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时代下的红楼梦

2019-07-19 02:26张梓钰陈柏青
美文 2019年14期
关键词:判词崇祯刘姥姥

张梓钰 陈柏青

在步入正题之前,先请你思考两个问题:首先,宝黛钗三人的关系真的只有三角恋那么简单吗?然后是我们都知道红楼梦给主要人物都写了判词,那么红楼梦的判词真的仅仅只评价了人物的命运吗?

好了,现在让我们进入正题。一起来探讨一下“大时代下的红楼梦——明清国运与阶级”。

首先要说,红楼梦是一个鬼故事。没错,你没有看错,就是鬼故事。我们想说的是,红楼梦就是个鬼故事。其实,关于鬼故事也是有出处的。就是李少红版的红楼梦电视剧。这一版的剧被广大观众所诟病的,无论是灵异的配乐,榆钱头和惨白的妆容都充满了槽点,被网友戏称为“鬼故事”。但今天,我们想认真的提出:红楼梦就是个鬼故事。

那么首先,让我们先来看看红楼梦真实的情感基调。在此之前,我们先做了一个民意调查,发现很多人在红楼梦中最感兴趣的是什么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呀,风月宝鉴什么的。其实现在很多人对红楼梦都有一点误解,觉得红楼梦仅仅只是在写豪门之间的恩恩怨怨,或者对红楼梦的悲剧性的认识只存在于宝黛钗三人之间的爱情悲剧上。所以我们其实很多时候认为红楼梦的感情基调是骄淫奢靡的,而我们想说的是,灵异,压抑,阴暗悲观才是隐藏在其中的真实基调。

红楼梦注定是个大悲剧,即使看那些看上去大场面的活动。纵使是贾府的各种喜庆活动,宝黛之间的各种小甜蜜,众女儿的诗社和宴会。这些东西,统统是元春的那个灯谜诗,就是爆竹,一响而散,之后什么也剩不下。说这是回光返照,暴风雨前的平静也不为过。最关键的是,那些喜庆活动,真的就是可喜可贺的事儿吗?元春省亲,且不说搞的贾府入不敷出,债台高筑。整个活动就跟探监一样。元春的表现就像是一个罪犯被批准回家一天。元春见到家人之后,先是哭了一通,这也叫喜事吗?秦可卿的葬礼,本身就是个葬礼,而且秦可卿死的比较蹊跷,很多地方显得神神秘秘的。这种场景怎么欢快。至于贾府的那些家宴,哪一次不是勾引斗角,面和心不和。到了后文书,贾府开始衰败,那些宴会每一次都跟最后的晚餐一样,人越来越少,场面越来越冷。这还是说一些喜庆活动。至于黛玉葬花、金钏跳井、宝玉挨打、凤姐泼醋、红楼二尤、抄捡大观园、晴雯之死、香菱被虐待致死,林黛玉焚稿。这些事儿,哪一件是喜事呢?其实,翻翻红楼梦,你会发现,真正的喜事也没几件。所谓的喜事,就是小儿女们私下里的那些活动。作诗啊,结社啊,偷摸的搞个小聚会。只有这些东西能算作是喜事。可是这些诗词里,却往往隐含着各种谶语和暗示。暗示着这些女儿未来惨到家的命运。比如寿怡红,大家一起喝酒做游戏,是喜事吧?结果你看看当天夜里抽的那些花签,都是暗示了每个人悲惨的命运。但这些女孩尚不自知,这相当于拿到了自己的死刑判决书,却不认字儿。这种悲哀,这种无奈,这种人在命运前的脆弱和渺小,难道不应该压抑一点儿吗?

我们知道,红楼梦这部小说,带有一定的自传性质,是一个男人回忆他青春年少时候的事儿。而此时呢,这个男人的家道很可能已经败落了。他的家族和那些女孩后来的下场很可能非常的惨。从好了歌看,有死的,有沦为乞丐的,還有被卖进窑子的,总之是各种惨。所以他回忆这些事情的时候,心情一定是极度压抑的。

最后,不知道大家去过苏州园林,或者山西的那种地主大院没有。中国古建筑的色调,本来就是偏冷的。以最明快的苏州园林来说,用色也都是白色、黑色、灰色、翠绿色、朱红色。这个颜色的搭配本身也就不是特别明快的颜色,更不要说北方的那种砖头四合院了。明黄大红,那是紫禁城。纵使是紫禁城,故宫闭馆之后你进去走一圈看看,吓不死你。你不能用喜羊羊的标准要求红楼梦。另外,古人是没有电灯泡的,照明只能靠自然光和蜡烛,实际上真实的古人的生活,没有今天很多电视剧里演的那么亮堂。

这就很容易理解了。

想问问大家,在看红楼梦时,我们应该关注哪些人?

