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颖 李荣耀 尹玮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式选取任意两个临床医学班学生为实验对象,实验班采用新的整合方案,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内容编排组织方式,同时对其进行教学,观察两种教学内容方案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变量因素影响,即实验班和对照班采用同一个教师授课,采用同样教材、同样教学大纲以及同样课时和教学模式,都以传统课堂讲解为主,同时应用案例讨论、情境创设和实验法辅助教学。在期末教学评估中,对学生采用同样的评价和反馈模式。
课程结束后对两个班级进行成绩检测,分析两个班级在考试成绩上的统计学差异,从而阐明新的教学整合方案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另外,对两个班级进行随机抽样,确定同样的样本数调查问卷以及面对面访谈,主要访谈内容为学生是否对遗传与优生课程感兴趣、是否课后查阅遗传学和优生学相关文献资料、是否主动了解克隆和DNA重组相关科技知识等共15个问题,将感兴趣程度从高到低分别设定为5分、3分、1分,然后在独立样本基数上进行t检验,以此核定新的教学整合方案对学生学习兴趣、积极性和探究欲望的影响作用。根据t检验成果,实验班和对照班在学习成绩、学习兴趣上有明显差异(P<0.05),实验班学习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班成绩,学习兴趣、学习态度问卷调查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班数据。
三、分析
本实验研究结果显示,《遗传与优生》课程采用新的教学整合方案进行教学,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学习成绩,更能有效激发学生对遗传学、优生学等相关知识的学习和探究兴趣。这源自新的教学整合方案,综合考虑了课程、学科内在规律,同时结合和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认知心理,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融入共性化教学中,更多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需求、情感需求,考虑学生对知识点脉络的梳理与整合,尊重学生的学情和认知规律,遵循从总到分再到总,从简到难的阶梯式教学结构,不仅有利于学生对遗传学、优生学知识的掌握和了解,更能有效提升学生成绩,帮助学生完成知识迁移,激发学生的实验探究欲望。
总体而言,当前的遗传与优生教学更侧重于尊重遗传学、优生学本身的学科知识规律,忽略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认知信息,如,教材中将遗传学和优生学相对隔离开来进行教学,学生在学习五大遗传病之后,由于认知水平的影响,很难将遗传学和优生学的关系进行深化,因此形成一定的知识割裂。而新的教学整合方案则将学生的认知心理、认知规律融入进去,建立一个明确的知识体系和内容框架,教师可以根据知识体系的逻辑关系、知识点的特点采用针对性的教学方法。
新的《遗传学和优生学》教学内容整合方案打破了教材知识的割裂感,且将各个知识要素、知识结构之间的一致性问题进行整合,如,先进行医学遗传学知识专题讲解之后,再进行第二阶段的遗传病知识讲解,将体细胞、基因、染色体、线粒体等遗传疾病进行分章讲述,和第一专题形成知识关联,学生会通过具体的遗传学病历了解到医学遗传学具体是讲解和解决什么问题的学科,各项内容之间有怎样的逻辑关联,各种遗传物质之间有怎样的共性和不同性。将遗传学、遗传病知识和优生学结合起来,更加深刻而鲜明地点明本门课程的教学主旨,阐述遗传学和优生学的关系,了解遗传学、优生学具体知识。将以上知识整合到一个框架内,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之间的上下位关系、平行关系,不仅遵从了教材知识的逻辑关联性,更遵从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认知心理。
总之,科学化的教学内容整合与组织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将零碎的、孤立的知识内容进行有机关联,从而让学生明白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更能让学生清晰地看到遗传学和优生学各领域知识的一致性、共性和相关性,从而建立普遍联系、互相影响的整体观点,对于《遗传与优生》这门课程而言,这种整体思维能够有效推动学生的知识迁移,并遵从医学高等专科院校学生的知识积累和学习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将课程知识更多地和社会实际相关联。
参考文献:
[1]郑克勤,梁朋,张华华.《遗传与优生》课程多元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西北醫学教育,2013,21(6):1160-1162.
[2]王琦,王谷仙.基于遗传病病例整合的医学遗传学教学模式探究[J].才智,2017(35):117.
[3]赵丹.遗传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7(49):89.
编辑 张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