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法人》特约撰稿 杨淼
一个科技型企业,公司发展很好,完成C轮融资,在创业初期已经组建了法务部。
但是,创始人兼CEO特别生气地找到我咨询:
我手下一个技术咖离职了,去了竞品公司,做一款同类产品,对我影响很大,我的法务能做啥?我怎么“搞”掉它?
我说:
“你们法务做保密制度、启动竞业禁止,做自身知识产权的转化和储备了吗?对竞品做技术分析和监控了吗?”
CEO说:
“保密协议应该签署了。但是,别的好像都没有,这几年太忙,一直在着急融资。这都该法务做吗?我们似乎从没搞过。”
这种情况应该并非个案,法务应该怎么防范呢?
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知识正在飞速地传播、分享、聚集。在经济全球化和商业竞争白热化的时代,知识的重要性对于任何体系都越来越重要,特别是当知识产权成为一种十分重要的资源和竞争工具,知识产权的管理、风险防御就变得尤为重要。良好的知识产权管理和运营模式,将大大降低企业日常经营中的风险。
随着知识产权诉讼案例及判赔金额的增加,在专利、商标、著作权、商业秘密、商号权、域名等领域均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企业的市场地位,给企业的持续发展贡献了新的力量。更多的企业意识到知识产权在提高企业竞争力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知识产权管理就成了法务管理中越来越重要的一环,并逐渐上升为企业管理的核心之一。
该如何面对越来越汹涌的市场大潮,该如何应对越来越复杂的国际环境,该如何构建一套或攻或守的知识产权武器体系,也就变成法务风险防控的重中之重。
让知识产权与本企业的产品及业务模块充分融合,建立从开始、升级到终止的知识产权管理机制。需要法务从多角度出发,依据产品发展的时间轴,将知识产权融入每一个发展环节,建立合理的法务防御体系。
最少我们对产品应该建立以下的知识产权结合关系:
赵佳制图
企业需要明确智力劳动成果的归属。法务部优先要建立一定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在制度中,明确关于法人作品、职务作品及职务发明、发现的权利归属。如果制度出台难度较大,也必须在公司的员工手册或者劳动合同中明确约定“本公司员工完成公司工作任务、利用公司名义、利用公司物质条件产生的智力劳动成果,属于职务智力劳动成果,其知识产权归本公司所有”等类似条款,要在一定程度上规避员工将知识产权据为己有的风险。
同时,法务部应在劳动合同签署及员工入职培训环节中,加入保密协议或竞业禁止条款的签署及针对性培训,防止信息泄露造成的危害或产生的不正当竞争。
法务在建立商业秘密及技术秘密体系时,可参考以下方面:
(1)保密协议、竞业禁止条款的草拟及落地。
(2)针对新员工入职进行保密及知识产权归属等培训。
(3)保密内容分级,限制保密信息的使用级别和权限,严格限制保密信息的披露范围。
(4)保密信息的存储及管控。划分涉密场所,采购保密柜、保密锁,设置办公网络信息访问密钥和防火墙等。
(5)保密信息使用、审批及留存制度,设立保密文档访问密钥专人分级管理。对保密文件柜和保密场所设立视频监控,定期核查。
(6)保密信息的销毁及脱敏处理,包括保密设备的脱敏及回收、离职启动竞业禁止评估等。
(7)针对不同密级及泄密情况,加入人力及财务的处置方案,包括不限于记过、通报批评、罚款、赔偿、辞退等。
企业需要明确知识产权的可用性。法务部应根据产品线的发展规划,结合竞品进行基础的尽调和数据分析,确保产品项目的初步合规和风险规避,让项目在立项阶段顺利起步。法务人员应对产品名称、产品特点、技术方案进行检索,明确知识产权的可用性和风险性。例如,产品名称的商标检索,竞品商标情况分析,围绕企业既定名称列出可用商标,进而申请注册。同时,技术方案及技术特点也需要进行专利检索及分析,对竞品给予剖析,围绕已有的技术方案给出一定的申请建议及风险提示。
法务在立项阶段启动知识产权工作时,可参考以下方面:
(1)确定技术发展方向及领域,确定技术关键词,结合竞品做专利的检索与分析。
