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双双
(河南省开封市结核病防治所,河南 开封 475000)
肺结核属于临床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病程较长,并且病变侵蚀大血管,很容易出现咯血等并发症,如果不能及时有效的处理,会引发呼吸道堵塞以及休克等现象,因此要积极有效的治疗,但是由于该疾病给患者带来的打击较为严重,在治疗的过程中,必须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1],而此次研究旨在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肺结核合并咯血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特选85例患者进行研究,报告如下。
本次研究涉及参组人员一共为85例,所有参组人员的入院治疗时间在2016年8月~2017年9月,所有患者均经过痰涂片检查确诊为肺结核,排除患有精神疾病以及语言障碍者,同时均同意此次研究,利用随机分组的形式,将85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的参组人员为43例,男性患者所占例数为23例,女性患者所占例数为20例,年龄跨度在21~7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1.33±2.15)岁;对照组的参组人员为42例,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的所占例数分别为24例、18例,年龄最大值为73岁,最小值为22岁,平均年龄值为(41.28±2.31)岁,比较参组人员的资料,差异极小,可进行下方实验。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干预,主要包括病情观察,协助患者为患侧卧位,并保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可通过轻拍背部等方式促进血块排出,针对于患者大咯血时,应采用紧急措施,迅速将口腔血块清除,并予以高浓度吸氧处理,实施有效止血治疗。
观察组患者则加大心理护理干预,(1)由于患者在出现咯血的时候会出现紧张、焦虑以及恐惧等心理,同时还会出现反射性屏息反应,会引发喉头痉挛等现象,因此会给患者的心理造成严重打击,所以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理变化,鼓励患者多表达内心的感受,并积极的和患者进行沟通,通过不断的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问题,并根据患者的心理问题进行针对性干预,和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让患者信赖护理人员,同时护理人员还应通过鼓励、安慰、支持等方式让患者积极面对治疗,帮助患者树立对治疗的信心[2]。(2)重视健康教育,减少患者的心理负担的关键在于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疾病的相关知识,并对治疗方式进行讲解,让患者充分了解咯血的严重性,同时对其治疗的成功案例进行讲解,帮助患者建立乐观的情绪,增加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3]。(3)根据患者的兴趣爱好等选择合适的宣泄情绪方式,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并且及时和患者的家属进行沟通,让家属理解患者,并予以其精神支持,增加对患者的关心,让患者感受到家的温暖,进而减少不良情绪的产生。
分析上述患者干预前后焦虑和抑郁情绪,并对患者的满意度进行分析。
焦虑和抑郁采用焦虑自评量表以及抑郁自评量表进行分析,满分为30分,分值越高,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况越严重,而满意度采用自拟调查问卷进行分析,卷面的分值一共为50分,分数越高,患者的满意度越高[4]。
2.1 分析上述患者护理前后焦虑和抑郁情况,在表1中看出,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均较为严重,而干预后,其情况有所缓解,但是观察组患者的分值明显比对照组小,P<0.05。
2.2 分析上述患者的满意度,在表2中看出,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分值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
表1 患者护理前后焦虑和抑郁情况
表2 分析上述患者的满意度
近年来,随着医学模式的不断转变,心理干预成为临床护理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并且将该护理方式应用在肺结核合并咯血患者治疗中,可以达到良好的止血效果,同时能防止患者再次咯血,重视患者的心理干预,以心理学为理论基础,采用不同的方式对患者心理进行积极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信心,加速患者的恢复,并且在心理干预的同时,结合健康教育能提高患者对疾病的了解程度,进而消除患者紧张、抑郁等不良心理,提高临床依从性,确保治疗效果[5]。
综上所述,在肺结核合并咯血的临床治疗中,加大心理干预的效果较为理想,能缓解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满意度,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