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9-07-19 10:42李贤杰曹俊杰
安徽农业科学 2019年12期
关键词:休闲农业

李贤杰 曹俊杰

摘要 分析了山东省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基本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山东省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形势较好,但也存在农村产业融合程度较低,土地流转面积较小和方式单一,投入资金来源渠道有限和融资困难,农村产业融合的政策支持不足等问题。应通过建立新型合作方式,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引导工商和社会资本对“三农”进行投资,完善产业融合支持政策体系等措施,更好地促进山东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关键词 农村产业;三次产业融合;休闲农业

中图分类号 S-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9)12-0264-02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19.12.073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Abstract The basic status quo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rural industrial integration in Shandong Province were analyzed,an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The situation of rural industrial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in Shandong Province was good,but there were also some problems such as low degree of rural industrial integration,small land transfer area and single mode,limited investment source channels and financing difficulties,and inadequate policy support for rural industrial integration.By establishing a new type of cooperation,we should promote the reform of the rural property rights system,guide the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and social capital to invest in the “three rural”,improve the industrial integration support policy system and other measures to better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rural first,second and third industries in Shandong Province.

Key words Rural industry;Three industries integration;Leisure agriculture

2015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加快农村三次产业的整合和发展,延长农业产业链,增加产业附加值。2016—2018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强调了农村产业融合的重要意义。由此可见,我国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已成为时代的潮流和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抓手,农业及相关产业的交叉融合与发展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主要内容。山东省是全国较早提出实施农村产业融合和发展农业“新六产”战略的省份之一,2017年山东省十一届党代会强调要着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山东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培植壮大农业“新六产”,接下来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了关于促进农村产业一体化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0年将大幅度提高新兴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从此拉开了全力促进全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序幕。

1 山东省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基本现状

目前,山东省农村地区大力推进三次产业融合,突出表现在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的农村土地流转和农业规模经营,进而带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据统计,截至2018年6月,山东省土地流转面积已达211.7万hm2,占家庭承包土地面积的34.4%;年销售收入超过500万元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9 600家,农民合作社达19.4万家,家庭农场达5.5万家,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达21万多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充分利用农村资源、推动农地流转、发展现代化农业和促进农村产业一体化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

1.1 农业龙头企业发展推动了农村产业一体化

2018年6月,山东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快构建政策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实施意见》,推出财政支持、税收优惠、帮助解决用地、金融助力、保险分担、提升基础、品牌创建和人才支撑等八项支持政策,鼓励和支持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扩大对农业农村产业投资,不断延伸农业产业链,集中配置生产要素,规范发展农业生产加工、物流销售以及服务管理[2],逐渐推进农村产业一体化发展。泰安市肥城富士康粉体有限公司是山东省重点农村龙头企业,已发展成为小麦生产、饮食服务和商品直销的综合性企业集团。该企业在肥城市5个乡镇建立了2.3万 hm2优质小麦生产基地,采用统一的种子供应和合同采购方式进行销售。另外,企业还开设了餐馆、食堂和门市店等,形成了种植、制造、零售、饮食等一站式服务,带动了农村产业融合。

2018年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00强排行榜公布,山东省共有80家企业入围,成为入围企业最多的省份。目前,山东省农业龙头企业占全国同类企业总数的10%左右,总产值达到1.5万亿元,同比增长7.1%;现在超过40%的农业龙头企业拥有自己的基地,驱使超过1 000万农民参与推进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出口创汇达到169.9亿美元。

1.2 品牌农业引领农村三次产业发展

山东省不少地区依托特色农产品的品牌效应和市场价值建立生产基地,发展集约化物流,打造集“生产—销售—运输”为一体的产业链[3]。品牌价值的提升导致农产品附加值的增加,从而极大地带动了山东省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临沂市以“沂蒙山”地理形象作为品牌带动区域性生产,建立优质农业生产基地。采用“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名牌引领+协调零售”的模式,在全国建立了“沂蒙山特质农产品专柜”,强化沂蒙山农产品的品牌影响力,促进当地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在品牌农业的引领下,2018年临沂市优质农产品种植面积达到38.6万hm2,现有特色农产品工业园区203个,居山东省第二位,通过品牌建设指领农村产业不断融合发展。

