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晓刚
(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苏州 215411)
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新一轮的国际竞争和经济发展要求我国经济要从“数量型人口红利”转向“人力资本红利”,通过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劳动者的知识和技能水平,促进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动态匹配和互动发展。当前我国职业教育亟待学习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发展经验,加强跨企业培训中心建设,不断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和综合素养,促进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那么,跨企业培训中心的内涵是什么?跨企业培训中心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如何?如何开展跨企业培训中心建设呢?
跨企业培训中心起源于德国,是校企深度合作的产物。从19世纪开始,德国手工业企业就开始对学徒开展技术培训。随着欧洲工业革命的发展,以机器为主体的工厂代替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手工业,德国企业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模式已无法满足发展的需要。在此背景下,企业将培训的部分内容委托跨企业培训中心承担。跨企业培训中心是兼具企业职业培训的补充场所与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的学习地点特征的教育与培训机构[1],主要面向缺少设施设备的中小企业学徒及社会开展的人员培训。跨企业培训中心的培训内容紧密结合企业需求,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主要开展理论知识、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及技术能力等方面的培训。学员通过在跨企业培训中心的培训,可以学习到先进的科学技术,培训后可尽快融入企业工作过程(见图1)。
图1 跨企业培训中心示意图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作为德国经济竞争力和创新力的支柱,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2017年全年,德国失业人口比前一年减少15.8万,降至253.3万,失业率为5.7%,为德国统一以来最低,双元制职业教育成为德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2]。美、欧、日等发达国家相继出台职业教育的重要法案和政策文件,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将全球竞争力聚焦到实体经济和职业教育上,力求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建立巩固的、可持续的竞争优势。中国经济面临着从高速度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阶段。面对新形势,中国政府对产教融合发展高度重视,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指出要通过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跨企业培训中心可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促进区域产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攀升。区域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也为跨企业培训中心的建设与发展带来了重要机遇。
世界银行《2018世界发展报告》认为:人力资本在世界经济增长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是实现包容性经济增长的先决条件,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对高技能劳动力的需求不断扩大,教育系统要重视劳动力的供给质量,不断提升劳动力的技能水平,才能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3]。面对贸易保护主义和逆全球化潮流,我国区域经济产业创新驱动发展和全球价值链攀升急需大量技术技能型人才。据统计,位居全球价值链上游的2 700多家“隐形冠军”企业中,德国有1 307家,占比48.4%,而中国只有68家,仅占2.5%[4]。为解决区域高质量发展中技术技能型人才缺乏问题,我国高职院校可积极借鉴德国双元制,大力建设跨企业培训中心,将跨企业培训中心打造成实施双元制本土化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硬件平台。在跨企业培训中心建设过程中,可通过集聚政府、行业、企业和学校四方资源,以企业为主导,政行企校共同参与建设,按企业标准进行布局设计、技能培训和现场管理,由行业协会进行过程监控和第三方评价,通过提供行业优质的职业培训和全真企业环境,解决校企合作中企业教育性不足、学校职业性不够的问题,为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撑。
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要求各地区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积极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质量变革,积极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使创新成为经济增长第一动力。当前中国各地区要实现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关键是要培育精益求精、产品质量至上的“工匠精神”。中国企业长期以来缺乏德国、瑞士等发达国家所拥有的工匠精神,成为向全球价值链高端攀升的最大障碍。中国企业工匠精神的缺乏,与长期以来制度设计中轻视动手能力的培养、轻视技术技能人才的地位和作用有直接的关系。据统计,我国高技能人才4 791万人,仅占就业人员总数的6.2%,预计到2020年,全国高技能人才缺口将达2 200万人[5]。近年来,我国政府对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高度重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指出:要“创新技术技能人才教育培训模式,促进企业和职业院校成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双主体’,开展校企联合培养试点。”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要求各地要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注重职业教育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要加强德国双元制的学习、借鉴和创新,为双元制职业教育的重要载体—跨企业培训中心建设带来重要机遇。
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是太仓市设立的地方性职业院校,以服务地方发展为办学宗旨。太仓位于我国沿海和长江经济带的交汇点,总面积809.93平方公里,东临长江,南接上海,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条件发达。2017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 240.96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0.86亿元,一、二、三产业增加值比例为2.9∶50.6∶46.5,经济实力位居全国百强县市前列[6]。太仓市德资企业众多,自1993年第一家德资企业—克恩里伯斯(太仓)有限公司落户太仓以来,已有300多家德资企业入驻太仓,项目总投资超过45亿美元,德企的集聚使太仓被誉为中国的“德企之乡”,成为“中德企业合作基地”和“中德中小企业合作示范园区”。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紧密结合区域内德企众多的优势,学习和借鉴德国双元制,大力开展跨企业培训中心建设,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面向德企定向输送高质量技术人才,与区域发展相生相伴,形成了与产业紧密相融的发展格局。
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跨企业培训中心建设由地方政府主导,针对支柱产业,教育资源精准配置,引入国际高质量职业标准,与行业协会、职业院校和企业合作,建设跨企业共享培训中心,面向区域内企业定向提供高质量人才。通过人才供给侧改革,提升政府招商吸引力,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形成了“职业教育搭台,经济唱戏”的产业发展模式(见图2)。
图2 跨企业培训中心建设模型
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在跨企业培训中心建设过程中,确立了“专业契合产业、引进先进资源、建设循序渐进、坚持政府导向、拓展平台功能”的建设原则,作为学校和企业间的过渡和联接平台,具备了多重的功能特性(见图3)。
图3 跨企业培训中心的功能特性
为保证跨企业培训中心高效运行,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建立并优化了基于培训量和培训模式的数据分析系统:培训区域设计模型、培训计划编制模型、组织管理架构、培训师选拔和工作标准、“一董三委”(董事会、教学指导委员会、培训管理委员会和考试委员会)运行机制、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培训管理规范(培训师培训管理规范、学徒培训管理规范、设备管理规范和现场管理规范)、企业现场管理体系(安全教育、5S管理,全员设备维护、持续改进体系)。
跨企业培训中心联接职业院校和企业,三方各负其责,学校负责专业理论课程和基本技能培训、培训中心负责职业模块培训课程和企业负责专项岗位技能课程。学生在三个教学场所多阶段轮转,螺旋式提升,如图4。企业参与全过程培养,学生岗位匹配度高,更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
图4 “三站互动,分段轮换”的人才培养模式示意图
跨企业培训中心引进与精密制造产业相匹配的德国机电类职业培训标准、教育资源以及认证体系,对接德国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校企合作开发一体化课程体系,职业技能培训模块和培训教材,实施以行动能力为核心的行动导向教学方法,确保培训质量达到德国标准。
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建立了招生招工一体化学徒选拔工作标准、学徒管理工作制度和流程、完善了学徒协议样本,建立了学徒职业生涯培训模块。实施企业现场管理体系,建立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管理制度、职业环境、项目载体、培养手段和评价方法。
跨企业培训中心是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一种模式,对目前国内缺乏完整制度保障体系下实现产教深度融合,尤其是在区域内实现职业教育与产业的良性互动发展,构建具有区域特点、地方特色的职业教育模式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