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雨清
摘 要: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质量。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阻碍了内部控制作用的发挥。本文在阐述内部控制对行政事业单位重要性的基础上,分析了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工作建议,以帮助行政事业单位改善内部控制工作。
关键词:内部控制;行政事业单位;问题
一、内部控制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重要意义
因性质与企业不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具有不同的特点。首先,由于行政事业单位长期以来缺乏精细化管理和成本管理意识,对单位内部管理进行改进的积极性不高,导致单位内控建设存在一些困难,推进内控工作遭遇的阻力较大。其次,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工作不仅需要满足单位内部管理的需要,还要积极对接国家政策方针,为社会提供更为优质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必须不断完善和推进内部控制工作,以便更好地履行相关职责。具体而言,内部控制工作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重要意义,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可以帮助行政事业单位做好各项管理工作
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性质是为社会公众服务,由于单位掌握大量的社会公共资源,内部控制工作可以保证单位日常各项工作的合法合规性。
(1)可以保证国有资产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内控机制可以保证行政事业单位公共资源使用的公平性和公开性,提升资源利用效率,确保国有资产安全,避免出现私人侵占国有资产的现象。
(2)提升单位工作效率,节省行政开支。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直接关系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通过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监督单位各个环节工作的开展,并实施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可以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各部门工作效率的提升。同时,还可通过内控体系建设,改进工作流程,简化烦琐的办事程序,提升单位服务水平和效率,节省单位的成本支出。
2.可以有效遏制腐败现象
行政事业单位因为拥有一定的行政权力,少数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可能会损害公共利益,导致贪污腐败行为的发生。而通过落实内控机制,行政事业单位可以有效规范和约束单位人员的行为,从财政预算、政府采购、资产管理等方面实施全方位的监督和控制,堵塞管理漏洞,保障国有资产和财政资金的安全。
二、行政事業单位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1.内部控制重点不明确
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与企业存在较大差别,内控工作应该有自己的重点。若是内控工作重点不明晰,不仅会降低内控建设的效率,还无法发挥内部控制的监控作用。例如,在财务预算的内部控制工作中,很多行政事业单位仅仅将预算金额视为内控的重点,而忽略了对预算过程和预算执行结果反馈的监控。内部控制工作如果不全面,偏离了控制重点,忽略了一些风险点,将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工作方向出现偏差,影响单位健康稳定发展。
对于内控节点不清晰,内部控制工作重点不明确,或是内控偏离单位实际情况,这些都表明了行政事业单位对于内控建设缺乏深刻认识,对于单位整体工作情况未能全面掌控,导致内控建设规划不周全,无法实现全覆盖,不仅不能发挥内部控制的作用,还会浪费单位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2.内部控制方法单一
内部控制手段陈旧、缺乏创新,会影响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工作的开展。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工作流程一般相对简单,财务核算类型也较为单一,因此在内部管理建设方面不太重视,内部控制工作大多挂靠在财务部门,而财务部门一般对财务内控较为关注,对其他业务环节则比较疏忽。
同时,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方法单一,难以满足管理需要。部分单位的内控工作仅限于文件传达,没有将内控内容与业务开展相融合,导致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效率低下,内控工作往往流于形式,内控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也不断降低,这都对内控工作的推进和其实际作用的发挥产生了不利影响。
3.内部控制制度执行落实不到位
近些年来,行政事业单位越来越重视内部控制工作,并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和体系,但实际执行力度不够,内控工作难以落到实处。
一方面,这是由于单位的内部控制体系缺乏可操作性。行政事业单位因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其内部控制设计要贴合单位工作,不能照搬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否则内控体系将无法匹配,在实施过程中便会遇到很多阻碍。同时,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重点不明确,也会使得内控制度缺乏可操作性。
另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在抓落实、抓执行上做得不够。由于缺乏有效措施来保障内控工作的实施,使得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工作浮于表面,未严格按照相关制度要求开展工作,难以实现内控工作的既定目标。
