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琳
“大师,我总是患得患失,于是我就有得有失,这可怎么办是好?”
“年轻人,人生总是有增有减,增减相连,你能在宇宙中找到只增不减的事物吗?”
理科生低下头,叹了口气,吐出一个字:熵。
这是网络上流传的一种段子,叫“禅师体”,也就是理科生怒拆禅师台子。“熵”在化学中代表混乱程度,在宇宙间竟真的只增不减。诚然,世事如丹布朗的《地狱》中即将蔓延开来的病毒一般,愈发混乱,愈发纷扰,愈发增多,令人几欲发问:我们生活的大干世界是否也是一个熵增的世界?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为什么看的书越多,了解的疾苦越多,反倒越觉世事黑暗?网友们众说纷纭,其中一个高票答案令我记忆至今:只有一幅简单的图,没看过书的人看见世间的馨香微笑;看了几本书拿那些书踩在脚下的人抬高了自己,却看见了世间疾苦;殊不知,身边饱享书籍陶冶的人,顺着书做的天梯看见了云层顶端初升的太阳。明人宋懋澄曾说,自七岁以至今日,识见日增,人品日减。究其原因,不过是见识的事情还不够多罢了。这样看来,我们的万物都如熵般,一直在增加。
增,固然是好的,但是混乱程度也一齐与日俱增。技术变强大了,战争便与日俱增;金钱在板上以飞速开始滚动了,欲望渐难消退;见识多了、经历广了、经验丰富了,便自以为对生活看清了、看透了,计较少了,抱怨少了,激情也浑然不知了。其实也不然,如西方人所盛传的人生境界一般,最高层的境界便是有一套自己的行为准则。并为之奉行不悖,抑或如孔老夫子所言“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随着年龄增加,随着阅历如开化顽石一般开化我们,我们的境界也会与日俱增,那么所有混乱归结起来,不也造就了我们的污点、疑点、难点的减少吗?
时代的列车会向前,也会拉着那些口口声声说要保留自己纯真不愿增加的人,世界会将你所认为的那些失去的美好、失去的品德,以一种内化进你骨髓的淡然处之认为其理所当然再归还赠予你。我们终将感激我们增长的见识与经历。它们使我们成为更加完整的人。
感谢“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也感谢这个熵增的世界,让我们人生中的增减难分难舍,像水,溶于水中。
点评
作者借用了一个化学中的概念,来表达自己对世界的看法。“熵”,在化学中代表混乱程度,它只增不减,正如这个越来越纷杂的世界,十分生动形象。行文时不论是“禅师体”这样的段子、丹布朗的流行小说,还是以孔子所说的“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均能信手拈来,用来丰富与佐证自己的观点。文章写得睿智、谨严而从容舒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