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建玮 邱海天
摘要:解放思想实际上是以实践为根本,这也就是解放思想的实践逻辑。这种实践逻辑要求从实践出发,找到并在实践中消除形成旧思想观念的问题及其现实土壤,形成新的、适应实践的思想观念;就东北振兴而言,就是要从东北振兴的实践入手,找到制约东北发展的各种旧思想旧观念。另一方面,还要在解放思想的过程中坚持重点论,找到实践中最重要的环节进而触及到与其相适应的思想观念,把它作为主要矛盾;在这方面,东北振兴应当以辩证认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为基础,通过做好与营商环境有关系的各项工作实践在总体上解放思想。
关键词:解放思想;东北振兴
中图分类号:B036
DOI:10.13784/j.cnki.22-1299/d.2019.03.006
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解放思想对于使广大干部群众从束缚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种陈旧的思想认识中解放出来、形成更加符合客观实际的思想认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思想的解放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立足于特定的经济社会实际,这里所说的实际,在很大程度上又是来源于广大干部群众的实践,“生活、实践的观点,应该是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1](P49)解放思想的根本逻辑不是思想的逻辑,而是实践的逻辑。这里,我们拟以东北振兴作为一个案例,对解放思想的实践逻辑进行探讨。
一
作为一个哲学范畴,实践是指人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客观世界外在于人,如果不和人发生关系,自身就会永远保持其原有的客观性。只有在实践中,人将自己的本质力量作用于客观世界,通过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互动,客观世界才能够得到具体的、现实的改造,“世界不会满足人,人决心以自己的行动来改变世界”。[1](P138)实践因而既有别于认识活动、审美活动等精神性活动,也成為改造客观世界、表征人的本质力量的重要活动,这就是马克思所说的“通过实践创造对象世界,改造无机界,人证明自己是有意识的类存在物”,[2](P162)实践也就成为人的存在方式。可见,实践包含着主观尺度,这种主观尺度是人的主体性(subjectivity)的集中体现,即人在客观世界面前不是被动的存在,他能够在充分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之下,以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为指导去进行改变客观世界的活动,实践也就因此不等于纯粹的“做”(to do),而是伴随着认识的活动(activity)。认识属于人的意识,它不能凭空产生,必须要依托于一定的物质基础,“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3](P22)认识也就来源于实践这一物质性活动。不仅如此,认识还能够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形成被积极扬弃了的认识,经过扬弃了的认识则能够进一步指导实践的进行,这也就是马克思所说的“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2](P58)思想的解放来源于实践,最终又将回到实践。解放思想只有把实践作为核心环节,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实践的内涵以及它与认识的辩证关系不仅在理论的层面上支撑了解放思想的根本逻辑是实践的逻辑,也告诉我们,思想的解放要在实践中发现问题以及这些问题所引发的陈旧的、片面的思想观念。具体而言,这又包括两层内涵。一是实事求是,问题的发现以及找到思想解放的切入点必须以在实践中形成对客观世界深刻的规律性把握为前提,否则就容易出现“盲人摸象”“心血来潮”的情况,那样无疑会对实践起到阻碍作用;二是与时俱进,思想观念是否陈旧要以客观世界的发展变化为依据,一些在今天看来是陈旧的,在特定历史时期里则是有其存在合理性的,一些在今天看来是客观的认识,也可能随着认识的深化而被扬弃,只有把实践和认识统一起来,遵从绝对真理到达相对真理的客观规律,才能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形成切合实际的思想认识。“解放思想永无止境,必须与时俱进,思想要与时代同步、同频共振,人要走进新时代,思想也必须走进新时代” 。[4]这两层内涵也是从实践入手推动思想解放的重要着力点,正如列宁所说的,“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就是认识真理、认识客观实在的辩证途径”。[1](P135)我们今天的思想解放,在总体上说应当是立足实践、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而言应当在不同领域、不同地域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实践与认识的有机统一,提高解放思想的针对性、科学性,减少盲目性,使解放思想能够真正起到引领实践、指导实践的作用。
二
从实践入手,怎样发现问题,并进一步解放思想呢?这是解放思想的实践逻辑的核心内容。笼统地讲,是要在实践中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而具体地讲,就是要把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所涉及到的各个方面做为着眼点,“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最初是直接与人们的物质活动,与人们的物质交往,与现实生活的语言交织在一起的”。[2](P524)不论在哪一个领域,也不论是在哪一个地域,其社会、经济因素往往会影响到实践的进行,与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实践形成一对矛盾,最终产生相应的问题,这些问题也会在实践中表现出来;立足于实践寻找引发思想观念的现实问题,就要充分考察经济结构、生产方式、体制机制等因素。我们在前一部分所说的解放思想中的实事求是,就是要全面、辩证地分析特定社会经济的特点,全面、辩证地分析这一条件下实践、认识的特点,把这些特点综合起来,通盘考虑,才会找到制约思想解放的现实根基也就是最终病灶,这个“根基”或者说“病灶”就是思想解放的根本性问题,“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2](P11)牢牢植根于实践,抓住了问题的根本,思想的不断解放就会不断加深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性认识,反过来发挥认识对实践强有力的指导功能,“理论对规律的揭示越深刻,对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引领作用就越显著”。[5]这样,我们就能够进一步形成正确的、科学的、有说服力的思想观念,扬弃陈旧的思想观念,用思想的解放推动实践的深入,推动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推动事业不断取得进步。