我们说红楼梦就是一座城,有城里的故事,也有城外的世界。我们在看一个故事时总是习惯性的关注核心人物,而忽视边角料人物。而很多时候,我们恰恰要关注那些非主干人物。这里举两个例子,刘姥姥和乌庄头。

那我们就来探究一下红楼梦中两位边角料人物所引出的一系列社会阶级表现 。

在写历史题时,题干上问实质总指的是阶级。阶级代表的是固化的群体,以及自己对所处群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而上层阶级自然也是尽力避免阶级流动性以保证自身利益不丧失。

刘姥姥是贾家在乡下的远亲,依靠贾家的接济改善生活。从文中我们可以看到,贾家虽然宴请她,接济她,但更多的还是根深蒂固的等级阶级观念。在那些小姐太太眼中,他们就是两个世界的人。妙玉大家都知道,是贾家请来戴发修行的女道士,出家之前也是官宦人家的小姐。尚且在当着宝黛钗三人的面都要扔掉刘姥姥用过的杯子。由此窥得,他们是对刘姥姥打心眼里的瞧不起。他们捉弄刘姥姥,没有对老人基本的尊重。接济刘姥姥的银子对他们来说只是九牛一毛,但他们从刘姥姥身上获得的显然更多——满足了沽名钓誉的虚荣和猎奇心理。

而说到压迫,贾家对以乌庄头为代表的广大农民则来的更直接肆意。这是直接的物质上的压榨,无限赚取利益,以追求无限的回报。

这无疑是社会的进步,出现了拜金主义合理化。在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时代,无疑推动了社会进步。

而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不断联姻,也是通过最简单的血缘联系来使自己的等级固化。

而说到红楼梦映射的国运,我们又不得不说到一个人——崇祯。有一点很重要,请大家注意一下,他的结局: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1644年4月25日),崇祯皇帝命后宫嫔妃尽皆自杀,亲手砍杀自己的两位女儿,又命贴身太监小毛子带三位皇子出逃,然后跟太监王承恩逃亡煤山,自缢而死。这事挺复杂,你只用知道三件事,第一,崇祯是个好孩子,可惜他哥太浪又死太早,导致他天天苦逼加班。第二,崇祯是个小可怜,手底下的人天天撕逼,搞事情。内忧外患。第三,崇祯不喜欢长得好看的大老婆周氏,偏爱小老婆田氏。

我们说红楼梦影射明清国运,主要指的就是崇祯时期。

在判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中,不难发现一些端倪。崇祯自缢身亡,三尺白绫自缢于煤山老树上。而林黛玉的判词中“林”“挂”“玉带”也映证这一点。“金簪”则代清朝统治者的民族隶属后金,“雪”也暗示他们来自极寒之地。两个重要女主人公的命运也代表明清之际的变革。宏观上来看,二人命运此消彼长,这也是明王朝的消逝和清王朝的崛起。

当然,不但有明清之际的暗示,也代表皇室家族内部恩怨。一个角色能映射多个人物。群芳夜宴,林黛玉抽到芙蓉“莫怨东风当自嗟”暗示田妃,而薛宝钗抽到的牡丹则象征着母仪天下的皇后。

总之,说了这么多,只是想说红楼梦可挖掘的东西太多了。毕竟书一开篇就说真事隐去,引导读者探求四大家族奢靡生活之外的深刻含义。

猜你喜欢
判词崇祯刘姥姥
刘姥姥
巧妙判词
亡明罪魁祸首辨:崇祯和朝臣的共同作用
十二钗判词的结构方略
明末的中枢决策与权力格局演进:以崇祯帝“改票”为视角
由《洞穴奇案》引发的思考
“有君无臣”论:明清之际崇祯君臣的历史评价与君臣观流变
试论明崇祯年间阁臣的更迭
刘姥姥的公关术
刘姥姥的公关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