(2)积极头脑风暴选名,针对多个名称,进行在先商标检索及分析,给予可用性建议和注册建议。
(3)根据分析结果,积极布局自主申请范围,同时,积累一定的备用方案。
(4)如选名的结果并不乐观,须给予准确的修订建议和注册建议。包括商标名称修改建议、技术研发的规避及专利申请的规避方案等。
企业需要明确掌握核心技术的重要性。法务部应紧跟产品的研发进度,贴近产品线办公,了解研发进度及技术创新点。此阶段属于产品部门最为繁忙的时段,知识产权人员需要大力辅助研发人员,强调信息保密的重要性。同时,加紧技术创新点的挖掘及专利转化,提前做好专利申请布局,抢占技术领域,尽可能降低主动侵权的风险。
法务在研发阶段启动知识产权工作时,可参考以下方面:
(1)建立技术分级制度,对不同级别的技术要做不同程度的投入。特别是互联网公司,要建立代码分级制度,特别要注意代码和开源代码的管理。
(2)教会技术研发人员提炼技术要点,法务部人员要深入产品线办公,加快创新点的提炼,同时,加紧企业自身专利的申请。
企业需要明确完善知识产权的必要性。法务人员在此阶段需要发挥知识产权专业能力,对产品忽略的内容给予完善,查漏补缺,特别是针对内测阶段产品,其产品功能已经完善,界面及外观基本完成,产品名称及产品LOGO基本确定。这时需要对其产品名称及LOGO、外观的独创性及代码进行各方面知识产权申请,包括商标、外观专利、著作权等。
法务在完成及内测阶段启动知识产权工作时,可参考以下方面:
(1)提炼外观特点,注重外观方面的保护。国内外对外观专利的保护力度正在逐步增加,一定程度的外观知识产权储备,有利于产品的扩展。
(2)不能忽略著作权的保护和原创资料的留存。加紧著作权登记,包括软件著作权及美术著作权等。
(3)结合立项阶段的产品名称及发展特点,再次确定商标类别及海内外申请范围。
企业需要明确产品发展的初步目标。法务部结合产品的初步目标,在完成前期知识产权布局的基础上,注意市场的竞争反馈,包括商标抢注、傍名牌、外观抄袭、竞品及商业秘密泄露等,防范不正当竞争,加强知识产权的市场监测,对影响产品发展的不正之举给予阻击。
法务在上市阶段启动知识产权工作时,可参考以下方面:
(1)根据产品的重要性,启动自有知识产权和竞品知识产权监测。
(2)合理运用已有的知识产权资源,采用合理的法律手段,减少不正当竞争,规避混淆、误认等品牌淡化行为。
企业须明确产品升级后的新增特点。法务根据产品的迭代、升级特点,在原有基础之上进行新的知识产权布局,包括但不限于新技术点的专利挖掘与申请,商标类别扩展或者海外延伸,著作权升级版本登记等。
法务风险防御仅仅是知识产权与企业产品紧密结合还不够。不管是主动进攻,还是被动防御,都需要企业的法务部来主导工作。然而知识产权的发生情况及案件纠纷类型错综复杂,相对于其他民事纠纷或者行政诉讼,也有较高的难度。法务部通常将知识产权案件外包给律师处理,这是较为合理的。法务对公司的情况和产品特性极其熟悉,但是对于法条、案例分析及诉讼把控相对较弱。
法务把工作重心放在企业发展预警、知识产权建设、纠纷预防和对外部专业律师的管理上,更有利于风险防控。内部建立防御及预警机制,核查自身知识产权风险,包括代码泄露、软件正版化、字库、图片等多种常见的问题;同时,法务需要定期梳理公司的知识产权情况,监测企业产品或服务可能涉及的侵权状况,分析侵权造成的不利影响及危害,向公司管理层提出预警方案,方案一定要具备多种应急处理方式,每一种方式均要包含利弊、时间、危害程度、成本等必要因素,便于管理层参考或者决策。
面对纠纷处理,我们需要灵活的思路和大局观,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发送法务函、律师函、行政投诉、诉讼等。当然在纠纷处理中,必要时应协调公关部门,在公关专家的协助下,借助第三方或者媒体的力量对外发声,以消除负面影响。
知识产权与产品的系统结合,是企业自有知识产权法务实现自身价值的良好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企业发展铸造起一套可攻、可守的市场竞争体系,从而让知识产权的私权利谋求最大价值,让法务整体的风险防御措施更加直观可控,大大降低企业发展的风险。