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 骍,刘 飞,王影新*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普通外科,北京 100034)
青霉素作为最为常用的抗生素之一,具有杀菌活性强、毒性低、适应证广及临床疗效好等优点,但临床应用中过敏反应最常见[1]。青霉素过敏出现较快,且会给患者造成严重后果,如荨麻疹、哮喘、喉头水肿甚至出现过敏性休克[2]。青霉素皮试是目前预测青霉素速发型过敏反应最为快捷、敏感和经济的方法,科学、规范的青霉素皮试对成人、儿童过敏性休克等速发型过敏反应有良好的预测作用,其阴性预测值可达97%~99%,即皮试阴性患者仅1%~3%可能发生速发型过敏反应,可有效降低患者发生过敏性休克等严重威胁生命的的风险[3]。传统的青霉素皮试液配制过程较为繁琐,增加临床护士工作量,且容易出现剂量误差而导致皮试结果不准确。我院自2013年开始引进青霉素皮试剂作为所有青霉素类药物使用前检测方法,仅需一次稀释即可得到500U/mL,较传统青霉素皮试液相比,减少了“抽三推二”的步骤,简单方便、剂量准确。规范化培训护士是指入职前三年,尚处于医院规范化培训期间的护士,是医院护理队伍的有生力量[4,5]。规范化培训护士具有临床操作机会多但临床经验不足的特点,掌握青霉素皮试临床应用知识,提高青霉素皮试的应用规范性,对于合理用药、减轻医疗费用等均具有重要意义。本调查旨在了解规范化培训护士对青霉素皮试液临床应用规范掌握情况,为培训部门改进教学方法和培训策略提供参考。
选择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规范化培训期间的轮转护士作为研究对象,于2018年11月通过微信推送电子问卷进行调查。纳入标准:①规范化培训期间的轮转护士;②轮转临床科室;③自愿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病、产假大于1个月。
采用自设问卷进行资料收集。问卷包括一般资料调查表及青霉素皮试临床应用情况调查表。一般资料调查表包括调查对象的年龄、性别、工作年限、学历等;青霉素皮试临床应用情况调查表询问了调查对象每周进行青霉素皮试的次数、青霉素皮试知识来源以及相关行为,同时还包括16个知识条目,答对计1分,答错或不清楚计0分,总分0~16分。
采用问卷星编制调查问卷,通过微信在轮转护士微信群中推送调查问卷,调查对象自愿参与调查。问卷将所有问题设置为必填项,并将相关问题答案类型进行限制,避免漏项或错填而产生无效问卷。问卷收集完成后,从问卷星网站导出调查结果。
采用SPSS 23.0建立数据库,进行数据统计分析。采用均数±标准差、频数、百分比对数据进行统计描述,采用方差分析进行组间比较。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本研究共调查规范化培训护士22 5名,年龄20~30(22.8±1.7)岁。其中男性21名(9.33%),女性204(90.6%);学历为大专154名(68.4%),本科59名(26.2%),硕士研究生12名(5.33%);轮转第一年100名(44.4%),轮转第二年64名(28.4%),轮转第三年61名(27.1%)。有160名(71.1%)护士在轮转期间进行过青霉素皮试,每周进行青霉素皮试操作次数为5次以下105名(65.6%)、5~10次30名(18.7%)、10次以上28名(17.5%)。
进行青霉素皮试操作前,217名(96.44%)护士“总是询问”患者的过敏史;72名(32%)护士“总是询问”患者使用抗组胺类药物的情况,86(38.22%)名护士“从不询问”患者使用抗组胺类药物的情况;在评估青霉素皮试结果时,221名(98.22%)护士会请至少一名同事同时进行评估。青霉素皮试相关知识得分为(10.2±2.3)分,各条目回答正确率见表1。
表1 青霉素皮试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N=225)
采用方差分析不同学历和不同工作年限的护士青霉素皮试知识水平的差异,结果见表2。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硕士学历的护士知识水平较本科护士和大专护士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6,P=0.008),本科护士与大专护士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261);轮转第一年的护士知识水平最高,与轮转第二年护士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6),轮转第一年护士与轮转第三年护士相比、轮转第二年护士与轮转第三年护士相比,差距均无统计学意义(P=0.258,P=0.255)。
