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璧
[摘要]随着高校事业的不断发展,高校后勤工作也取得了显著成果。因为工作量不断增加,后勤部门需要大量的员工,编制外人员招聘数量逐年增加。编制外人员具有很强的流动性、人员复杂、文化程度低,而且很多高校后勤不重视做好编外人员管理,导致存在很多问题。本文对高校后勤编外用工管理中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总结了有效的对策,目的是提高高校后勤编外用工管理水平。
[关键词]高校后勤工作;编外用工;管理对策
当前,高校后勤部门因为在职人员数量远远不足,不能满足后勤工作的需求,因此需要聘用编外用工从而充实后勤人员,现在呈现上升趋势。高校后勤屬于事业单位,并且实施企业化运作,编外用工管理非常复杂。本文对高校后勤编外用工的现状和管理情况进行了分析,目的是提升高校后勤服务水平,加快校园的和谐稳定。
一、高校后勤编外用工的现状分析
(一)人员数量大
目前,高校后勤编外用工需求比较多的部门包括餐饮部门、绿化部门、保洁部门、公寓服务等部门。以某高校为例,餐饮部门编外用工占职工总数的28.2%;绿化保洁编外用工占职工总数达到2.3%;公寓服务编外用工占职工总数的38.8%;交通运输编外用工和其他人员占总数11%。在后勤总人数中,编外用工人员占的比例为80.3%。
(二)人员流失非常严重
以某校为例,2011年流失72人,占编外人员总数的13.5%,2013年流失106人,占编外人员总数19.8%。高校后勤每年都要投入大量资金、人力用于编外用工的培训和招聘,但人员流失率太大,极大地限制了后勤保障能力以及服务质量。
(三)人员结构复杂
高校后勤编外用工的补充有两种方法,第一,对有学历以及特长的技术人员进行聘用。第二,通过劳务公司进行自主招聘,后勤和员工签订劳动合同。用工人员包括小时工、合同工;人员身份包括大专、中专、失地农民等,而且年龄、文化、人员素质不同,非常复杂。
(四)学历程度偏低
高校后勤编外用工主要工作内容是基础管理以及服务,学历程度比较低。以某校后勤为例,高中以下学历人员占到编外用工人数的73.4%。因此编外用工人员整体文化程度偏低,是对后勤保障和服务质量造成制约的重要因素。
二、高校后勤编外用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程度不足
虽然高校后勤编外用工属于高校人事部门管理,但只是一个很小的部分,人事部门主要工作仍然是针对在编教职工的劳资、培训、考核和人员调配等开展管理以及服务工作。同时,高校用工部门主管人员很多都不熟悉劳动用工方面的法律法规,因此影响到高校后勤编外用工的管理水平和效率。
(二)存在用工不规范,缺少科学的管理体系
高校后勤编外人员的招聘、管理以及福利待遇方面都是具有差异的,而且具体管理也存在差别。因为高校后勤工作具有特殊性,用工部门经常会安排编外员工完成职责范围外的临时工作,当人手不足的时候,还会存在顶岗和替岗的情况,工作范围没有做到明确,工作时间不清晰,岗位职责非常模糊,经常会加班等。随着劳动合同法的逐步实施,高校后勤存在的用工不规范问题越来越严重,许多后勤编外员工都要求高校签订没有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缴纳“五险一金”,发放加班费等。目前高校后勤出现的劳动争议问题逐年上升,劳资关系不断紧张,需要更加规范的管理。
(三)激励机制不完善,对人员积极性造成影响
当前,很多高校后勤没有建立适合人员发展的薪酬体系以及绩效考核体系。一是在编人员工资遵循事业单位工资相关制度执行,岗位工资和绩效工资差异不明显;但编外人员没有科学合理的薪酬体系,和在编人员的工资具有明显差异,存在同工不同酬的情况,对编外人员工作积极性造成很大影响。二是编外人员在职务评聘和定岗定级方面,发展空间受到限制,不能进入管理岗位以及核心技术岗位,缺乏必要的激励机制。同时,高校后勤的绩效考核,主要运用定量结合考核方式,但没有科学的考核体系,考核目标不清楚,不能调动人员的积极性。由于没有必要的激励以及约束制度,高校后勤不能留住人才,存在重使用、忽视培养的情况。因此后勤编外人员整体文化素养比较低,管理人才以及技术人才缺乏,限制了高校后勤服务水平的提升。
