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基层社会治理

2019-07-21 14:33宋淼
人民论坛 2019年18期
关键词:社会治理传统文化

宋淼

【摘要】当前,基层社会治理面临着新矛盾、新挑战,必须要推动形成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导入和融入已经成为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必然要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导入和融入可以从基层社会治理价值重塑、基层社会冲突处理、基层社会转型发展、基层社会文化重构等方面着手,从而实现基层社会治理的创新发展。

【关键词】传统文化 基层社会 社会治理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坚持综合治理,强化道德约束,规范社会行为,调节利益关系,协调社会关系,解决社会问题”。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导入和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挥文化的社会治理功能,是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途径。

导入和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必然要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的精神支柱。面对当前复杂的国际和国内形势,基层社会治理导入和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坚定文化自信、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必然要求。先秦时期,中华文化处于大发展阶段,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诸子百家“各著书言治乱之事,以干世主”。比如,儒家面对礼乐崩坏、天下无道的现实,通过传播思想,在实践中号召天下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道家虽倡导无为而治,但其背后却是“臣下有为”;法家强调“圣人执要”,等等。由此可知,中华传统文化从源头处就对社会问题和社会治理高度关注,并力图找到解决之道。中华文化虽历经数千年的发展,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形成了不同的流派,但对于社会问题的关注以及经世致用的目标始终未曾改变。无论是明清之际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等人的实学思想,还是清代龚自珍、林则徐、魏源等人的经世之学,都未曾离开“匡世治民”的社会治理追求。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人类社会历经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最终将从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社会演进过程会呈现出差异性,但是从低级社会向高级社会演变的规律却是普遍性的。自秦国统一六国后,中国传统社会呈现出家族社会和皇权社会的统一。随着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主流思想,德治也成为社会治理的主要内容,教化成为社会治理的首选途径。近现代时期,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使得帝国主义文化和封建文化结成同盟,对传统文化造成了较大冲击。新文化运动以后,崭新的文化生力军开始影响中国。可以说,马克思主义的传入为中华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转化注入了新的活力。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其中就包括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当前,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大力倡导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当前国际和国内的发展形势,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并在此过程中,积极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可以说,在当前社会治理体制创新的背景下,文化的发展必须适应社会变化。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导致原有的乡规民约作用不断减弱,组织和个人的关系发生变化。因此,必须要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社会治理中的导入和融入,从孕育家长权威向孕育制度化的公共权威转变,最终形成一个灵活性与原则性相结合的社会治理新系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导入和融入基层社会治理的四个着力点

第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基层社会价值重塑中的导入和融入。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全面转型的关键时期,面临着各种不确定性以及挑战,基层社会治理表现尤为显著。在社会多元价值观并存的背景下,部分民众出现了信仰危机,基层社会治理容易步入无序状态。因此,为了有效应对这种挑战和冲击,最紧迫、最重要、最关键的就是要重塑能够获得群众认可、支持和践行的主流文化体系。应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大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发挥其价值重塑功能。

第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基层社会冲突处理中的导入和融入。当前,基层社会群众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分化、对立和冲突现象,而且呈现出越来越复杂化和多样化的趋势,对于各类群体性事件,尤其不能以简单粗暴的方式进行处理,原有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基层社会矛盾处理方式难以达到治本的效果。因此,必须要从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出发,深入排查基层社会矛盾发生的根源,以恰当、平和、有效的方式予以解决,形成基层社会矛盾“缓释”的有效渠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德治”思想,与当前基层社会治理的目标要求高度契合。因此,应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导入和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一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导入和融入,能够重塑基层社会的伦理道德观,在基层社会冲突的处理过程中避免直接冲突,缓和人际关系。另一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导入和融入,能够引导民众以更加理性的思维作出更加科学的判断和选择,促使形成稳定的社会状态。

第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基层社会转型发展中的导入和融入。当前,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带领下,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文化自信成为应有之义,与时俱进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逐渐成为推动和实现基层社会转型发展的精神动力。在现实实践中,基层民众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认同以及广泛支持,使其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目标追求。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导入和融入,发展一个适应民众需求、具备中华文化基因的基层社会治理结构,已经成为未来中国基层社会治理“往何处去”的明确目标。

第四,中华传统文化在基层社会文化重构中的导入和融入。从微观层面来看,伴随着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西方文化的输入以及渗透,对我国基层社会产生了冲击和影响。比如,当前社会中的“90后”“00后”,无论其文化消费方式还是文化价值取向,都呈现出了快餐化、西方化等特点。可以说,受西方社会不良思潮的影响,中华传统文化在基层社会的影响力在逐渐减弱,中华传统的艺术创造方式、审美情趣、语言习惯等正在被外来文化侵蚀。对此,必须要通过高效的理论重构和创新,重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基层社会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作者为北京警察学院副教授)

【參考文献】

①唐沙:《社会治理视野中市民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基于传统文化的视角》,《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39期。

②叶战备:《坚定文化自信是创新社会治理的本源》,《江苏社会科学》,2018年第1期。

③贺少雅、毕啸南:《传统文化资源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创新和转化——以山西省闻喜县寺底村为例》,《遗产与保护》,2017年第2期。

④杨建华:《传统基层社会治理文化的现代转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5年第5期。

猜你喜欢
社会治理传统文化
结构性嵌入:社会治理视域下强制隔离戒毒“民警+社工”工作模式研究
社会治理视域下的
社会转型期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实践和经验研究
“图书馆+书院”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探析
社会治理面临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