下来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有几个定值电阻的阻值老师搞不清楚了,麻烦同学们利用自己改装的欧姆表,帮老师测量一下并贴上标签。”学生们都能积极地测量。
学生明确了电流表、电压表、欧姆表的内部构造后,把它们的功能整合在一起称为“三用电表”(如图4),进而拓展成多用电表也就水到渠成了。在拓展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转换的思想,品味物理变化之美。
图5
多用电表在生活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可以用来维修电学仪器,检查电路故障等,给学生展示多用电表的内部构造(如图5),学生发现它和自己的改装思路相同,以增强学生对实验探究的自信心。告诉学生这节课重现了科学家发明多用电表的历程,希望大家一直保持实验探究的热情,以后能为物理学的发展、为科技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感。
核心素养的提升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就需要教师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需要教师重视实验教学,倡导科技创新,培养实践能力;需要教师在情境创设上下功夫,重视问题设置,通过问题解决来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