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计耀
【摘要】广西壮族布洛陀主要分布在巴马县、东兰县、武鸣县、凌云县、田阳县、象州市等地区,布洛陀神话是壮族众多神话中的重要类型之一。布洛陀神话叙事及其文化在壮族民间世代传承,其建构出一种内涵丰富的壮族文化信仰,具有积极的价值取向,并包含了大量的历史文化记忆,同时在民族学研究和民俗学研究等方面也颇具文化价值。
【关键词】壮族神话;布洛陀;文化價值
【基金项目】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广西壮族神话元素在插画设计中的应用研究”(项目编号:2018KY0846)。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中国神话作为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和强烈的神秘色彩。壮族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在漫长的发展中拥有丰富多彩的神话题材。布洛陀作为壮族神话的始祖,它所体现出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影响着整个民族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壮族神话叙述的主题是壮族先祖布洛陀的主要事迹,而布洛陀作为壮族普遍认可的男性文化祖先在这类神话中占有重要地位。布洛陀神话在壮族聚居区流传较广,除大量口述外,还存在大量的文献记载。布洛陀文化是一个体系,它包括布洛陀神话文化、布洛陀史诗文化、布洛陀人文始祖文化、布洛陀歌谣文化、布洛陀民间宗教文化等。
一、布洛陀神话母题的文化内核
何谓布洛陀文化?梁庭望先生认为,布洛陀文化是壮族原生文化的“三角洲”和壮族价值观的摇篮,它以布洛陀神话和壮族文化为核心,广泛吸纳了壮族祖先从母系氏族末期到父系氏族的过程,再经过父系氏族的瓦解和奴隶制的产生的漫长历史时期,形成农耕文化经济的转型时期。在整个人类的发展历程中,文字和实物作为文化载体,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人类为了文化更便捷地保留下来,选择了口头传承的方式。神话叙事不仅保留了壮族文化的整体出处,而且保存了其发展的整个脉络。笔者从收集到的近百篇布洛陀神话中发现,布洛陀神话包含了布洛陀先神的来历、开天地、造万物、结姻缘、教农耕、制典章、定人伦、传智慧等二十余项与文化祖先有关的神话母题,这些都表明布洛陀是父系社会的代表,其产生与传承中蕴含的历史印记是不言而喻的。
《麽经》中记载,布洛陀是一位隐居深山的神秘老人,他创造万物,辩明事理,创立麽经,消灾解难,造福人类。相传其无父无母,从岩石中幻化而来,对壮族先人影响深远。这些神话都集中反映了壮族及其先民心目中的精神偶像布洛陀作为创世神和道德神的演化过程,集中体现了壮族原生态宗教文化及其信仰、文化品质、情感诉求以及生活生产活动,而且以特有的神异形式反映了壮族先民由蒙昧时代进入文明时代的整个历程。
二、布洛陀神话母体分析
右江流域作为壮族先民的发源地,自古以来都是壮族先民生息、耕耘和繁衍之地。因此,关于布洛陀的神话传说也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人类的观念文化系统,大都是关于对世界事物的评价标准,即按自身的各种需要所形成的价值观念体系。在历史的长河中,壮族及其先民在特定的自然环境、社会条件、生产方式和生活实践中,为了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和地域性特点的观念文化体系。
(一)天地起源的神话本体
在笔者搜集到的众多有关布洛陀神话题材的书籍中都阐述了壮族先民对天地起源的看法,尽管对布洛陀创造万物的解释是一种幻想,但其中对世界万物源于物质的认识则是一种朴素的唯物观。
《麽经布洛陀》中提到,布洛陀看到世界还未造出大地,就授印于盘古造地、造月亮和星星。正如民间唱道:“盘古开天地,造山坡河流,划洲来住人,造海来蓄水;盘古开天地,分山地平原,开辟三岔路,四处有路通;盘古开天地,造日月星辰,因为有盘古,人才得光明。”后来又造出了雷公,造出了蛟龙,雷公在天上造水,又造风来又造云,造出闪电和雷鸣,造成漫天大雨,才有水里的蛟龙,才有地上的溪流和涧水,最后汇成了大海、大洋[1]。
从以上关于天地形成的神话的内容及其特征来看,先民们朴素而又形象生动的想象,表现出了人类童年的思维特征。由此可见,世界各地的神话常描述世界起源于“蛋”或者是模糊的圆状物体,这和我们传统的“天圆地方”的神话主线是相关联的,这是壮族先民在这一特定的时间和地域中形成的宇宙观和世界观,基于对自然环境和生命现象的观察,从而得出宇宙原始形态的感悟。
(二)农耕文化的开端