本研究调查结果发现,规范化培训护士对青霉素皮试临床应用规范的掌握水平参差不齐,概念不明确、不全面,对于临床实际应用存在很大风险。规范化培训护士对于青霉素皮试“操作”相关知识掌握程度较高,如“青霉素皮试应采用的注射方法”、“青霉素皮试液注射剂量”等问题,正确率达到90%左右。回答正确率最低的条目是“配制后正确保存的青霉素皮试液有效使用时间是多久?”“青霉素皮试首选的消毒剂是?”“配制后的青霉素皮试液如何保存?”,正确率均不到30%。这可能是因为,我院使用青霉素皮试剂(浙江金华康恩贝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143377,每瓶含青霉素钠2500单位)进行青霉素皮试,通常是一人一剂,用后即扔,较少出现需要保存青霉素皮试液的情形。专家共识推荐青霉素皮试应使用75%乙醇进行皮肤消毒,当患者对乙醇过敏时方选用生理盐水,但规范化培训护士对该项知识的掌握情况不容乐观。正确应用青霉素皮试,可规范抗菌药物的管理,提高用药安全性[6,7],因此,临床设置规范化培训内容时,可参考本研究调查结果,对于回答正确率较低的知识条目进行强化培训。
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是指毕业后护士在完成护理专业院校基础教育后,所接受的系统化、规范化、专业化护理专业培训,我院培训周期为3年。本次调查对于青霉素皮试的基本知识的来源及知识点进行了考核,反映出规范化培训护士知识来源途径的多样性。85.33%的规范化培训护士是通过临床带教老师讲授获得青霉素皮试的相关知识。规范化培训期间,会给每一位新护士指定一名临床导师进行临床工作带教,因此,临床带教老师的知识准确率对规范化培训护士的认知影响极大[7]。然而,临床带教老师的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带教老师存在知识陈旧、知识更新不及时的问题,会对新护士的知识掌握情况造成影响[8],这可能也是本次调查中规范化培训护士青霉素皮试知识水平不高的原因之一。80.89%的规范化培训护士从学校内课程获得相关知识,可见学校课程为规范化培训护士的临床工作打下了一定基础,但该途径不具备延续性,因此在职期间的强化培训仍然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仅一半的规范化培训护士从院内规范化培训课程中获得相关知识,说明院内规范化培训的强调力度不够。因此,建议在规范化培训期间加入青霉素皮试的专项课程内容,同时在其他相关培训课程中进行重复强调和强化,加深规范化培训护士对青霉素皮试知识的印象。此外,针对临床带教老师,也应定时进行知识更新,确保知识传达的准确率。
随着我国护理教育事业的多层次、多样化全面发展,参与规范化培训的护士来源于不同层次的学校,具有不同层次的学历,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可能不同[9]。此外,规范化培训持续3年,不同工作年限的规范化培训护士知识水平也有差异。本调查也反映出这一问题,硕士学历的护士知识水平较本科护士和大专护士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6,P=0.008),说明学习时间的长短与其知识掌握水平呈正比。但值得关注的是,轮转第一年的护士知识水平最高,与轮转第二年护士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6),但与轮转第三年护士相比差异缩小。这可能是因为轮转第一年的护士刚刚从学校毕业,对书本知识还有比较深的印象,因此具有较高的知识掌握水平;而轮转第三年的护士因为积累了一定的临床经验,知识掌握水平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这提示医院管理者应加大对大专学历、本科学历的规范化培训护士的培训力度,同时重视轮转第二年护士的培训和考核,不断提高护理队伍的整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