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靓川蜀,电兴天府

2019-07-20 08:27周倜然向莉莉李潞
中国电业与能源 2019年6期
关键词:藏区国网贫困地区

本刊记者 周倜然 向莉莉 李潞

每一分钟,1281位游客前来领略四川美景如诗;每一分钟,四川外送的电力可点亮东方明珠881个小时。

从当初的“严重缺电”,到如今的“川电外送”;从当初缺电严重程度居全国之首,到如今跨省输送电力能力全国第一,四川电力发生了脱胎换骨般的剧变。

从星星为伴、松光照明的落后生活,到电力充裕、产业振兴的小康之路,电力成为撬动生活、思想和文明之裂变的无形杠杆。扶摇直上的发展水平,背后是人民电业为人民的不变初心。

情生于身之所历,银线逶迤目之所至。回望来时路,新时代的电网又将延伸至何处?

“用上电”到“用好电”,甘孜藏区的瑰丽跨越

康定,甘孜藏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雅拉河和折多河汇为“炉河”从康定城中心奔流而过。

夜凉如水,炉河两岸的霓虹将康定城折射出五光十色的神采;跑马山上的人造银河灯光点点,仿若天上的街市。晚9时许,这座情歌之城并无睡意,饭馆、茶馆、商铺灯火通明,游客、商贩、居民来往不息。

稳藏必先安康,发展则必兴康。长期以来,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改善藏区民生和“稳藏兴康”便是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以下简称国网四川电力)义不容辞的责任。

从2012年四川电网的“一号工程”——“新甘石”联网工程,将甘孜州北部与四川电网主网相连,告别其长期孤网运行的历史;到2013年的“电力天路”建设,打通了康巴藏区经济发展之路;再到2018年开始的“三区两州”建设,实现了藏区人民从“用上电”到“用好电”的瑰丽跨越。

攻坚过程中,不仅要克服自然环境恶劣、施工难度极大、交通运输不便等诸多困难,更重要的是在发展建设和保护生态中找到平衡,在民族和文化差异中进行和谐对话。

“现在藏区居民(户居容量)用电情况基本已到达2千瓦,用电水平、用电质量与省内其他地区居民保持同步。”国网甘孜供电公司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刘元生介绍说。

条条银钱将藏区与外串联。 国网甘孜供电公司供图

“十三五”以来,国网四川电力在凉山、阿坝、甘孜三州供区内累计完成农网改造投资55.65亿元,其中投资12.65亿元10千伏项目精准改善供区内915个贫困村电网状况。实现2497个贫困村摘帽,34.91万户、115.32万人脱贫,无一人一户因电力原因影响脱贫。

“十三五”以来,“三州”地区用电量由223亿千瓦时增加到272亿千瓦时,年均增长6.77%;GDP由1803亿元增加到2131亿元,年均增速5.71%。安全充足可靠的电力供应,为深度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

开栏的话

70年砥砺奋进,70年辉煌伟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间,全行业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令人振奋的能源电力奇迹,s为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为喜迎新中国70华诞,本刊特开设“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专栏,展示能源电力行业70年的发展历程、宝贵经验和辉煌成就,为新时代能源电力行业进一步发展不断积蓄力量。

“扶贫”到“扶志”,凉山州的光明嬗变

人类的发展史,某种意义上可视作一部追逐光明和文明的史诗。光明的缺位,不仅造成对生产力发展的巨大阻碍,还会使现代文明无法照进封闭的心灵。

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集区,也是全国连片深度贫困地区之一。2018年初,习近平总书记特意把凉山之行安排在党的十九大之后、作为考察脱贫攻坚的第一站,体现出总书记对彝族人民的关怀、对凉山州的期待。

凉山州喜德县阿吼村,是一个海拔2500~3200米的彝族聚居村,也是国网四川电力对口帮扶的深度贫困村,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就有73户310人。阿吼村自然条件恶劣,道路、通讯、教育等设施落后,2015年,贫困户人均年收入1500元,而制约发展的瓶颈是村民思想观念落后,缺乏谋生技能。