将这一分析运用到东北振兴上来,我们就能够认识到,东北振兴中的解放思想,绝不是简单的坐而论道。基于东北振兴来谈解放思想,就需要针对制约东北振兴发展的一系列现实问题以及由此而导致的思想观念。作为共国和的“长子”,东北地区曾在建国初期的一段时期之内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奠定重工业发展的基础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这种贡献并不能够掩盖东北的问题,也正是因为东北曾是建国初期最早进行工业布局的区域之一,使得东北地区在我国较早进入计划经济体制的经济区域;相反,东北地区退出计划经济在全国则是最晚的。这样,计划经济其自身所具有的强烈的行政色彩就形成了思想保守、注重官本位、权力崇拜等思想观念。[6]另一方面,从近现代东北开发史来看,依托于自身丰富的自然资源,大量中原移民在进入东北之后,面对的是大量待开发的土地,很多人靠自己赤手空拳就可以在短期内创造并占有财富,这和他们中原的朋友在人多地少的窘境之中不得不为生存而挣扎奋斗是完全不同的。[7]这样看来,进入东北的移民是缺少进一步创业的动力的,他们追求的仍然是“两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简单生活,这就使得在长期的发展中,东北人形成了惰性心理。这种惰性心理在计划经济体制中形成的各种思想观念的大背景之下,不但没有得到消减,相反得到了强化,表现在外就是小富即安、強烈的“等靠要”观念等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业已完全建立起来的今天,当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居于决定性地位,这种带有强列的行政色彩、惰性心理色彩的思想观念既会阻碍人们更好地创造财富和价值,也会阻碍人们更大程度地激发潜能、更好地适应市场——在东北振兴的实践中,这些观念无疑会是很大的阻碍。
这样的思想观念如果只是停留在东北地区的普通民众层面,那么它的危害也就是使东北地区的老百姓失去创造、创新、创业的动力,影响到一部分创业者的创造性实践。但是,如果是这种观念影响到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就会在管理的维度上制约并影响到对上级政策的执行和本级政策的制定这一类行政实践。政府是掌握公共权力的,如果掌握公共权力的人们要么视权力为一切,要么也追求小富即安或者只要等政策、靠上级、要资金,那就会促进更加注重科层化、官本位的体制机制的形成,并进而形成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壁垒;这就会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上级各项政策的贯彻落实,影响进一步打开工作局面的进程,从而在操作层面上阻碍东北地区经济发展振兴的实践活动。
至此,我们也可以看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过程中的解放思想,表面上看是针对原有的各种制约发展的旧思想观念,但是实际上则是长期以来形成的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阻碍东北振兴实践的体制机制。它们决定了原有的思想观念,也强化了这些思想观念;反过来,这些思想观念对原有的体制机制也是一种观念上的固化。解放思想的实践逻辑之于东北振兴,就是要在实践中破解体制机制问题,消除旧的思想观念得以产生的现实土壤,并在实践中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机制,进而形成与这种体制机制相适应的思想观念。“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核心症结还是体制机制问题。要实现更好的效益,就必须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破解发展难题、释放发展潜力、谋求发展效益的治本之策,着力构建同市场完全对接、充满内在活力的体制机制”。[8]今天,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改革等举措正是针对着这些已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体制机制而来,随着实践的深入,这些举措将有助于我们告别旧的思想观念,形成充满活力的、有利于东北“滚石上山”的各种思想观念。
三
立足于实践基础之上的解放思想,不能只针对某一种思想,而是针对很多种思想,或者说是某一类、某几类成体系的思想。换言之,解放思想不是一个方面的问题,它是由思想认识的诸多方面共同构成的一个整体。如果只是解放了某一种思想或某几种思想,那还很难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思想解放,或者说这种思想的“解放”有很大的不彻底性,而且这种不彻底性很容易导致思想的倒退,这在人们遇到较为复杂的现实问题时更容易发生。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它关联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或者说,正是通过对社会生活各个方面进行的实践,才形成了人们实践活动的总体,这种作为总体的实践活动,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和历史的发展,这也就是马克思所说的,“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2](P501)具体地讲,实践涉及到很多不同领域的工作,诸如经济、社会、民生、党的建设等领域,每一个领域在实践中又会产生一些问题;而这些不同领域的工作又和其他每一个领域之内的工作相互关联,在每一领域之中,每一个工作和其他工作也都是相互联系着的。实践的总体性也就表现为它不是不同实践形式的简单相加,而是不同实践形式的相互联系和有机整合。换句话说,和实践一样,思想解放也具有总体性,和每种不同的实践形式相对应的那一部分思想观念,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地形成了观念的总体。解放思想,也就不能是一个个单独的思想的解放,而是总体上的解放,这就是解放思想的整体性。它具体表现为解放思想既要实现不同思想观念的解放,又要在解放某一种、某几种观念的同时从实践入手,带动其他一种、其他几种思想观念的解放。在解放思想的实践逻辑中,解放思想的总体性是实践的总体性的具体体现。
