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校园健康跑活动影响因素调查研究
——以河南大学为例

2019-07-20 11:57
运动 2019年3期
关键词:大学生

耿 新

(河南大学体育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0)

近几年我国大学生身体素质逐年下降,为寻找解决大学生体质逐年下降的问题,国家颁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等文件,意在增强学生体质,激励广大学生“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学生自我保健意识和体质健康水平。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河南大学在2017—2018学年第2学期开始通过校园跑步软件要求大一、大二的学生必须参加校园跑活动,并与期末的体育考试成绩直接挂钩。因此,对河南大学在校大二、大三参加过校园健康跑的大学生进行调查分析,分析校园健康跑开展近1年来对参加过校园健康跑的学生,是否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的具体情况,从而采取相关建议,以促进河南省高校在校大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提高身体素质。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大学生校园健康跑活动影响因素调。本文的研究对象主要为河南大学在校大二、大三大学生。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通过登录河南大学图书馆,以主题词“跑”和关键词“大学生”在CNKI上进行检索,共检索期刊138篇,为本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1.2.2 访谈法向河南大学公共体育教研室主任和学校公共体育任课教师进行访谈,访谈时间为30min,主要针对大学生健康跑和运动习惯的养成等进行咨询,并对访谈结果进行整理。

1.2.3 问卷调查法在河南大学随机抽取在校大二、大三的非体育专业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 共发放问卷1000份,问卷回收990份,回收率99%,其中有效问卷为960份,有效率为96%。

1.2.3 数理统计法运用Excel 2003 软件对调查问卷进行数据统计,并用SPSS 23.0对调查结果进行分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大学生对校园健康跑的兴趣和态度

调查发现,目前参加过校园跑的大学生,非常感兴趣和感兴趣的学生有34.46%,有39.17%的学生感觉一般,有24.37%的同学对校园健康跑不感兴趣。有42.92%的同学认为有必要参加校园健康跑,但有57.08%的同学认为没必要参加。如果没有学分限制,愿意参加校园健康跑的有38.96%,有61.04%的同学不愿意参加,其中如果没有学分限制,愿意参加校园健康跑的374名同学中,有38.77%的同学为了健康需要原因参加跑步活动,有21.66%的同学是为了社交需要,有25.40%的同学是为了释放压力,有14.17%的同学仅仅是为了消磨时间才选择跑步的。在认为没必要参加校园健康跑的548名同学中,有28.83%的同学认为校园健康跑活动无法满足社交的需要,有38.87%的同学认为没有时间,但有18.61%的同学认为耽误学习,有13.69%的同学认为没有达到心理预期。

2.2 大学生对学校目前使用的校园健康跑软件的态度

调查发现,有38.65%的同学认为学校目前所使用的校园健康跑软件科学,但有61.35的同学认为目前学校所使用的校园健康跑软件不科学。在认为不科学的589名同学中,有39.90%的同学认为学校目前所使用的校园健康跑软件计步不准确,有14.09%的同学认为软件数据上传的限制多,有11.88%的同学认为软件速度要求不合理,还有34.13%的同学认为软件的其他功能(如约跑)等功能形同虚设。

2.3 大学生对学校每学期要求的运动负荷量情况调查

调查发现,在目前参加过校园健康跑的大二、大三的同学中,认为校园健康跑的运动负荷量很大的有17.08%,有36.56%的同学认为校园健康跑的运动负荷量较大,有20.21%的同学认为校园健康跑的运动负荷量适中,有19.06%的同学认为校园健康跑的运动负荷量较小,只有7.09%的同学认为校园健康跑的运动负荷量很小。

2.4 大学生参加校园健康跑活动后运动习惯情况

调查发现,目前参加过校园健康跑的大二、大三的同学中,经过校园跑后或跑完规定的里程后中,有11.88%的同学依然会坚持跑,有47.60%的同学参加过校园跑后或跑完规定的里程后偶尔会继续跑,但有40.52%的同学参加过校园跑后或跑完规定的里程后,不再继续跑。其中,在坚持跑的114名同学中,有63.16%的同学每周跑1次,每周跑步两次的同学有21.93%,只有14.91%的同学每周跑步的次数再3次以上或超过3次。在偶尔跑的457名同学中,有15.10%的同学跑步的次数为2周跑1次,有19.26%的同学跑步的次数为3周1次,有29.10%的同学每月跑步1次,还有36.54%的同学更久才跑步1次。不再坚持跑的389名同学中,有24.16%同学认为没有时间继续参加跑步活动,有31.62%的同学认为自己没有养成良好的跑步习惯,导致自己未能继续参加跑步活动,有27.25%的同学认为跑步会耽误学习,因此不再参加跑步活动,有16.97%的同学认为自己不能继续参加跑步活动的原因是受到场地或天气影响。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 论

