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中旗
摘要 论述了乡村产业振兴的内在逻辑,提出了乡村产业振兴的根本途径与关键举措。乡村强是国家强的前提基础,促进乡村产业振兴,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新時代,在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变、经济发展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背景下,乡村产业振兴应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战略遵循,以三产融合为根本途径,以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标准化、品牌化等为关键抓手,大力推动乡村农业振兴,引领和带动乡村全面振兴。
关键词 乡村振兴;乡村产业振兴;农业振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图分类号 S-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9)12-0247-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19.12.068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Abstract The internal logic of rural industrial revitalization was discussed, and the fundamental ways and key measures for rural industrial revitalization were put forward.Rural revitalization is the foundation of the countrys prosperity,promoting the revitalization of rural industries and building a modern agricultural industrial system is the top priority of rural revitalization.In the new era, under the background that the main contradictions in our society have changed and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entered a stage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the revitalization of rural industries should be guided by the structural reform of the agricultural supply side, with the integration of the three industries as the fundamental approach, with mechanization, automation, intelligence, informationization, standardization, branding as the key to vigorously promote rural agricultural revitalization,lead and drive the comprehensive revitalization of the countryside.
Key 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Rural industrial revitalization;Agricultural revitalization;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Highqua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当前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未来要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些都离不开乡村振兴。“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乡村强是国家强的前提基础。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忘记农民、淡漠农村;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1]。这为我国乡村振兴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促进乡村产业振兴,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新时代,在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变、经济发展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背景下,应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战略遵循,以三产融合为根本途径,以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标准化、品牌化等为关键抓手,大力推动乡村农业振兴,引领和带动乡村全面振兴。
1 乡村产业振兴的内在逻辑与重要意义
1.1 乡村产业振兴的内在逻辑
1.1.1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关于如何实现乡村振兴,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了20字的总要求:“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18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提出了“五个振兴”的科学论断:即“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进一步明确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和路径[2]。不管是乡村振兴总要求,还是“五个振兴”,均把产业振兴放在了首位,可见其地位和重要性。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从乡村振兴与乡村产业振兴的逻辑关系来看,产业是乡村经济发展的根基,是乡村其他各方面振兴的前提和基础,只有使乡村产业兴旺起来,才能带动乡村经济强起来、农民富起来、农村美起来,才能引领乡村走向全面振兴。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我国经济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在国民经济总量中,工业和服务业占比快速提升,农业占比则快速下降。2017年我国第一、二、三次产业比例为7.9∶40.5∶51.6,农业占比已连续多年下降[3]。农业占比下降,一方面是经济发展规律使然,工业和服务业是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方向,随着经济发展水平提升,工业和服务业占比必然会大幅提升;另一方面,也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村发展滞后,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导致农业生产效率、产值不高,有着直接关系。目前来看,乡村已经成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主要短板,只有紧紧抓住产业振兴这个牛鼻子,才能引领和带动乡村全面振兴。
