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克
摘 要:随着社国家对学校德育工作的不断重视,及对学生素质品德培养的逐渐关注,构建学校德育工作体系,变得越来越迫切,而要想完成学校德育工作体系的构建工作,就必须从真正意义上实现德育课程内容的合理衔接,这也是保证学校德育工作顺利发展的必要条件,本文将通过论述学校德育课程衔接的问题,并提出一些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学校 德育课程 衔接
一、学校德育课程中存在的銜接问题分析
1.学校德育课程开设不足及部分内容缺失问题
随着九年制义务教育的不断推行,全国人民的平均学历水平也在不断提升。但从目前的学校教育现状来说,大多数学校的德育课程仍存在着课程数量严重不足及部分内容缺失等问题,或者学校虽开设德育课程,但在德育教学过程中,把这些课程看作是“副科”,德育课往往流于一种形式,达不到德育教育目的。有很多学生在小学、中学就辍学进入社会,义务教育阶段应加强德育教育,尤其是小学阶段,更应该加足德育课程,要想改变这一现状,教育主管部门或学校就必须将德育课纳入教师评价管理体系,使教师用心“教”,学生用心“学”,从真正意义上使学生公平的接受良好的德育教育,提升他们的道德素质。另我国普通高中阶段往往只看到升学率而忽视德育教育;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是即将面临社会生产第一线就业的劳动者,职业道德对于一个新劳动者尤为重要,所以无论从义务教育阶段或步入高中阶段学校都不应该忽略德育课程在教育教学当中的重要地位。德育教育应是从小学到大学循序渐进的进行,甚至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当中。再者现有的德育课程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内容缺失问题,缺乏劳动工作者的权利和义务等内容,也几乎没有爱岗敬业,执法守法等职业素质的内容,不注重培养他们的职业道德感,从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学生日后对社会生活的适应性,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2.学校德育课程的不匹配问题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在教学中的所有课程,都必须以学生为主,做到循序渐进。教学中的课程都应该有一定程度上的层次性。教学课程中的内容,必须与学生的年龄段相适应,根据学生的不同的教育时期,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相对应的教育。随着学生从小学、中学直到大学的不断的发展,学生受教育的课程内容也应由易到难,由简入深,随之深入。在此基础上,我们就需要反省一下现行的学校德育课程体系是否做到了这些,从现实来看,显然没有达到学生德育课程教育的要求。随着学校对德育课程内容教学的逐渐重视,学校的德育教育意识不断增强,德育课程教学也在不断完善,但是还存在着许多问题[1]。比如在小学人教版课本,《品德与生活》中涉及到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等深层次内容,就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根本就无法理解,不仅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社会主义荣辱观,还会降低他们的学习兴趣,适得其反;相应的,在大部分中学教材中,也设置了许多关于马克思主义和政治的内容,针对中学生的心理情况以及发展来看,应该给学生科普关于法律常识,道德品质,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内容,却没有得到重视。或者尽管一些学校在德育中涉及到了相应的内容,但是受应试教育和应试备考思想观念的影响,全校师生普遍重视升学率,只看重分数并没有从真正意义上重视道德,法律,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学,也没有给学生传输要重视这方面教学的思想,从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校德育工作体系的构建,影响了我国德育工作的顺利发展。
3.学校德育课程内容过于单一问题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学校德育课程内容应该符合学生年龄以及学生德育的发展,同时学校的实际情况也是不容忽视的。但是从目前来看,我国的大部分学校,仍然存在着德育课程内容简单或重复的问题,这种简单和重复存在于学生的各个学习段,妨碍了学校德育工作的进行,以及学生素质品德修养的培养,影响了学校德育工作体系的构建。这种重复是不恰当的,真正有意义的重复,是为新内容的学习打基础的,在重复的同时,课程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也必须有所进步,只有这样才能在复习旧知识的同时,也为学习新知识做好保障。只有层次性的,前后互相关联的这种阶梯性的课程内容的教学,才能从真正意义上促进学生的发展[2]。
4.学校德育课程内容的不衔接
随着我国九年义务教育的不断发展,德育教育课程的不断推进是为学生服务的。只有从真正意义上做好德育工作体系的构建工作,才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道德素质和思想水平的进步。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各个阶段的德育课程应该相互联系,课程内容难度的提升要符合实际。但是从实际来看,我国许多德育课程教学体系仍然存在着内容跨度太大的问题。尤其是高中德育课程内容,由初中生动的思想品德内容变成了相对枯燥的马克思政治理论,增加了学生理解课程的难度,没有从真正意义上达到课程的学习效果。
二、德育课程衔接问题的解决办法
1.树立系统的道德教育观
只有教育主管部门、学校、老师和学生们从真正意义上重视道德教育,才能最大程度的促进教育工作的开展。国家和社会也要全面开展道德教育的宣传工作。在学生现有受教育情况以及发展阶段的基础上,相关方面人员共同努力,共同促进道德教育工作的开展。
2.德育课程内容的整体设置[3]
要想从真正意义上促进德育课程的建设,就必须保障德育课程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学生的学习内容是通过课本教材等进行的。只有科学合理生动有趣的课本,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真正意义上对学生学习本门课程起到促进作用。在此基础上在制定新教材时要做到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以及道德素质的发展相适应,在教材内容方面要做到难度和广度层层递进,真正解决内容上的衔接问题,促进学生对德育课程的学习。
3.建立高素质的德育课程教师团队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是主导。教师的素质,道德水平在德育课程的顺利进行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只有完善相关措施的制定,严格选聘人才,吸引经验丰富,道德素质高的人才,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建设高品质的德育教师队伍,从根本上促进学校德育课程的实施。
参考文献
[1]郑敬斌,王立仁.学校德育内容衔接的困境与出路[J].教育科学研究,2012,(4):57-61.
[2]胡斌武.社会转型时期学校德育现代化研究[D].浙江大学,2006.
[3]陈垠亭.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学校德育体系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