三、增强高校后勤编外用工管理水平的对策和措施
新形势下,解决目前高校后勤编外用工管理存在的问题是一个比较迫切的事情,针对以上的问题,高校需要转变自身观念,建立规范的用工机制,预防并处理用工争议,可以从下面几点做起。
(一)尽快制定规范制度,完善编外用工制度
通过对编外用工管理办法进行完善,提高可执行性,增强约束能力。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等相关规定,对编外用工岗位、职责、审批、管理方法、引入渠道等做好明确。当前,一部分高校已经制定了自己的具体管理措施,但没有普遍性以及指导性,要求管理部门做好深入研究,对编外用工制度做好完善,从而开展规范管理,确保编外人员的合法权益。
(二)对人员数量做好控制
要把编外用工归入总体人员管理。高校后勤编外人员要和在编人员一样,成为学校人力资源的重要部分,进入总体管理范围。第一,做好计划管理,实施计划申报、核算管理制度,严格做好控制;第二,要对编内和编外管理做好统筹。对编外用工做好宏观调控,构建高校后勤编外用工的约束制度。对编外用工,依据精干、高效原则,进行规范和清理。同时,还要做好高校后勤人事制度优化,增强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还可以精简编外人员过多的部门,从而减少人员数量。
(三)完善绩效考核体系,增强编外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
高校后勤需要构建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第一先要建立科学有效的薪酬体系,改变以往一个岗位薪酬同等的制度,变为一个岗位多个薪酬制度,把岗位工资划分成不同层级,根据职工自身表现做好升级,发挥职工自身的能力;构建能够量化的绩效考核体系,进行定量考核,把管理内容变为量化考核指标,从而对职工的工作情况准确可靠的进行评价。
(四)对培训体系做好完善,增强编外用工培训力度
高素质的人才是保证高校后勤服务质量和水平,确保人员能力以及管理质量的重要基础。高校除了注重教学质量、科研水平以及师生生活等方面,还要对编外用工培训体系、培训制度等做好完善,从而提高编外用工培训水平。要对各种资源做好有效利用,提升后勤编外人员学习能力以及业务素质,还要根据高校后勤管理情况,开展科学有效的培训,从而促进高校后勤健康持续发展。要对高校后勤工作深入了解,对后勤人员的思想情况做到掌握,及时发现后勤服务工作中的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增强培训效果。
(五)创新编外用工管理方法
高校后勤部门要不断研究编外用工管理的新技术和新方法。采取现代信息技术,构建机关事业单位编外人员信息资源库,在网上公布出编外用工指标、核准要求、人员招录情况以及经费支出等,做好严格监督,并开展动态化管理。可以根据编制内人员实名制管理的方法,做好对编外用工的人员管理,做好跟踪和了解。另外,还要做到以人为本,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意识,保障编外人员的合法权益。高校后勤要对编外用工合理使用,加快各项工作的开展,从而更好地解决社会就业问题,促进和谐校园的构建。
编外人员是社会劳动资源的重要部分,因此高校编内人员要对编外人员做到尊重和关心,为编外人员营造比较舒适的工作氛围和环境。针对编外人员的劳动投诉、仲裁等案件,校方要以调解为主,从而更好地化解纠纷,确保双方的正当权益,维持校园的安全以及稳定。
结语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等法律规定的普及,高校后勤编外用工面临新的挑战,要求管理部门认真研究后勤编外用工管理中的不足,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解决,保障编外用工人员的合法权益,同时促进高校后勤服务水平的提升,获得更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