1.1.2 农业振兴是乡村产业振兴的核心。当前,我国虽然已经进入了工业化中后期阶段,城镇化率达到了58.52%,但仍然是一个农业大国,有近6亿农民,农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地位仍然没有改變[4]。“民以食为天”,农业不仅是许多工业产品的原料来源,而且与人民群众的饮食、健康和幸福生活息息相关。随着温饱问题的解决,人民群众对粮食与食品的消费不断升级,从“吃得饱”向“吃得好”转变,对产品的安全、健康、绿色、服务等的品质更加注重。因此,乡村产业振兴的核心在于促进农业振兴。农业振兴应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导向,紧跟新一轮消费升级的趋势潮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上,提供更多安全、绿色、健康的优质农业产品与服务。
1.2 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意义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等,构成了新时代我国乡村振兴尤其是乡村产业振兴的大背景,乡村产业振兴必须顺应这个时代大势,着力解决新的社会矛盾和发展难题,有效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一方面,乡村产业振兴是解决新的社会主要矛盾的必要手段。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是在原来的物质文化需要基础上,不断向更加多元化、个性化和品质化升级,既是需要类型的丰富更是需要质量的提升[5]。近年来,随着我国中等收入群体不断扩大,新一轮消费升级正在加快。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和应对消费升级,必须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建立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更加优质、更加多样、更具特色的产品与服务。但从现实情况来看,我国的产业结构还不够合理,整体产业层次仍然不高,低端过剩、中高端不足的结构性矛盾依旧突出,人民对高品质产品和服务的需求难以得到有效满足,这成为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主要表现之一。其中,乡村产业现代化水平不高的表现尤为突出,存在着诸如与二三产业融合不够、产业链不完整、信息化和标准化程度低、品牌附加值低等问题,制约了产品与服务质量提升,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还有较大差距[6]。因此,要解决新的社会主要矛盾,必须大力推动乡村产业振兴。
另一方面,乡村产业振兴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经途径。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是对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科学判断。这一重大变化,要求把“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位置。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以现代化产业体系为重点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鉴于乡村和农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地位,坚持以建设现代农业为重点建设现代化乡村产业体系,既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其必经途径。
2 乡村产业振兴的战略遵循与根本途径
2.1 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乡村产业振兴的战略指引 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不能偏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当前,我国农业产业体系不健全、供给体系质量不高,是制约我国乡村产业振兴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应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总的战略遵循,把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进一步突破农业供给约束,激发乡村市场要素活力,建设现代化乡村产业体系。
2.2 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乡村产业振兴的根本途径
与工业发展进程相比,我国乡村产业现代化相对滞后,根本原因在于一二三产业融合不足,导致乡村生产方式落后,生产力水平不高,制约了农业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首先,由于农业机械化、自动化水平仍然较低,导致农业劳动生产率不高、农业生产规模难以扩大、产品深加工水平难以提升,限制了农业产业链延伸。其次,由于农业信息化程度较低,制约了农产品的市场化及其销售渠道拓展,同时也影响了产品与服务的多样化、特色化及个性化,难以适应消费升级的需要。第三,由于农业产品及服务的标准化体系不完善,导致其品质得不到有效保障,抑制了人们对农产品的信心与购买欲望。第四,由于农业的品牌化水平较低,导致产品及服务的附加值不高,进而弱化了农业的整体盈利能力,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由此可见,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从根本上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建立现代化农业体系,是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必然选择。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建立现代化农业体系,必须摒弃小农意识,以现代农业理念为指引,借助工业和服务业的先进技术手段,打破传统“小农经济”模式,改变落后的种植、养殖方式。一方面,加大力度推广普及现代化农业机械装备,以机器代替人力,实现农业生产、管理的自动化与智能化,提升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效率,从而提高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和标准化水平。另一方面,通过与现代通信技术、“互联网+”、大数据、现代物流、旅游、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不断提升农业信息化、市场化、品牌化及服务化水平。
3 乡村产业振兴的关键举措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及中共十九大报告,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了思想指引和根本遵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及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了设备保障和技术支撑。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是我国乡村产业振兴的关键期。应以建设现代化农业体系、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为目标,从制约农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入手,加快农业振兴步伐,带动乡村全面振兴。
3.1 加强农业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提升农业产业化和规模化水平