在坚持解放思想总体性的同时,我们还要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抓住思想解放中的主要矛盾,即最制约思想解放与实践发展的那一种思想。这里的关键在于找到这种居于主要矛盾的思想,因此就需要从具体的实践入手,找到实践的关键所在、要害之处,与之相对应的,也就是思想解放的主要矛盾。如在“文革”结束之后,我们破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这既是因为“两个凡是”对于当时的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等政治实践的限制,又是因为“两个凡是”在当时的经济建设实践中引发的国民经济失调。[9](P650)可见,只有在解放思想中坚持用十个指头弹钢琴,我们才能在坚持解放思想总体性的时候辩证处理解放思想所涉及的各方面思想的关系,才能辩证处理解放思想与推进实践的关系。
就东北地区的解放思想而言,在经济、政治、社会、生态保护等方面都需要不断解放思想;在这之中,在思想观念上辩证认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最为突出的问题。在长期的计划经济时代,政府对经济是大而全的管理模式,对经济干预过多过频,这种过多过频造成了经济活力不足、后劲不足的问题,特别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仍然存在着一些行业市场准入门槛过高、政府监管过多的问题,这对于东北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东北振兴具有很大的制约性。由此出发,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如权力寻租、政府办事效率不高、经济发展迟缓等问题。可见,在东北经济发展的实践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居于“牛鼻子”地位的一个环节,与之相对应的,就是摆正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问题。只有摆正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才能够“打破垄断,消除影响要素资源自由流动和公平竞争的壁垒和障碍,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体制机制保障”。[10](P95-99)有鉴于此,在解放思想时,就要尊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律,从优化营商环境这一经济实践入手,以此带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以此为基础,使思想观念与优化营商环境相适应,从官本位、惰性思维等旧的思想观念中解放出来,树立服务意识,推动形成适应于经济发展的环境,推动东北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在东北振兴的过程中,一方面,我们是要在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这一问题上坚持解放思想;另一方面,则是要带动相关领域如政府角色、党的建设、民生工作等进一步解放思想。这些领域的改革与解放思想既与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相关联,又有着自身的特点,每个领域怎样思想解放、解放到何种程度,这些就都要看具体的实践如何。如东北振兴过程中党的领导的思想的进一步解放,就是要从加强东北地区党的政治建设、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入手,既找准当前东北地区党的建设存在的问题,又找到党的建设与促进东北地区优化营商环境的关联(如把关定向、统揽全局、协调各方政治资源与经济资源等),以此为突破口实现思想的解放。这对于其他领域的思想解放也适用。当然,不论是哪一方面,在东北振兴的实践中,都要将它们和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优化营商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它受到与优化营商环境有关的思想解放活动的统辖。只有这样,才能在解放思想的不同方面均衡发展,在发展中促进并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调动并保护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列宁专题文集.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五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景俊海.别抱着以前的思维想问题做事情[N].人民日报,2018-02-07.
[5]习近平.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J].求是,2018,(1).
[6]张福贵.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与东北现代文化人格缺失[J].社会科学辑刊,2004,(6).
[7]邴正.振兴东北与东北文化[J].社会科学战线,2004,(5).
[8]巴音朝鲁.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 走振兴发展新路[N].学习时报,2017-06-23.
[9]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6.
[10]宋冬林.以新气象新担当新作为推进新时代东北振兴[J].学习与探索,20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