闾松林
【摘要】众所周知,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一直是政府和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而大学生就业指导能够为学生指明就业的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学生的就业也大有裨益。文章分析了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重要性,并根据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探讨了两者实现有效融合的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指导;思想政治教育;融合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变得日益严峻。新形势下,各大高校都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进行了改进和优化,虽然取得了不小的效果,但是还有明显的不足之处。如何更好地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就业指导工作中,是高校需要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一、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重要性
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可以提高学生的素质,满足社会的需求。因为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并且正在全力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这种背景下,各行各业都需要大批高素质的人才,尤其是随着产业结构不断升级,科学技术不断创新,社会对于人才的素质和能力有了更严格的要求。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身的价值,并且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同时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质,让学生能够跟上时代的脚步,适应日新月异的变化趋势。高校将两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可以更科学地制订教学计划和方案,让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的培养和提升,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并且顺利进入社会,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另外,高校将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可以更好地利用和发挥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以便为大学生的就业提供依据和指明方向。长久以来,我国大学生在就业方面存在很多困难,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大学生没有正确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功利心太强,一味追求高薪的职位和舒适的环境,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自身的发展。通过将二者进行融合,可以让学生正确对待就业问题,并且选择那些能够发挥自身价值的岗位,不断提高个人能力。
二、目前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
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指导的性质和地位有很大的差异,而且隶属于不同的部门,二者按照各自的职能进行区分。思想政治教育围绕学生的品德和政治理想展开,而就业指导是为学生的就业服务,主要负责学生的职业规划。因为就业指导没有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无法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自身适应社会的能力很弱,并且对自己所学的专业缺乏足够深刻的认识,在就业选择上常常陷入被动局面,甚至受到虚假信息的诱导和欺骗,进而错失机会,造成不小的遗憾和损失。
(一)功能缺失
因为大学生以及就业指导方面的工作人员都比较注重就业的机会和岗位,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引导作用,而且就业指导的内容局限于简历制作、应聘技巧以及面试流程等方面,并没有上升到大学生的思想层面。同时,就业指导方面的工作人员没有从大局出发,没有为学生理清就业的思路,导致就业质量较低,而且形成局部效应,无法打破思想僵局,使得就业指导的作用无法真正发挥。另外,很多高校都是在大学四年级才开始设立就业指导课程,这种临时应付的办法完全起不到指导的作用,而且还会打乱学生的职业规划,容易让学生感到困惑。
(二)手段不当
目前,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手段单一,并没有从实践层面和思想层面进行有效的结合,在提供指导方面也浮于表面,没有深入研究和调查。一些高校教师觉得就业指导工作意义不大,而且学生的就业途径多种多样,没有必要进行统一的管理和规划。这种不负责任的态度使得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无法形成凝聚力,学生在面对就业问题时也无法获得思想方面的指导。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目标也不够明确和具体,而且过于注重就业率,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1]。
(三)系统片面
因为我国的国情比较特殊,在一段时间内,大学生毕业后统一由国家负责分配工作,这使得我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起步较晚,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系统。特别是在就业指导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方面,连续性不强,而且在具体的就业问题上,一些主流观念会影响学生的就业选择,学生的价值观会受到冲击,思想政治教育无法起到应有的作用,而且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
三、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途径
(一)以就业指导为前提,展开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以就业指导为前提,可以将理论与实践统一结合在一起,这样能够丰富教育内容,而且让教育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并且根据社会的需求和行业的特点制定具体的教学实施方案,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乐于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具体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做起。
第一,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认真分析国家的政策方针以及法律法规,结合时事热点新闻,帮助学生理解和分析政治局势与就业指导的关系,并且在符合经济发展的前提下,对国家的政策进行解读,同时让学生合理选择就业方向,而教师需要保证学生的就业选择符合国家的发展方向,并且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一致。将学生的就业与国家的发展联系在一起,可以提高学生对就业指导的认识,并且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树立为社会和他人服务的理想。
第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很大一部分内容与时事政治有关,所以在进行时事政治方面知识的讲解时,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就业角度出发,引导学生更好地认识世界,并从实际出发,结合时代发展的趋势,让学生跟随我国经济发展的脚步,合理进行职业规划。学生在认清时代变化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特点,可以更好地预测和判断就业市场的竞争情况,从而在应聘中占得先机。可以说,时事政治是就业市场的一个缩影,并且与大学生的就业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必须要重视这一因素,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充分发掘时事政治的内涵和价值。
第三,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需要帮助他们树立高尚的理想和目标,让每一名学生都清楚地知道自己人生奋斗的方向,避免学生浑浑噩噩地度过人生中最重要的时光。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树立短期的目标和长期的目标,让学生按部就班地去完成,这样既避免了理想的空泛,又能够让学生体会收获的喜悦。目前很多大学生毕业之后没有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鉴于这种情况,教师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需要适当扩展和丰富教学内容,鼓励学生全面发展,做到因材施教。另外,教师不能给学生太大的压力,应该帮助学生学会从容面对社会上的风浪,以更好地成长[2]。
(二)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根本,实现就业指导
就业指导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根本,可以在提升大学生专业技能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更好地利用和发挥自己的优势,并且从正确的角度去看待就业问题。近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上出现了一些不正之风,不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一些大学生在就业时容易被表面现象所迷惑,甚至误入歧途,前功尽弃。比如一些大学生毕业之后从事违法犯罪活动,走私毒品、结党营私或者挪用公款,这些都是由于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没有贯穿于就业指导中。鉴于此,就业指导必须要重视学生身心和思想方面的问题,就业的目的是实现人的自由发展,而健康的身体、高尚的心灵以及纯洁的思想是大学生顺利就业,实现更好发展的有力保障。就业市场的竞争是残酷的,不可能每一名大学生都顺利实现就业,也不可能每一名大学生都找到理想的工作,当就业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在困难面前,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牢记思想政治教育的宗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比如在就业过程中,一些学生在简历上作弊,甚至制作一些假证书,这类做法意味着学生在就业时功利心很强,并且不择手段地进行竞争,容易破坏就业市场的公平,扰乱就业市场的秩序。
一些学生家境优渥,毕业之后到家族企业上班,也有一些学生依靠关系进入政府部门工作,剩下大部分的学生则在私企就业和创业之间犹豫不决。比如近几年国家鼓励和号召大学生创业,并且给予了一定的政策优惠和资金补助,而很多學生没有经过实际调查就盲目进行创业,结果损失惨重,白白浪费了就业时间和机会。所以,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应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就业和创业之间的关系,帮助他们实现更好的发展。另外,很多大学生在选择单位时,根据薪酬的多少衡量公司的好坏以及职位的高低,甚至会产生盲目攀比的心理,这样不利于学生充分认识岗位的责任,也使他们无法在工作中全身心地投入。一些大学生经常跳槽,不仅影响了自身的信誉,而且失去了竞争的优势。所以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需要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让学生干一行爱一行,在工作中奉献自己。
四、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将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就业水平,并且有效缓解就业压力,这样更有利于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人才。可以说,将二者有机地融合,让大学生实现了学以致用,并且顺应了时代的发展,满足了社会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洪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指导教育融合的策略分析[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18(09):98-99.
[2]刘志伟.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J].科教导刊,2018(32):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