4.监督评价机制缺位
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往往只重视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而忽略了对内控工作的监督和评价,缺乏公正合理的监督评价机制予以配合支持。内部控制活动开展的目的是为了优化单位的各项资源配置,以提高工作质量。如果内控工作没有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来实施,不仅无法达到预期效果,还会给单位发展造成负面影响。而建立健全监督评价机制,有利于单位内控工作的改进和落实。如果缺乏科学有效的监督评价机制,内控工作开展得怎么样就无从评判,工作人员对于内控工作也会漠视,致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或是风险点不能被及时发现。监督评价作为内控工作的关键环节必不可少,评价和监督是否公正客观、是否全面及时,将直接影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水平。
此外,有些行政事业单位尚未建立实施监督评价职能的内部审计部门,内部审计人员专业性不高,或是内部审计部门独立性受到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监督评价工作难以落实。
三、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完善措施
1.明确工作重点,完善内部控制工作流程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未能达到预想效果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因为单位在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时,没有明确内部控制活动的方向和内容,使得工作宽泛但无重点,最终流于形式。为了保证内部控制工作的实施能够帮助行政事业单位更好地运转,其内部控制建设在全面覆盖单位各项工作的前提下,有必要明确工作重点,以免避重就轻,偏离内部控制工作的设计目标。
行政事业单位应该明晰单位整体工作流程中的关键环节,然后集中优势资源来加强相关环节的内部控制活动,重点解决对此部分工作的监控,以确保工作的正常开展。鉴于行政事业单位工作性质,可以将预算控制、财务核算、采购工作等作为重点内部控制环节,结合单位自身的工作职能特点和国家政策要求,明确重点工作环节,并设立内控建设的阶段性目标。通过合理规划和细化分工,确保内部控制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提高内控工作对于单位的价值。
2.创新内控工作方法,提高工作质效
好的制度需要好的方法去实施,才能发挥功效。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在内部控制制度完善的基础上,选择适当的工作方式方法来落实各项制度要求。
首先,行政事业单位应该转变理念,搭建信息化平台来实现内部控制工作的系统化和自动化,降低人为因素对于内部控制活动的影响。例如,行政事业单位可以利用电商平台实施集中采购,杜绝暗箱操作;加强财务系统的建设,通过在系统中设置临界值、预警机制等来实现对业务环节的自动化监控,不仅节约了人力成本,还可以提升工作效率,同时也减少了人为判断失误或是其他因素对内控工作的影响。
其次,行政事业单位应该不断创新方法,以提升内控工作的积极性和有效性。对于不适应发展需要的工作方式要调整或者摒弃,不断创新工作模式,提升单位内控工作人员的活力,充分发挥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推进内控工作更高效地開展。对于单位中涉及“三重一大”事项的,行政事业单位可以建立管理班子集体表决的制度,以免出现个人决策的武断或滋生腐败行为。
3.强化执行落实,发挥内控功效
首先,行政事业单位要通过宣传,增强单位全体员工的内控意识。通过多种渠道积极宣传内控理念,组织员工学习内控制度。在内部管理中,合理设置岗位,明确岗位职责,分析并提出相关岗位的风险防控点,通过这种方式鼓励员工关注本职工作中存在的风险点,积极参与内控工作。
其次,通过激励约束机制来强化内控工作执行,严格控制各项工作中的风险点,建立预警机制,将内控工作落到实处。可以将内控工作开展情况与单位考核相结合,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各个部门对于内控工作的重视程度,以推动内控工作更好地开展。另外,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积累经验,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工作方式,以提高工作执行力,更高效地推动工作进行。
4.完善监督评价机制
加强内部控制工作,就需要有配套的客观公正的监督评价机制予以配合。内部控制工作开展情况,需要有评价体系予以监督和评估。
首先,行政事业单位需要构建一套符合实际、客观公正的评估体系,并结合定量和定性指标,用来评估各项内控工作的开展情况是否符合要求,并取得预期效果,对于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整改。
其次,为了发挥监督评价对于内控工作的促进作用,建议行政事业单位应该考虑建立独立的内审部门,专职从事监督和评价工作,确保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保证其监督评价工作的客观和公正性。
四、结语
有效实施内部控制工作,有助于行政事业单位提高工作质量,规范工作行为。但是,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中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影响了内控工作效用的发挥。行政事业单位应该正视内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树立以风险为导向的内控理念,完善内控体系,加强监督和评价,以推动工作落实,发挥内控效用。
参考文献
1.程晓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优化的探讨.财会学习,2017(01).
2.康国娟.浅谈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问题.经济师,2018(9).
3.冯艳辉.浅谈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全国流通经济,2017(11).
(责任编辑:王文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