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娟
摘 要:辅导员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骨干成员,既是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引领者,也是大学生成长才的助力者,还是大学生健康生活的守护者。高校辅导员工作属性和特点决定其开展学生工作必须具备亲和力。辅导员亲和力有助于提升辅导员工作的吸引力,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构建和谐的人文校园环境。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辅导员;亲和力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上特别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坚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原则,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辅导员作为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骨干成员,在我国高校立德树人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他们既是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引领者,也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助推者,还是大学生健康安全的守护者。亲和力作为高校辅导员的基本素养,有助于提升辅导员工作的吸引力,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构建和谐的人文校园环境。
一、新时代高校辅导员亲和力的理论意蕴
“亲和力”原本属于化学研究领域的一个专门术语,特指一种原子与另外一种原子之间的关联特性。后来,随着人文社会科学的不断发展,“亲和力”被广泛运用于心理学、领导学、社会学等不同学科,多用于形容在人际关系中使人感到亲近、愿意接触的力量。所谓“辅导员亲和力”,就是辅导员在与学生互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亲近学生的动力和行为,是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是让大学生认可、接受、趋同的力量。它是主体、对象、内容、目标、载体、方法和情境等要素相互作用产生的合力。
首先,高校辅导员亲和力的生成离不开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互动和思想交流。尽管亲和力生成的主体是辅导员,作用的对象是大学生,但亲和力不是作用于客体的单向力,而是一种能够使师生心灵通达与投合的聚拢力,因此,高校辅导员亲和力的生成既离不开辅导员自身的努力与自觉,也离不开大学生的积极配合与主动,是师生情感互动和思想交流产生的一种情感合力。其次,辅导员亲和力是提高辅导员工作实效性的一种“软实力”。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之间不是一种管理与被管理的“上下级”关系,而是一种关心与被关心、温暖与被温暖、教育与被教育的师生关系。最后,高校辅导员有无亲和力以及亲和力强弱要靠其工作对象——大学生来评判。任何力量都内含着一种作用与被作用的关系,而作用的效果要靠被作用的对象来检验。辅导员有没有亲和力,不能辅导员自己说了算,广大学生最有发言权,因此,辅导员在培养自身亲和力时,不仅要正视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而且还应时时对照大学生对辅导员亲和力的要求和标准,不断提升和完善自己。
二、新时代高校辅导员亲和力提升的现实意义
新时代,青年大学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见证者和践行者,其理想信念是否坚定、道德品质是否优良、专业素养是否扎实直接关乎到党、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和希望。辅导员作为作为高校育人队伍的重要成员,其工作亲和力的提升有助于提升辅导员工作的吸引力,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构建和谐的人文校园环境,进而不断增强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实效性。
(一)有利于提升辅导员工作的吸引力,增强辅导员工作的实效性
吸引力原本属于物理学的专业术语,后来被引申为能引导人们沿着一定方向前进的力量。一件事情是否具有吸引力,会直接影响到人们对它的参与兴趣和评价结果。实效性不强是近年来高校辅导员工作普遍存在的问题,一些辅导员尤其是一些新入职的辅导员经常抱怨学生工作难做,工作效果不佳,职业成就感不高。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辅导员工作对学生吸引力不强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如何增强辅导员工作对学生的吸引力,是当今高校辅导员能力培养面临的共同课题。事实上,增强辅导员工作的吸引力的关键在于提升辅导员自身的人格魅力和工作方法。辅导员的工作方法会影响到辅导员工作的实际效果,其中,科学的工作方法会使辅导员工作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则会产生事倍功半的效果。实际上,无论是辅导员的人格魅力,还是辅导员的工作方法都蕴含了辅导员亲和力因素。辅导员亲和力作为辅导员的基本素养,是辅导员自身人格魅力的一种外在彰显,而辅导员工作方法要想科学合理且更具人文关怀则也需要融入一定的亲和力因子。因此,只有提升辅导员亲和力才能不断增强辅导员工作对学生的吸引力。
(二)有利于增进师生之間的情感互动,促进良好师生关系的生成
高校辅导员工作是一份青春陪伴青春,心灵交换心灵的崇高职业。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既要扮演好学生的人生导师,也要努力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亦师亦友是辅导员与学生之间最理想的关系状态,这种关系状态有利于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灵距离,帮助辅导员及时了解学生们的学习生活状况和思想动态,进而有助于增强辅导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情感互动是维持良好师生关系的润滑剂,能够在辅导员工作中起到“无声胜有声”的功效。今天,我们辅导员所面临的大学生绝大部分都是“95后”甚至还有少数“00后”的大学生,他们既具有思想活跃、思想开放、目标高远、充满激情等诸多优点,也具有团队合作意识弱、自我为中心突出、心理承受能力弱以及功利性行为明显等较多不足。因此,如何走进他们的心灵世界,如何缩小他们与辅导员之间的情感距离,是辅导员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键。亲和力作为辅导员发自内心的特殊秉赋和素养,充分体现辅导员善良的情怀和博爱的心胸。提升辅导员亲和力有利于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进而促进良好师生关系的生成。
(三)有利于构建和谐的人文校园环境,推动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高校是国家人才培养的专门基地,和谐的人文校园则是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精神家园。和谐的人文校园,既体现了人与人、人与校园之间的和谐共生关系,也彰显了学校处处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和积极向上的人文精神,是人文精神与校园和谐的完美统一。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关于环境和教育起改变作用的唯物主义学说忘记了:环境正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辅导员既是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也是构建高校和谐人文校园环境的参与者、推动者和受益者。提升辅导员亲和力,一方面有利于搭建师生之间心灵与情感的桥梁,促进和谐的师生关系生成,进而有利于推动辅导员工作的有效开展;另一方面,有利于辅导员在充分了解大学生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基础上,积极“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思想政治、学术科技、文娱体育活动,努力形成有特色,有品味,有内涵,有哲思,有文化,有精神的经典人文校园环境。”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78).
[2] 魏伟.高校辅导员亲和力研究综述[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1(06).
[3] 邱海峰.增强高校辅导员亲和力的路劲选择》[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4).
[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