目前,山东省的农业品牌价值不仅连年提升,农业产业链更是覆盖农村三大产业。山东省共有600多个地理标志商标,多年来在全国排名第一,东阿阿胶等八大标志性产品入围“中国品牌价值评价排行榜”,许多农业品牌在国内外具有较大的影响力。

1.3 农业休闲旅游带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近年来,山东省通过发展休闲农业促进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特别是通过游客的体验和传播能力,扩大农村生态基地和优质摘采园区的影响力,探索出“农业、旅游双链条”的农业发展新模式。旅游服务与特色农产品种植的密切搭配是山东省带动农村地区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兴战略。依靠冬枣特色产品,滨州市沾化县建立了“冬枣生态旅游区”,延长冬枣产业链,逐步建立起“枣园+景区+采摘+休闲”的农业旅游模式。借助节假日和“冬枣旅游文化节”等特殊节点举办形式多样的节庆活动吸引游客,休闲农业的发展也带动了当地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农村经济发展形势向好。

据有关报道,截至2018年6月,山东省农村地区接待游客共计2亿人次,同比增长10.3%,消费1 161.8亿元,增长13.9%。目前,山东省累计建设省级旅游乡镇381个,省级旅游村1 180个,建成302个优质采摘园区,乡村旅游收入约占山东省旅游总收入的20%。

2 山东省农村产业融合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农村产业融合程度较低

现阶段,山东省农村产业一体化仍处于初级发展时期,三次产业链融合规模小、程度浅和水平低。农村一二三产业的主体带动作用参差不齐,农民合作社、专业农产品市场、龙头企业和品牌农业等传统带动方式仍为主力。农业文化产业和农村电子商务2个新兴实体规模较小,促进产业融和的能力比较薄弱,为数不多的农业文化产业园仅停留在地方层面上。截至2018年6月,农村农业部发布的4批91项、涉及104个县(区、市)的“国家级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中,山东省只有“山东乐陵枣林复合系统”“山东章丘大葱栽培系统”和“德州夏津黄河古道古桑树群”3处,对农业产业链延伸的带动作用不强,农村产业融合程度亟待提高。

2.2 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较小和方式单一

农村产业一体化的发展速度通常取决于土地流转率。由于农民心存顾虑、方式不规范、流转机制不完善,山东省目前的土地流转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截至2018年6月,全省土地流转面积211.7万hm2,仅占耕地面积的32.5%,参与土地流转的农民人数355.26万,仅占农村家庭数量的16.2%。另外,农地流转方式相对简单,其中转包、出租形式流转的土地占流转总面积的2/3,其他方式运用较少且发展缓慢。政府角色不明确,缺乏完善的市场流转机制,信息不通畅致使土地流转成本较高等问题的存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农村三次产业融合的发展,如何让农户享受到土地流转红利有待进一步探索。

2.3 农业投入资金来源渠道有限和融资困难

农业投资持续时间较长,收入回报缓慢,导致农业取得资金支持困难。由于工业和商业资本具有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性质,进入农村的工商资本相对较小而且较为盲目,经常在某些农产品价格高昂时大量投入,当收益递减时迅速抽离,不仅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还抑制了农业的健康持续发展[4]。借贷审批流程复杂、农业经营主体的抵押品选择较少、金融行业对农村区域重視不足等也导致农民通过信贷途径解决农业资金短缺问题较为困难。总之,资本的缺乏以及贷款困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发展,限制了农业规模扩大和向新兴产业领域扩展,从而减慢了农村产业一体化和产业融合的进程。

2.4 农村产业融合的政策支持不足

一方面,与城镇和工业相比,山东省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投入不足,许多农村地区的饮水、能源、通讯、交通等基础设施不够完善,保障机制不健全,限制了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另一方面,山东省在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没有创新性的扶持政策去促进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融合过程中所需土地、水电等重要领域也缺乏针对性的补贴和减免等优惠政策[5]。并且农民的主体地位缺乏政策保障,政府在招商引资中,通常注重企业的实力与知名度,往往忽视农户与其对话和谈判时的对等权,使得农户和农村集体在三次产业融合过程中处于被动的跟随地位,利益逐渐边缘化。