在田阳一带壮族民间流传的布洛陀神话传说系列中,有许多关于人类生产、生活及其习俗的神话故事。《麽经》中记载,姆六甲将山上的野生稻采回,并到田里栽种,从此人们开始种植水稻,人类畜牧农耕业因此得以发展。这些都表明了壮族先民最初的生活习惯,体现了农耕文化的起源与发展。此外,布洛陀神话中也有关于水神“图额”的记载,他掌管三界之中的水界,其形态以鳄为主体,后来他成为壮族的十二图腾之一,地位很高。壮族人祭祀水神的活动也大多在重要的节日举行。笔者在考察广西壮族铜鼓纹饰时发现了很多以鳄为主题的纹饰,这也说明农耕文化背景下人们对水的敬畏和渴望。壮族布洛陀神话中的诸多描述都集中体现了先民农耕文化的特性,也奠定了后来壮族文化的发展脉络。
三、布洛陀神话的文化内涵
(一)朴素的唯物主义价值观
众所周知,人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制造工具而改造世界的生灵物种。人类的起源在传统神话中也时常被提及,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种说法:一是图腾说,认为人类各部落族群的形成与自然界中的花草、虫鱼、山石有关系,并由此演变而来;二是《麽经布洛陀》中提出的伏羲兄妹造人说。人类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经历了漫长的历史阶段。石头一直是人类制造工具的重要材料之一,也是传统神话中人类得以形成的重要元素之一。壮族先民将人类的起源归纳为自然界的万物以及源自伏羲兄妹造人,集中体现了其最为朴素的唯物主义价值观。
(二)社会关系的投射
世界上一切现象和事物都是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的关系,这是人类在观察实践中认识的自然规律。早期的氏族社会时期,壮族先民已经形成了较为稳定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等级制度。这种关系给原本神圣的壮族神话赋予了一层象征和隐喻,它叙述了早期社会的制度、原则、惯例等社会关系,树立了早期的社会道德观和价值观。
壮族先民在图腾崇拜、先祖崇拜等观念下孕育出了布洛陀这一氏族社会中智慧长者的形象,得到了壮族先人的推崇,并凝聚了壮族先民的整体力量,成为其精神依托;随之又產生新的氏族关系,布洛陀带领众神造天地,集中反映了大家共同劳作、集体生存、各司其职的劳作关系。
(三)推崇一神的宗教观
宗教是对人们精神世界的慰藉,是人们心灵的向往,简单来说,就是人内心世界的支柱,是以祈求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需要为目的的一种复杂的、混融性的文化现象。就如同信仰基督教的人们信奉耶稣一样,壮族人民信仰麽教。这种原始的自然宗教信仰产生于人类发展的初始阶段。壮族早期的麽教是建立在人们对自然神灵的崇拜之上的,其崇拜的对象是壮族先神布洛陀,认为其是创建世界、制造万物之神。这种观念的起源和性质,是原始氏族社会解体,大的部落联盟形成或国家雏形出现,为了增强族群内部的集体意识,使社会文化和阶级秩序得到很好发展。在《麽经》中,我们通过布洛陀的住处、形象了解到壮族及其先民相同的生活环境。书中记载布洛陀是一位居住在人间的慈祥的长者,“皓首鹤颜,手持拐杖,身挎布袋”。壮语称之为“布”,含始祖、祖父、长老、元老之义。“布”这一名称,是最古老的,以至妇孺皆知,但凡尊其以“布”称者,表示德高望重、最具权威者,故又常以“王”为代称[2]。布洛陀具有人的形象,较其他神话人物更贴近生活本身,其不仅是一位长者,而且是壮族人们真善美的代表,集中反映了壮族先民勤劳勇敢的性格特征。
(四)展现壮族语言文字的风貌
语言是人类最为重要的交际工具,人类借助语言保存和传递人类文明的成果,语言既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又是文化的载体。壮族文化经历了漫长又复杂的发展过程,通过语言塑造出了今日的特质及其表现形态。
在《麽经布洛陀》中,我们可以发现状语作为壮族文化的载体,其语言根本源自壮文化的生活体验,反映了壮族语言与壮族文化的同根共源关系。《麽经布洛陀》以书面语的形式向世人展示壮族民间宗教文化,其中记录了壮族各种民间活动。以往相关的壮族语言著作大都是根据先民口头传承整理记录壮族民间传说、故事、歌谣、谚语等,记录方式大都以拼音为主。而《麽经》从整体上首次向世人展现了壮语的语音系统、基本词汇、语法结构、思维方式,各方言土语的差异和特点,以及壮语作为特定的文化的共通性和基本规则。这对以壮族语言文字为对象的相关学科研究和对外交流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声震.壮族麽经布洛陀影印译注·第一卷[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04.
[2]李斯颖.壮族布洛陀神话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