推动农业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是实现农业产业化和规模化的必经途径,是建设现代化农业体系的基础条件。2017年,我国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接近66%,农业机械化水平明显提高[7]。但是,与建立现代化农业体系的要求相比,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发展不平衡主要体现为:一是从作物上看,小麦、水稻、玉米等主粮的综合机械化水平较高,棉、油、糖等经济作物的综合机械化水平较低;二是从区域上看,北方平原地区的机械化水平较高,南方丘陵山区的机械化水平较低;三是从产业上看,种植业机械化水平较高,而畜牧业、渔业、农产品初加工、果菜茶、设施农业的机械化水平较低。发展不充分主要体现为:小功率、中低端机具多,大功率、高品质机具少;单项农机作业的技术多,集成配套的农机作业技术较少;小规模自用型农机户较多,大规模专业化农机服务组织较少[8]。制约我国农业机械化、自动化发展的短板主要表现在农机装备有效供给不足、机械化生产技术体系不配套和适宜机械化的基础条件建设滞后等方面,根本原因在于农业生产领域的科技创新不足,农机装备研发滞后于我国整体工业化进程。因此,应发挥我国制造业优势,根据建设现代化农业体系的需要,加强农机装备研发创新,增加农机装备有效供给。同时,应加强农业生产与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大力发展高效农业、智能农业。通过推动农业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可以促进农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丰富产品供应种类,提升生产规模,从而提升农业产业化和规模化水平。
3.2 加强农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不断提升农业信息化、市场化及服务化水平
现代通信技术、“互联网+”、大数据、智慧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已经深度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加强农业与其融合发展既是世界各国农业发展大势所趋,也是我国建设现代化农业体系的必然选择。长期以来,我国农业由于受到市场信息不对称、产品大数据不完善、交通运输不便捷的制约,影响了农产品的生产调节、市场拓展和服务水平提升。当前,我国现代通信技术、互联网、大数据、智慧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已有了长足发展,为其与农业融合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截至2017年底,我国网民数量已达8.02亿,其中农村网民规模达2.09亿,占比达27%,农村互联网普及率上升至35.4%,农村地区网民线下消费使用手机网上支付的比例已提升至47.1%[9]。但也应该看到,我国乡村地区互联网、交通等基础设施仍然不够完善,农业市场信息、大数据、物流等方面的服务与乡村振兴的要求还有不小差距。因此,应加快完善乡村基础设施条件,促进现代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与农业深度融合,提升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首先,应大力提升乡村互联网普及率,加快完善全国农产品市场信息平台,健全农产品大数据资源库,提升农业信息服务的精准化水平,推动农业生产向“精准农业”升级;其次,应继续完善乡村交通基础设施,健全农产品流通体系,加强智慧物流推广应用,提升农产品物流运输服务能力;第三,加强对农民、农业技术人员、农业职业经理人的教育培训,提升其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实践应用能力。
3.3 加强农业标准化和品牌化建设,建设农业质量强国和品牌强国
完善的农业标准化体系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前提,也是建设农产品品牌的重要基础。近年来,我国农业标准体系不断完善,实施力度不断加强,但与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相比还有不小距离,还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农业标准化仍然存在着诸如标准体系不完整、标准要求不够严格、难以与国际接轨、标准指标交叉冲突多、执行和落实难等现实问题,阻碍了我国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提升,影響了我国农产品的整体形象[10]。同时,我国虽然是农业大国,粮食、肉类、水产品、禽蛋、蔬菜、水果、油料产量都居世界首位,但却是农业品牌弱国,使得农产品的价值难以提升,国际竞争力不高,加强农业品牌建设刻不容缓。
当前,在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背景下,应以产品质量与安全为核心,以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导向,加快农业标准化和品牌化建设,建设农业质量强国和品牌强国。在农业标准化建设方面,一是积极采用国际先进标准,加快我国农产品质量与安全标准的制定和修订,推动我国农产品质量与安全水平尽快达到国际水平,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日益提高的需要;二是以农产品等级制度为重点,完善涵盖农产品生产、加工、储藏、运输、销售、检测及售后服务全过程的标准体系,把农产品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等所有环节纳入标准化管理体系;三是完善与农业标准化推广实施相配套的培训、监督、考核、评价等制度体系,确保相关标准的执行与落实。在农业品牌化建设方面,一是把产品质量与安全作为农业品牌化建设的生命,持续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为消费者带来安全体验,逐步树立质量过硬的品牌形象;二是以产品功效和原产地标识为基础,加强品牌差异化建设,突出产品的个性和特色;三是把产品营销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提升产品的文化品位和情感认同;四是加强保护知识产权和维护市场秩序,加大对假冒伪劣行为的打击力度,为农业品牌健康发展创造优良的市场环境。
参考文献
[1]朱隽.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贯彻落实好中央一号文件精神[N].人民日报,2019-03-02(004).
[2] 李国祥.如何理解乡村振兴战略的"五个振兴"[EB/OL]. (2018-11-19).[2018-11-23]. http://www.banyuetan.org/ssjt/detail/20181119/1000200033135841542613373382081412_1.html.
[3] 黄汉权.改革开放40年我国产业发展和结构演变[N].经济日报,2018-08-30(014).
[4] 国家统计局.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8-02-28)[2018-12-25].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802/t20180228_1585631.htm.
[5] 王向明.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历史逻辑与现实依据[J].人民论坛,2018(11):56-57.
[6] 夏锦文.乡村振兴重在产业发展[N].经济日报,2018-12-26(009).
[7] 李伟国.突出重点综合施策 大力促进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J].农机科技推广,2017(12):4-7.
[8] 刘慧.农机替劳力 种田更高效[N].经济日报,2018-04-25.
[9] 颜之宏.农村网民规模达2.09亿[J].农村百事通,2018(11):18.
[10] 张金金.新形势下我国农业标准化发展的机遇与挑战[J].质量探索,2018(5):4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