3 加快农村三次产业融合的对策建议

3.1 建立新型合作方式,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

探索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延伸农业产业链,提升农产品的品牌价值,实现农业多链条、多环节升值,不断拓展现代农业发展空间。通过保底分红、农民入股、利润返还等方式建立农民参与企业经营的新型合作组织,让农民更多地分享农业产业链各环节的收益,提高农民的参与产业融合的积极性。加强相关政策支持,发展农业职业教育,建设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完善稳固的利益合作机制[6],培育农业农村发展的新动能,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同时,各级政府要坚决打击欺凌和霸权合同等行为,减少对参与产业融合的农民利益的损害。

3.2 不断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促进农地顺利流转

积极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不断探索新的农村土地流转模式[7],针对不同的村庄选择差别化的流转形式,如土地托管、入股、互换等。以“尊重农民意愿,保护农民利益”为根本,保障农民承包土地的合法权益,使其信任新的土地流转方式。因地制宜,循序渐进,高质量地完成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农垦改革[8]。另外,农村土地流转既要维护农民的主体地位和正当权益,又要保护其他合作主体的合法权益,体现自觉自愿、平等合作、互利共赢的原则,不能使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探索与土地改革的初衷背道而驰。

3.3 引导工商和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农村,创新资金筹措机制 在增加农业资金投入倾斜政策的基础上,各级政府加大指导力度,完善投入保障制度,拓宽农业农村发展筹资渠道,加快形成多元投资体系。促进山东省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的金融支持[9]体系建设,引导工商资本、社会资本投向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领域。推广普惠性农业保险的运用,鼓励政策性保险与商业性保险相结合,减少农民对土地的依赖,进一步提高农民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积极开展融资增信业务,争取省财政担保资金和市配套资金,提高农业类银行授信额度,探索振兴乡村资金筹措办法,为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提供了有力保障。 

3.4 完善产业融合支持政策体系,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涉及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地制度改革、农业支持政策体系调整,必须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构建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体系,突破传统“就农业论农业”的思维定势等。加大财政资金对农业农村及其产业融合的投入力度,改善农村的基础设施和配套保障机制,充分吸引多种经营主体的投资合作,调动广大参与主体的积极性。同时,进一步调整国家收入分配格局,探索创新有助于农村产业融合的财税政策,建立公平健康的市场环境,确保农村三次产业融合的长效发展。

另外,山东省东、中、西部等不同地区农业和农村资源、产业特点差异较大,一二三产业发展水平及其融合度不同,对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需要因地制宜提出不同路径和对策,不能搞“一刀切”,也不能照抄照搬其他地区的模式和做法。

参考文献

[1]曹俊杰.工商企业下乡与经营现代农业问题研究[J].经济学家,2017(9):63-72.

[2] 周丹丹.新常态下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探索与实践:以四川蒲江县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8,46(1):195-197,214.

[3] 吕岩威,刘洋.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探究[J].当代经济管理,2017,39(10):38-43.

[4] 沈薇,王德平,朱山川,等.農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路经探索:基于江油市新安镇的案例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8,46(25):194-196.

[5] 曹俊杰.资本下乡的双重效应及对负面影响的矫正路径[J].中州学刊,2018(4):38-43.

[6] 徐玉营.东平县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调查[J].决策与信息,2017(7):62-74.

[7] 王立娜,汪长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地方实践与现实启示:以湖南涟源为例[J].行政与法,2018(3):37-43.

[8] 孙学立.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组织模式及其路径创新[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42(1):57-63.

[9] 郑伟,张欣,李猛,等.济宁市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对策研究[J]. 安徽农学通报,2017,23(21):1-3.

[10] 汪思冰.金融支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问题研究:以苏州为例[J].商业经济研究,2017(23):174-175,192.

猜你喜欢
休闲农业
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营口市休闲农业发展研究
鞍山市休闲农业发展研究
烟台地区休闲农业营销状况及对策
滦平县休闲农业的文脉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