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红, 葛徽衍
(渭南市气象局, 陕西 渭南 714000)
近年来,渭南市葡萄面积发展迅速,临渭区葡萄种植面积1.67万hm2,合阳种植面积1.07万hm2,栽培模式以冷棚栽培为主,总产达到18万t。但葡萄在栽植过程中除了受春季倒春寒、秋季的低温阴雨寡照天气影响外,葡萄生长后期的转色问题也与气象条件关系密切。调查显示,由于气候及果园群体密度等影响,葡萄转色问题成了困惑果农的主要难题之一,水果卖难,价格偏低。2013年、2017年、2018年临渭区葡萄着色不同程度受到影响,特别是2013年较为严重。葡萄转色期是生长发育的转折期,温度、光照、养分积累等对转色有明显影响。
国内外关于葡萄气象服务的研究较多,张宝荣分析葡萄种植的气候适宜度指标[1],周平等建立了温棚葡萄气象服务指标[2];马姗姗等研究了北京延庆区葡萄品质与气象因子关系[3]。张名福等提出了红地球葡萄灾害性天气的应对措施[4];于红等分析了武清区日光温室葡萄生产气象条件[5];于飞等分析了气象因子对葡萄品质的影响[6]。赵再再等研究了大棚庭院葡萄产量与气象因子的关系及其栽培技术。葛徽衍等研发了葡萄特色产业气象服务信息系统[8,9]。关于葡萄转色适用气象技术研究未见报道。本文主要从气象方面分析葡萄转色过程的原因,提供葡萄转色气象适用技术,以帮助果农更好地生产优质果品,增加收益。
单株挂果多,导致树体营养不良,导致着色不良。
肥水施用比例不合理,钾肥缺乏。葡萄转色期对钾的需求也显著高于往常。如果缺乏钾肥,就会产生着色不良的现象。
2013年临渭大部分葡萄转色差,葡萄销售价格差异较大。资料表明2013年8-9月,极端最高气温和平均最低气温均为历史最高值。2013年8月份日极端最高气温≥35℃高温日数为历史最多为12 d,是历史≥平均3.7 d的3倍,9月达到3 d(历史平均0.3 d)。2013年8月平均最高气温33.9℃(历史平均30.6℃),2013年8月平均最低气温较历史同期高2.3℃。2013年9月平均最高28.8℃(历史平均25.6),平均最低18.3℃(历史平均16. 4℃)。(图1,图2)
图1 2013年8月日极端最高气温≥35℃日数
图2 渭南市临渭区 2000-2017年逐年8月份平均最低气温
葡萄园安装葡萄园小气候自动气象站和视频监控。特别是设施葡萄,要在棚内安装果园自动气象站和信息查询终端,在葡萄生长期内及时测定和掌握气温、降水、光照强度、风、空气湿度、土壤湿度、土壤温度等资料,实时监控果园长势。根据果园监测资料,加强葡萄园小气候指标研究,并依据葡萄园气象监测信息和后期的天气预报预警情况,及时采取调控措施。
2.2.1 控制单株负载群体密度 调整好树势,控制群体密度和单株负载,按照20片叶子留一束果实,产量控制在30 000 kg·hm-2,达到稳产优质增效的目的。
2.2.2 剪梢 果实转色后,对葡萄架剪梢,进行通风透光,多雨季节应及时擦去副枝,防止遮挡表面,增加果实色泽。
2.2.3 去老叶 进入转色期后,适当去除新梢基部叶子,但不能全部打光底部的叶子。要培养利用副梢,尽可能增加功能叶片,以免造成叶片光合产物不足,营养积累减少,影响葡萄着色。
2.2.4 摘袋 采收前10~15 d左右,根据天气预报,在晴天光照不强的时段摘袋,促进着色。
冷棚葡萄进入着色期以后,要控制水分的供给,特别是在土壤缺水严重的情况下,要掌握浇水节奏,土壤水分不能达到饱和,着色成熟期土壤水分控制在60%左右。这样产出的红提葡萄色泽才能诱人,糖份的含量也会更高。果园土壤水分避免变化幅度过大,防止产生裂果。
湿度控制对于冷棚葡萄尤为重要,棚内往往由于空气湿度大,通风不畅,易发生葡萄病害,特别是在持续阴雨低温寡照的情况下,要通风降湿,原则上空气湿度控制在50%~55%左右,可降低病害的发生率。
果实着色至采收期主要是控制最高气温和昼夜温差。日较差大,有利于促进着色和积累糖分, 葡萄转色期适宜昼夜温差是12℃。气温控制在15~30℃。当最高温度超过适宜温度时,要及时卷起两侧棚膜进行通风。两侧通风不理想时,要打开棚顶通风口。
一是防连阴雨。阴雨会导致霜霉病,要全面观察,及时喷药。二是防止干旱。长期干旱,突然降雨,容易造成果实开裂,造成经济损失。三是及时获取天气预报预警信息,固定棚内支撑钢架,严防大风等灾害性天气危害。
转色期应及时喷施叶面磷酸二氢钾,以提高颜色转化率。避免使用氮肥,以免造成徒长,影响着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