国网四川电力积极探索,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切实通过党建引领激发贫困群众脱贫的内生动力,让贫困群众产生脱贫意愿。深入打造“产业、智力、爱心”三位一体特色扶贫模式——发挥电网企业优势,精准发展特色产业;利用教育优势资源,精细抓好智力扶贫;结合特色志愿服务,精心开展爱心帮扶。

2017年12月,在四川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推进会上,国网四川电力负责人表示,将全心全意、聚焦聚力,推动深度贫困地区电网发展,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电力保障。2019年,实现贫困地区农村电网改造全覆盖,2020年,实现贫困地区供电服务均等化。

国网四川凉山供电公司员工、驻阿吼村第一书记王小兵对记者说:“阿吼村于2017年已顺利通过四川省、凉山州的脱贫验收,截至2018年底,贫困户人均年收入达到7180元。下一步,我们将更重注‘扶志’,实现‘输血式’到‘造血式’的可持续发展。”

电力精准扶贫的一小步,是发展经济、惠及民生的一大步;这样的一小步,带来的变化却可能是“一跨千年”。

“钢城”到“花城”,攀枝花的绿色转型

一路向南,条条银线绵延至四川的南大门——攀枝花。

声势浩荡的三线建设,是新中国成立之初、特定历史条件下的时代记忆与伟大篇章。攀枝花市这座城市也因为三线建设而从无到有,从荒山野岭飞速发展成为现代化工业城市。

谁也不可否认电力之于一座城市的“启明星”作用,在攀枝花快速发展的“黄金时代”,电力提供了稳定的保障和强大的助力。

在攀枝花市,有这样一句话:“先有厂,再有城。”这里的厂,指的是攀枝花钢铁厂,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攀钢。攀钢奠定了西部钢铁工业的基础,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污染。

何解?攀枝花人走好“阳光”路,通过“康养+”推动产业升级,加速城市转型。随着城市的转型升级,坐拥得天独厚自然资源的攀枝花市最大程度用好清洁能源,实现绿色低碳发展,成为一个新能源应用的示范性样板。

攀枝花因其独特的地理条件,过境水流量达1100多亿立方米,日照时数2700余小时,境内蕴藏了巨大的风、光、水能资源,在开发利用清洁能源等领域具备较强的产业优势,也正式被国家能源局列入创建新能源示范城市名单。其基本形成了以水电为支柱,火电为支撑,风电、太阳能光伏发电、垃圾发电为补充,沼气能、天然气、太阳能光热应用全面突破的能源发展格局。

2015年3月,攀钢加入企业停发自备电厂消纳富余水电替代交易行列,按照0.38元每千瓦时的价格使用四川电网的清洁水电。仅2015年全年,攀钢就完成11.9亿千瓦时替代电量,降低电费成本3亿元,同时减少消耗50多万吨燃煤,减少2500多吨污染物的排放。

到“十二五”末,攀枝花清洁能源产业已初具规模,除二滩水电站外,还有观音岩电站300万千瓦、若水(桐子林)电站60万千瓦、大面山130兆瓦风力发电场、干坝子400兆瓦风力发电场、万家山30兆瓦光伏发电场等项目相继并网发电。

推进电能替代和清洁能源消纳,国网攀枝花供电公司一直在行动。2018年,该公司累计完成电能替代电量21.59亿千瓦时,接近全省总量一半。今年1~4月,攀枝花市以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为主的新能源发电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已累计发电5.5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3.04%,占全市发电量比重7.09%,同比提升1.42个百分点。

猜你喜欢
藏区国网贫困地区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圆满完成春节长假保电任务
国网浙江电力 多措并举抓好电力保供和能耗双控“头等大事”
红袄漫画
山西省政府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1.42亿元
国网今年投资27亿元 新建7.8万个充电桩
多康藏区藏族源流考释
对贫困地区乡村学前教育的几点思考
交通运输部累计投入约7100亿支持贫困地区交通建设
五彩巴塘 扮靓藏区人民新生活
上学不如“混社会”? 贫困地区的“厌学症”如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