3.1.1 校园健康跑活动没有从学生的兴趣出发目前校园健康跑活动虽然可以起到部分的锻炼意义,但活动本身具有强制性,再加上校园健康跑活动与学生的期末体育考试成绩直接挂钩,没能尊重学生的自身兴趣,而且没有满足大学生运动健身对多种运动项目的需求,使部分学生在参加校园健康跑活动中,对跑步这个活动本身具有抵触和消极情绪,从而导致学生失去了跑步本身的乐趣。

3.1.2 学生自身对健身观念认识不足虽然少部分学生认为校园健康跑活动开展很有必要,而且有部分学生甚至认为即使没有学分限制,也依然会选择主动跑步,但这不排除其中一少部分同学在校园健康跑活动开展之前就已经有跑步的习惯。然而大部分学生认为开展校园健康跑活动没必要,说明大部分同学对运动健身的认识不足,对健身观念不够了解。

3.1.3 学校选择的校园健康跑软件的科学性不足且部分相关功能形同虚设有超过一半的同学认为学校所选择的软件不科学,存在一些缺陷,部分同学反映计步功能不准确、跑步数据上传慢且限制多、GPS定位不准确、路线设计不完善等。还有部分相关功能(如约跑等)形同虚设,开启约跑功能后,除了重点一样,路线却不相同,不能结伴跑步,无法满足学生的社交、娱乐需要。

3.1.4 运动负荷量较大,没有区别对待、因人而异有部分同学认为运动负荷量较大。学校同性别同学的运动负荷量完全一致,没考虑到学生的差异,部分同学身体素质较好,可以轻松完成,但有少部分同学身体素质较差,平时没有锻炼习惯,却要一样的负荷量,从而导致负荷量大、身体受不了等情况,从而产生抵触情绪,甚至出现找人替跑现象,更不利于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3.1.5 跑步周期短,难以养成跑步习惯

由于规定的负荷量一致,部分大二的身体素质较好的同学,可能1个多月就能完成。身体素质一般的同学在突击2个月左右也可完成,还有部分大三的同学在升入大三后,就逐步不再继续跑步,甚至有同学直接随后不再跑步,从而难以养成跑步的习惯。

3.2 建 议

3.2.1 尊重学生的兴趣,满足学生对多种运动项目的需求学校应该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尊重学生的兴趣,因为兴趣能够推动正在进行的活动,而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运动的兴趣与热爱是保障运动任务能够完成、运动目标可以实现的基本保障。同时,学校要根据学生对不同运动项目的兴趣,设计出不同的运动目标,丰富学生选择的空间,满足学生对多种运动项目的需求,从而让学生在快乐中完成应有的锻炼目标,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3.2.2 加强宣传力度,对学生健身观念进行正确的指导学校应该主动加强对健身锻炼方面的宣传力度,组织学生观看健身方面的宣传片,提高学生对健身方面的认识,只有是学生自身明白了健身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学生的思想方面才会扭转,才能化被动为主动,从而才能消除学生对健身的抵触心理,才能主动完成要求的负荷量,最终养成良好的运动健身习惯。

3.2.3 选择科学的校园健康跑软件,完善并丰富相关功能学校在选择校园健康跑相关软件时,一定要注意软件的科学性和完善性,避免因为软件的不完善,影响学生对跑步和健身的态度。同时可以添加如天气、空气质量等内容,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空间,选择不同的时段进行锻炼。成熟的软件和丰富相关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学生,引发学生的好奇心理,吸引学生主动参加,主动尝试,学生在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后,更能主动参与,从而达到学生主动自愿参加运动锻炼的目的。

3.2.4 因人而异、区别对待,制定适中的运动负荷量不同的学生的身体素质不相同,学校不能仅仅以性别来区分学生的运动负荷量,要因人而、区别对待不同的,不同身体素质的学生。教师可在学期开始时,对学生进行身体素质简单测试,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后,然后再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运动负荷量,与学生商议达成共识后,对不同身体素质的学生在软件输入不同的运动目标,从而避免因运动负荷量过小,没有起到锻炼效果;因运动负荷量过大,学生不堪重负,丧失运动信心,失去运动乐趣。

3.2.5 制定科学的跑步锻炼周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学校和教师要制定出科学的跑步锻炼周期,根据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锻炼周期,规定出每天的运动量,根据天气、空气质量、场地等不同的因素,在条件允许的情况,让学生在合理的负荷量下,尽可能地延长跑步锻炼周期的时间,从而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跑步锻炼的习惯,进而主动锻炼,达到预期的效果,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猜你喜欢
大学生
第十六届大学生年度人物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方丽洪 “90后”大学生返乡创业
当代大学生典型诗病举隅
大学生就业趋势
放飞女大学生创业梦想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